快捷搜索:

1957年,南昌工地发现一具戴脚镣的骸骨,最后惊动中央,这是为何

 

1957年,正处于大力建设国民经济的时候,“一五”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国家要大力发展工业,恢复国民经济。

江西原本就是苏区,经历多年战乱,经济比较破败。建国后,就准备兴建一批工厂,其中就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江西化纤厂。

在一番规划后,决定选在南昌下沙窝动工。这里人烟比较少,荒芜的土地较多,从工业选址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就在这一年,在大家的期盼中,江西化纤厂破土动工了。一群又一群的建筑工人来到了工地上,工地厂棚已经临时搭建起来了。

一天,就在工人们挥汗如雨开挖时,突然一个工人大声惊呼起来,一下跌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工友见状立即赶过来,查看情况。

等到大家围过来的时候,每个人的脸色都变了。只见刚才开挖的土里出现了一些骨头,而且分明是人的遗骨。

这还得了,很可能就是一起杀人命案啊!谁会把人埋在这里呢?

在大家的一片议论声中,工地负责人很快把这里保护起来了,随后报告给了公安部门。

下沙窝发现骸骨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在公安到达之后,一些专家也来到了工地上,经过一番挖掘后,立刻把这里保护起来,并且让工人停止开挖。

原来,这不是一具简单的骸骨,遗骨的脚上还戴着一副脚镣,这就值得推敲了。

根据遗骨现状和脚镣,初步判断是建国前的,那就很有可能是被国民党杀害的某位革命烈士或进步人士。

南昌工地发现一具戴脚镣的骸骨!”这个消息马上引起了江西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最后甚至惊动了党中央,

这到底是为何呢?这具骸骨有什么来历?它的主人是谁?

发掘现场的专家不得不把这具骸骨和几年前中央的一项指示联系起来……

(一)来自中央的指示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老是会想起以前革命的那段时光,也常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有子女说起一个人,那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处决,年仅36岁。

图 | 方志敏

当时正处于国共对立时期,敌人又把方志敏秘密杀害了,对于他的遗体,我们一无所知,留下了这一个历史谜团,直到建国后,我们依然不知道在哪。

1953年,毛主席在浙江登莫干山时,爬到山顶后,看着大好河山,不禁又想起了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

看了一会风景后,毛主席眼神瞄向赣东北的方向。他对陪同的汪东兴说道:“那边就是你和方志敏同志的家乡吧?”

汪东兴听到毛主席的话,不禁也想起来自己的那位老乡、那位好战友,无声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接着说道:“方志敏同志很伟大,有志气、有才华,我很怀念他啊!”

方志敏是一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导人,还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可是却在1935年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坚决抵抗国民党,不肯屈服。

国民党想劝服他,可是他根本就不搭理,严词拒绝。气急败坏之下,蒋介石亲自下令处决方志敏。

从1935年牺牲,到建国后,方志敏烈士的遗骨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算想去拜祭他也没有地方。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一项重要指示:寻找方志敏烈士遗骨。

由刘少奇同志负责,在江西省则成立了方志纯领导的调查小组。

方志纯是方志敏的堂弟,正是在方志敏的影响下,他才投身革命。方志敏不幸牺牲后,方志纯忍痛继续革命,经历了几次反“围剿”斗争。

红军长征后,他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斗争。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认真负责工作,江西解放后,组织上派他到江西任职。

寻找方志敏烈士遗骸的工作由方志纯负责,担任调查小组组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图 | 方志纯

第一,方志纯此时担任江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主管的就是民政工作,还兼任过江西第一任民政厅厅长。

对于一些情况,他非常熟悉,寻找烈士遗骸本身也属于他的职责范围,这件事他当仁不让。

第二,就是因为二人的关系了,两兄弟从小感情深厚,方志敏带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才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说,寻找方志敏的遗骸,不仅是一项组织上的工作任务,也是方志纯一个多年的心愿,更是人民群众多年的期盼。

于公于私,他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这件事。

(二)遗骸在哪里

可是,到1955年,方志敏已经牺牲了二十年,他的遗体在哪里,谁知道呢?

