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丨僜人:种植猕猴桃走上小康路
新华社拉萨8月24日电 题:僜人:种植猕猴桃走上小康路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格桑边觉
最后的僜人部落(2011年4月25日摄)。拉巴次仁摄
“以前,我们僜人缺乏商品观念,现在村里发展旅游、种植猕猴桃,走上了小康路。”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新村党支部书记金夏说,如今贷款做买卖、经营茶田和种植猕猴桃的村民越来越多,僜人早已实现整体脱贫。
居住在藏东南林区的僜人族群,一直富有神秘色彩。僜人俗称“僜巴”,生活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上、下察隅镇的新村、夏尼村等9个村,在我国境内仅有1600多人。僜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活方式简朴,起居穿戴有自己的习俗。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僜人新村风貌(2020年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黄豁 摄
金夏介绍,直到20世纪60年代,僜人还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敬神驱鬼的原始部落生活,房屋用树枝、干草、兽皮等搭建;食物以野生动物、野果野菜为主。
西藏民主改革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僜人走出深山,迁居到河谷台地,有了房屋和田地,学种水稻、玉米、鸡爪谷等,接受现代教育,一夫多妻的买卖婚姻陈规也慢慢绝迹,逐步过上现代生活。
谈到今天的生活,金夏说:“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宽敞舒适,院子里有独立的洗澡间,还有自己的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京都村,猕猴桃园管理员高峰(右)在指导当地村民给猕猴桃果实套纸袋(2021年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下察隅镇开始推广种植猕猴桃。“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海拔适中,土地肥沃,是种植猕猴桃的绝佳地。”京都村猕猴桃园管理员高峰说。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京都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引进猕猴桃种植。村民每年每亩地可获得租金1200元,同时也可以在种植园务工,工资每天能拿170元。2020年,公司给京都村委会分红31万元。“我们以前被喊作‘酒鬼村’,现在可大不一样了。”谈起村子的变化,京都村党支部书记廖泽路说。
僜人小伙雄伟龙是猕猴桃种植的受益者。2015年,他在自家地里试种了2亩猕猴桃,收入2.6万元。两年后,雄伟龙更换了新品种,把种植规模扩大至10亩。
2018年起,察隅县还大力发展茶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1.2万亩。
如今,在察隅县的任何一个村落,绿油油的稻田掩映着一座座新居。一个个套了袋正待成熟的猕猴桃、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生活美满的小康村画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