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创始人申波:我不是出类拔萃的工程师,我希望以运动抵抗人生的疲倦
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崇拜“MySQL之父”Monty和马斯克,关注全球最新的技术及产品趋势,申波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技术类书籍,从Stable Diffusion,到OpenAI,到DeepMind,再到最新的ChatGPT,他都能侃侃而谈。他在朋友圈笑言,“以后退休了,得找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院子coding(编程)。”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波哥,今天我跟大家带来一个好玩儿的东西——高弹尼龙片。它拥有像弹弓一样的弧形结构,我们将他用在跑鞋的中底上就可以提供足够支撑……”申波在直播间里充满激情地向观众讲解专业的运动科技,带着工程师的严谨和一口流利又极具个人特色的“川普”。
许多时候,申波会在直播间分享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跑鞋到运动手表到马拉松赛事。他也会分享类似于“成都的五条夜跑路线”等趣味话题,或者亲自上阵挑战刘畊宏的《本草纲目》。
这名70后的创业老将虽偶有疲态,却又乐此不疲地投身其中,俨然一个运动圈的网红达人。他身后的墙上摆满了各种各样令人瞩目的物品——咕咚自研的最新款跑鞋、先进的智能穿戴设备、在智能健身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获得的奖状奖杯。
短暂的直播过后,申波便投入到快节奏的工作流之中——与投资人电话沟通、与市场团队研究新的打法、与技术团队讨论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如此的循环往复中,作为咕咚掌舵者的申波不知不觉带领着这艘大船驶向其第二个十年。
如今,从“硬件+网站”,到“硬件+APP”,再到“APP+服务”,申波一手创立的咕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和赛事服务平台,拥有近2亿的用户,日活超过500万。作为国内智能健身领域最为醒目的独角兽之一,其股东囊括了盛大、深创投、中信资本、软银、SIG等国内外一线风投机构。
1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成都天府软件园,与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分享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以及那些年智能健身行业的风起云涌。
在这位喜欢读尼采和叔本华的资深创业者看来,“创业跟人生一样,充满了痛苦的底色,我们在不断进步,奋力抗争,摆脱这种底色的过程中,实现了某种‘超越’。这种‘超越’来自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亦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充实与完善。”
“我喜欢马斯克、喜欢乔布斯,但我并非一个出类拔萃的工程师,不过我一直在为长远的梦想坚持。我希望透过运动的乐趣,和大家一起抵抗人生的疲倦,”申波笑道。
起点:20平米的办公室 诞生国内首批智能手环
本科毕业后,申波先是去了一家国企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不甘于此的他决定辞职考研。后来他如愿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了互联网大佬丁磊的校友。“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内向的不爱运动的理工男,”申波调侃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申波和同学协作开发出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存包柜。很快,这个项目在西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排到了第一。但最终由于资金难题,加之技术不成熟,申波放弃了该项目。
“我们终究还只是学生,觉得创业只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我们有的是退路。当时意志不坚定,抗打击能力也不足。不像现在全职创业,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和坚持,”申波回忆起初次创业,仍不免惋惜。
毕业后,申波辗转上海贝尔、思科等公司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后来,申波又加入了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当时的诺基亚占据了全球手机超过70%的份额,随后却因苹果手机的横空出世而黯然退场。“没有危机意识和奋斗精神,即使诺基亚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会轰然倒下。”
2009年,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加速来临,申波辞去了诺基亚中国架构主管的工作,选择拥抱当时风头渐盛的互联网。“我当时觉得通讯行业不太有创业的空间,而互联网才代表了未来的趋势。”申波说。
于是,2009年10月的一天,两个人,两张桌子,一年免租的办公空间,申波与伙伴在天府软件园的负一楼开启了全新的创业历程。咕咚,也由此诞生。而这一次申波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当时我把全部的积蓄都投了进来,开始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切入到智能健身赛道。”申波告诉记者。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在当时的国内这几乎是一条完全空白的赛道,就跟申波在孵化园空荡荡的办公室一样。“事实上,我们那时只是在共享办公空间里有两个工位,连办公室都谈不上。”申波说。
随着业务发展,咕咚终于拥有了一间20平米的小办公室。在这里,申波和伙伴开发出了咕咚智能运动手环的前身——运动追踪器。“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办公室墙面都是我们自己粉刷的。开发智能手环时,市场上没有相似的项目,只有找深圳的工厂做贴片加工,我们自己写入代码再组装和包装。”申波说。
机缘巧合之下,一位来自盛大的投资经理看中了咕咚,极力向盛大董事会主席陈天桥推荐。仅仅一个半小时的面谈,陈天桥就成了咕咚的天使投资人。
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的夏天,申波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代可穿戴式设备——咕咚运动手环,就此在行业内打响名号。