当年,敌人就是将他秘密杀害,知道确切位置的人本来就少。而且,枪杀的位置和掩埋的位置是在同一个地方吗?这都不得而知。

更何况,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就算有知情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又幸存了几人?

这项工作可以说毫无头绪,可是方志纯没有放弃,调查小组决定向社会发布通告,希望人民群众提供一些线索。

经过一番探查,知道方志敏烈士被枪杀时,是在南昌下沙窝一带,如果敌人没有转移尸体,那么很可能也就在下沙窝掩埋了。

可是地方那么大,具体位置在哪呢?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思路。当年国民党枪杀方志敏的时候,请了人拍照、登报,那么摄影师一定是知道的。

从这个思路入手,调查人员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当年拍照的那名摄影师。可是将那名摄影师带到下沙窝的时候,他却怎么也辨认不出具体位置。

这也情有可原,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记得不太清楚了。下沙窝的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怎么找得到呢?

后来又有人反映了一个情况,方志敏烈士牺牲后,国民党用了一口棺材将其埋葬。所以说,只要挖掘到有棺材的骸骨,就有可能是方志敏。

这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同时,方志敏英勇就义前,脚上戴着一副脚镣,那么遗骨肯定也伴随着脚镣。

可是,在一番挖掘后,都没有发现带有脚镣的遗骨。

寻找方志敏烈士遗骸的工作陷入了迷茫之中。

直到这一次江西化纤厂破土动工,发现了一副带有脚镣的遗骨,这才让方志纯和调查小组的人员重新看到了希望。

(三)一副脚镣

江西化纤厂发现一具遗骸,并且伴有脚镣,这个消息让方志纯感到惊喜。立即指示调查小组,派遣专家和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

专家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工作,进行现场勘察,发现骸骨的地方已经被围起来了,最后,专家在骸骨周围总共发现了79块骨头和一副脚镣。

工作进行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接下来,就是一项最关键的事了:确认骸骨到底是不是方志敏本人?

这79块骨头应该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而且那个时候,技术也没有那么先进,无法像现在一样进行检测。

方志纯等人决定从那一副脚镣入手!

既然如此,那就要知道这副脚镣是谁给戴上去的。方志纯一纸命令,指示省政府办公厅,拍一封电报给浙江东阳北麓中学,请那里的英语教师凌凤梧即刻赶往南昌。

鉴别脚镣为什么要请一个英语老师前来呢?

那是因为,凌凤梧当时是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所长,方志敏就是关押在他负责的看守所。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事情,方志敏的脚镣是他给换的。

方志敏被捕后,敌人一直想要劝降他,而这个任务首先就落在了凌凤梧的身上。

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还亲自跟他说:“这是蒋总裁的意思,你可别马虎了。”

方志敏被关押了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凌凤梧才近距离了解了这位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人。

方志敏宁死不降的气概和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深深打动了凌凤梧。

后来,方志敏觉得脚上的铁镣太重了,提出想换一个轻一点的。凌凤梧将方志敏的这个要求报告给了军法处,可是军法处并不批准。

凌凤梧对方志敏有些同情,就再去跟上司申请,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那就是便于劝降,军法处后来也就同意了。

凌凤梧就给方志敏换了一副最轻小的脚镣,这副脚镣一直就戴在方志敏的脚上,直至就义。

在监狱的那段时间里,方志敏和凌凤梧接触就多了起来,对于凌凤梧这个人,他也有所了解。

图 | 凌凤梧

方志敏还曾对他说:“你为人本分,做事踏实,在国民党那里你将来恐怕要吃亏,尽早远离官场啊……”

方志敏就义后,监狱看守从他的囚室里搜出了一张签条,是方志敏写给凌凤梧的,感谢他为自己减轻脚镣一事做的努力。

这件事本来是一件小事,军法处却把凌凤梧以“通匪罪”论处。后来因为证据不足,加上有人说情,凌凤梧才没有挨枪子,只是撤职押往原籍。

从这以后,凌凤梧就听从了方志敏当初的建议,待在家里当了一个老师。

所以说,要确定工地上发掘出来的骸骨是不是方志敏,就要凌凤梧前来辨认一下这副脚镣了。

接到电报后,凌凤梧立即就赶往南昌。一到南昌,方志敏的妻子缪敏就热情地将他接走了。对于方志敏狱中的情形以及就义前的情况,也就只有凌凤梧才比较清楚了,所以缪敏应该是要询问一番的。

凌凤梧到达南昌的第二天,方志纯、缪敏就陪着凌凤梧来到了下沙窝,请他辨认一下脚镣。

凌凤梧来到现场,蹲在地上,用手托起那副脚镣,掂了掂它的重量,然后又用手刮落一点铁屑,仔细看看这个脚镣的型号。

在凌凤梧查看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副骸骨,缪敏等人眼中都含着泪花。多少年了,丈夫的骸骨至今未曾找到。

突然间,凌凤梧大声说道:“就是这副脚镣!

顿时间,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缪敏更是克制不住,已经是泪流满面。

(四)确定遗骸

虽然从脚镣上判断出,这具骸骨是方志敏本人,但是现场挖掘出了79块骨头,哪些才是方志敏烈士的呢?

这项鉴别工作就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操作了,当时这项任务就交到了法医张伟纳的身上。

图 | 张伟纳

那时的张伟纳,刚毕业不久,工作经验上也显得不足。更何况,要检测就要有设备,省公安厅设备又不多,难度显然不小。

可是,省公安厅的领导跟他说:“鉴定烈士遗骸的工作不能出任何差错,必须要准确!”

张伟纳的压力着实不小,当他打开装着骨头的箱子时,只见骨头因为长时间埋在地下,已经发黑发黄,还有些已经很脆了。

虽然辨认骨骸的工作,有比较大的难度,但是也不是没有突破点。至少可以知道脚镣上的那两块胫骨,确认是方志敏的。

张伟纳来到下沙窝实地观察,这里濒临赣江,以前是一片荒滩。发洪水的时候,这里就会淹没。洪水退去,就留下了不少的泥沙,土壤潮湿。

发现骸骨的地方地势比较高,骨骸经过风化,覆盖着黄泥巴。根据这土质情况,张伟纳推断,经历的年代应该在20年左右,这与方志敏就义的时间基本吻合。

根据方志纯的描述,方志敏的身高应该在1米8左右。而张伟纳根据那两块胫骨,推断出身高为1.77上下,这也与方志敏比较符合。

另外,跟这两块胫骨埋在一起的,还有7块骨骸,即2块髋(kuān)骨,2块腓(féi)骨,2块股骨和1小块股骨头。

根据这些骨头,张伟纳推断出死者是男性,还推断出死亡年龄应该在30岁到40岁之间,而方志敏死亡时就是36岁。

通过一系列鉴定,张伟纳做出了一个结论:除了这9块骨头属于方志敏烈士,其余都不是。

其他的骨头都比较短小,有男人、女人还有小孩子的。骨架都不是一个类型,自然不是方志敏烈士的了。

但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骸确认工作非同小可,必须慎重。为了确保无误,张伟纳把这些骸骨又带到了上海,请那里的专家再次检查。

这里的专家有司法部的法医,还请求了苏联专家的帮助,经过不断的检验,最终确定只有那九块是方志敏烈士遗骸,张伟纳的检验结果是正确的。

1958年5月,专家们出具了一份鉴定书,宣布这九块骸骨是方志敏烈士的。

随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报告,详细描述了发现以及鉴定骸骨的过程,党中央对烈士遗骸安葬工作也作出了指示。

(五)烈士遗骨终入土

确定了方志敏烈士的遗骸后,安葬工作随之展开了。将方志敏安葬在哪里呢?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是南昌,还是他的家乡,又或者是工作过的地方?