咕咚如今已研制出智能心率手环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转折:硬件转向软件 从市场红海中“杀出”
之后的几年间,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潮席卷全国,市场上各类运动手环层出不穷,投资者竞相追逐新兴的智能硬件。得益于较早的布局和优质的产品体验,咕咚迅速成为了国内运动健身产品中的明星企业。
2013年底,申波顶着一片反对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一年营收已达几千万的咕咚运动手环,及时调整航向开始做软件。同年,咕咚手环2发布之后,申波便不再持续追加投入做硬件。
那时,小米等巨头已经进入了这个赛道,在资本的助力下,各大智能硬件玩家纷纷“烧钱”,开始以“低价策略”争夺市场。在申波看来,“互联网最核心的价值来自于用户,而以硬件发展用户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当时的智能硬件并非是一个拥有强用户粘性的载体,未来唯有通过优化软件及服务才能牢牢抓住用户。”
于是,在咕咚凭借智能手环一飞冲天的关键时期,申波决定向着运动社区、赛事组织的平台型企业转型发展,避免和新的玩家陷入烧钱大战。最终,咕咚从即将成为红海的市场中杀出。“事实上,当时智能硬件在国内正如火如荼,说服团队放弃手环绝非易事。”申波说。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紧接着,咕咚持续上线并优化APP“咕咚运动+”,从原本的PC端大力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不断拓展完善运动社区的工具及服务。“对于当时还在初创阶段的咕咚而言,需要快速获取用户和流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重点突破软件端。”申波表示。此后的事实证实了申波的正确判断:在供应链、采购能力、品牌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很多做可穿戴设备的创业公司在2014年被巨头“血洗”。
2014年3月,专注于软件与服务的咕咚完成了A轮6000万元融资,又迅速于同年11月完成B轮3000万美元的融资。2015年,咕咚APP的市场占有率一步一个脚印登顶国内第一。在资本趋冷的2016年,咕咚又宣布了5000万美元融资的消息,进一步奠定了运动领域独角兽的地位。
2017年,彼时用户已突破9000万的咕咚,对外发布智能运动战略,又从运动社区重新杀回了智能硬件和运动品牌。智能运动BAR、智能跑鞋、体脂秤、智能心率手环、智能心率耳机HiFi相继推出……
回顾过往的转折,申波表示,“我们一直在最紧要的时候,将目光瞄准未来,做出相应的抉择。一旦决定便不遗余力地去推进。我们从社区起步,经历了计步的1.0时代、赛事+智能硬件的 2.0 时代,如今又升级为运动社交+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中,最根本的是我们完成了从一个工具到一个社交平台的转变。”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潮流:“运动装备+社交”是不可逆的趋势
在申波看来,“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智能硬件设备如何更新,其背后不变的都应该是对大众需求的恰当把握。必须创造出足够好的工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让大家用运动的乐趣去抵抗人生的疲倦。”
正如他在不同场合强调的那样,在智能健身领域,无论怎样全新的概念或是商业模式,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让人持久地运动起来,同时满足趣味运动与社交的双重需求。
“我们不能只是把智能硬件或者APP当做一个工具,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使用工具过程中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包括社交、情感、健康等。”申波表示。
为了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及用户黏性,早在2016年,咕咚就发起了超过百场线上马拉松,累计参与人次超过1200万,举办超1000场线上线下赛事。同时通过社区运营,咕咚在全国建立起了超过20万个跑团。
图片来源:咕咚官网
“我们在全球首创了线上马拉松,让‘跑马’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除了线上马拉松,我们还结合不同的目标人群需求及场景,推出丰富的赛事IP,像是线上骑行赛事、线上铁人三项体验赛,线下10公里城市微马、创业跑,以及Running Girl跑步女性海选等活动。”申波介绍到。
而最近两年,随着苹果、华为、小米、莱美、爱动、keep等竞争对手从不同细分领域持续发起冲击。申波带领技术团队,发力智能健身的“基础设施”——心率、体脂、血糖等来自用户的高维度数据,并借此进一步向着“赋能”行业的平台型企业转变。
分析人士指出,“在用户运营及用户高维数据方面的多年积累,成为了咕咚转型发展,在激烈行业竞争中成功辗转腾挪的关键。”
“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数字化基因。目前,我们有运动社区平台、运动品牌及行业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业务,已经形成了从TO C运动社交平台到TO B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闭环。”申波告诉记者,“同时依托云计算、AI、大数据技术和运动研发专家团队,我们已为全国超过4亿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定制化的智能服务和运动装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申波带领咕咚从硬件起家,在不断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经历了硬件+社区、手环+APP、运动社交平台三个阶段。
最后,谈及未来的发展重点时,申波向记者透露,“接下来,运动装备+社交是不可逆的趋势,同时家庭健身等细分场景也将迎来进一步爆发,诞生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我们会在运动数据领域持续发力,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也将在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线上竞赛等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像是在智能运动鞋类领域,包括跑鞋、健身鞋、马拉松鞋等都会是即将去占领的细分市场。” 申波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