在确认了烈士遗骸后,安葬工作就准备展开了。可是随后国家就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很多老百姓都饿肚子,国家财力不足,这件事就只好拖下去了。

等到情况有所好转,这件事又被提上了日程。最后,江西省委决定在方志敏烈士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65年,举办隆重的遗骨安葬仪式。

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也是曾经和方志敏一起工作的战友,他决定将方志敏的墓地选在南昌北郊的梅岭山脚下。

对于这个地方,有人说位置太偏僻了,显得寒酸。

邵式平却有另外一番考虑,他说道:“这里挺不错的,山清水秀,志敏一生都为人民奉献,他肯定不愿意侵占人民群众的良田来做墓地的。”

1965年,墓地兴建完成,一切准备就绪。江西省委还请毛主席为墓碑题字,毛主席听到这个要求,欣然答应,挥笔写下了“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可是不久后,烈士遗骨安葬工作搁置下来了。

在那段时间里,方志敏烈士的遗骨都由张伟纳保存,他把遗骨藏在了公安厅干涸的空水池里。

那个位置不会引人注意,也没人察觉。他把遗骨放在箱子里,还在箱子上盖了一块大木板,再用一些杂物掩盖。

自从把烈士遗骨藏在那里后,张伟纳每天都要来看一看。这不仅是安葬之前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更是他对方志敏烈士的一种尊敬与景仰。

方志敏烈士的遗骸就这样在那个空水池里放了十年,在这十年里,张伟纳一直默默保护着烈士遗骸。

1976年年底,张伟纳向省公安厅领导报告了方志敏烈士遗骸的情况,省委也得知毛主席曾经给方志敏写了墓碑铭。

于是,方志敏烈士的安葬工作重新提上日程,墓地开始整修。

1977年8月6日,这一天是方志敏逝世42周年,他总算是迎来了一个迟到的葬礼。

那一天,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前,张伟纳心情十分激动,在公安厅领导的陪同下,他庄重地拿出遗骨。

从1957年算起,他保存这份遗骨已经二十年了。这九块遗骨,他一一捧出,当着各界人士的面数清,随后慢慢地放进了棺内。

方志敏烈士的墓地在梅岭一个山岗的半腰间,前面就是滚滚的赣江,背靠着梅岭起伏的山峰。

从山脚到墓地,有一条绿色的道路,两旁种着许多柏树,像一个又一个卫士,在那里忠诚地为方志敏烈士站岗。

众多的领导人还有各界群众,都赶来参加了安葬仪式。方志纯也赶来了,他紧紧握着张伟纳的手,对他说道:“谢谢你,张伟纳同志,太感谢了……”

现在,方志敏烈士所在的墓地已经变成了一个烈士陵园,每年有无数的人到这里去瞻仰他。

方志敏1899年出生,1924年入党,1935年牺牲。在他36年短短的生命中,却创造了不朽的功绩。

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我党的力量遭到了较大的削弱。那个时候,一些人对革命丧失了信心,可是在赣东北地区,方志敏和邵式平等人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对赣东北根据地多次“围剿”,但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和敌人开展游击战争,“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

方志敏的游击战术、领导农民起义的经验和巩固根据地的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根据地越来越大。

1930年,毛主席将赣东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有多高。

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主力撤离,开始了长征。而对于赣东北地区的红军,却有另外的安排。在另外一股红军到达赣东北后,被合编为红十军团。

随后在11月,方志敏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可是他们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剿,人数不足、装备也并不占优势,艰苦奋战了两个多月,被数倍于他们的敌人包围。

经过几天的激战,方志敏原本率领部队脱离了包围,但是为了接应后面的队伍,他又带领部队杀入重围,最终因为敌人众多,在江西玉山被俘。

在被俘的那段时间里,方志敏也没有闲下来,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文章。

当我们现在看方志敏的这些文章时,无不为他的革命信仰和气概所折服,为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感到敬佩。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值得世人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的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们现在生活幸福,国家富强,中华民族站立在世界面前,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方志敏这样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日的中国!

方志敏烈士,这盛世,如你所愿!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