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长城丨大境门,是个什么门?
名字中没有“关”,却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一起被称为万里长城四大雄关,这便是位于张家口市区最北端的大境门。
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的关口多以“关”“口”称谓,以门命名的情况非常罕见。而大境门是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
为什么大境门被称作“万里长城第一门”,这道门究竟特殊在哪呢?
万里长城第一门
张家口的城市地标
左右太平山巍然对峙,一道雄关拔地而起。这,就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张家口的城市地标——大境门。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北端,为明长城著名关口,是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
如果说张家口是一座“历代长城博物馆”
大境门无疑是其中的“镇馆之宝”
地处北京西北的张家口,历来被视为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也是中国长城修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从燕山山脉到阴山余脉,雄壮的长城蜿蜒起伏,横亘在张家口市的版图上。从战国到明代,八个时代的长城及其附属建筑在这里汇聚,遍布全市各个县区。
据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勘测统计,张家口境内修筑长城总长度达1804.846千米。因此,张家口有了“长城博物馆”之称。仅长城一项,张家口就在历史的天平上有足够的重量。
张家口长城博物馆。
如果说张家口是一座“历代长城博物馆”,那么大境门无疑是其中的“镇馆之宝”。
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修建者是顺治皇帝。清朝初期的张家口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交流、融合之地。清朝入主中原后,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彻底纳入统一版图,曾以长城为边关的传统防线已经不复存在。出于对边境贸易的管理,需要在张家口修建这样一扇大门,取意“界上之门”“境之门”。
清代康熙三十六年(1694年)清代边防图上的张家口城门。
作为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大境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口北三厅志》云:“大境门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大境门作为长城沿线唯一以“门”来命名的著名关隘。与常见的“门上建楼”形式不同,大境门城门顶部的平台上没有任何建筑,与长城浑然一体。登上城门,放眼四顾,顺山势而建的长城蜿蜒如带,气势恢宏。城门中央的拱门,则以进深13米、高12米、宽9米的巨大尺寸,创下万里长城关门之最。
那么问题来了,防敌御敌,这样宽阔的大门是不是有点“大意”了 ?
西境门。
其实在大境门东几十米处,有一个被玻璃罩隔离保护起来的小门,它叫西境门,又称小境门。高3米,宽1.62米。门虽小,但却是明朝下巨大决心才开设的一个门。当时,明朝与鞑靼战事频繁,西境门既是战争前线,又是边境贸易的桥头堡。在考虑安全和保证贸易的双重条件下,这个仅容一车一马通行的“小境门”便应运而生。
如果说大境门是张家口的门面,那么门楣之上的“大好河山”便是它的身份标识。在大境门两扇木制铁皮大门上方镶有巨大匾额,上书“大好河山”四字,这是1927年时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所写,现已成为张家口的象征。这匾额还具有回文艺术特色,不但顺读“大好河山”意境深远,而且倒读“山河好大”也别有一番情趣。
不到点儿不开门
守门卫士把皇帝晾半宿
在大境门流传着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年的十月初,北伐噶尔丹获胜凯旋的康熙皇帝,回京途中遇到大雪。康熙惦记着朝中大事,嫌大队车马辎重行进缓慢,便率一队亲兵,骑快马向张家口赶来,准备先行入关。谁知坝头一带积雪更厚,战马艰难跋涉,赶到大境门时已是晚上,大门早就关闭了。
随行的将官拍马上前叫关。这一天,是哨长张元值班,他不管城下如何叫门,即使说是皇上的人马,张元也拒绝开门,说日落关门是朝廷规矩,就是康熙皇帝来了也不能开。
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手绘的大境门。
无奈之下,康熙只得在城下不远处的一块平坦处歇息过夜,第二天早上才进得门来。
当守门卫士听说昨晚叫门的一干人马中确有皇帝,才知闯下大祸。随后,皇帝召见昨晚守门卫士,让一名卫士去捡一块石头,这卫士不知何意,只随意捡了一块小石头回禀皇帝。皇帝让人称了一下,重三两二钱三,于是皇帝命人赏赐所有守门卫士每人三两二钱三银子。这时,守门卫士才知道皇帝并未加罪于他们,喜出望外,直呼万岁。
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总督周元理主持宣府事务,在康熙委屈了半夜的地方修了一座亭子,叫“卧龙亭”。亭中立一通石碑,正面刻“皇露遗风”四个大字,背后刻周元理题写《卧龙亭》诗一首。诗云:御楼巍巍喜渔盐,干河浇入雅琅关。东西两岫称太平,内外一统封北山。水流上谷阜民物,锁钥云中镇敌藩。皇恩浩荡垂千古,万国来朝观圣颜。后来,人们又在大境门对面山头上将士值班的地方修了一座亭子,叫“将军亭”。
流传至今的故事里虽然有着一定的演绎成分,却真实地展示了守城将士忠于职守的品格。直到现在,卧龙亭还在迎接着八方来客,张家口的故事依然流传在燕赵大地,启发着后人延续他们的精神不断前行。
可拒敌“关”外
亦可开“门”迎客
在我们惯性认知中,长城是一道用来抵挡外来入侵的防御之墙。事实上,长城还是一条促进民族交融、维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而大境门就是典型代表。
出门可战,关门可守
开门还可做生意
“边墙里,边墙外,蒙古人吃肉我吃菜。肉换菜,真不赖,要换就去大门外。”这段流行于当时的顺口溜,印证着张家口的商贸繁荣。其中的“边墙”即指长城,“大门”说的就是大境门。
清代1908年盖洛拍摄的大境门。
作为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命名的著名关隘,大境门的“门”字中,正蕴含了这一层开放、交流的意味。
同“关”相比,“门”少了咄咄逼人的气势,更平和、中庸。出门可战,关门可守,开门还可以心平气和地做生意,是为边境之门。
民国1925年加藤新吉拍摄的张家口大境门。
张家口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刘振瑛介绍,从明朝隆庆五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现在的大境门元宝山一带)就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
民国时期的大境门。
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了我国北方国际贸易的内陆口岸。到了清代,张家口经济的繁荣达到鼎盛时期,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
张家口从军事重镇逐渐转变为西北商途上的贸易之都,由此开通了一条从张家口北上的商道,连接蒙古库伦(现乌兰巴托)并一直延伸至俄罗斯恰克图,这便是著名的张库大道。
张家口的兴盛离不开张库大道
而张库大道的起点就在大境门
“张家口的兴盛离不开张库大道,而张库大道的起点就在大境门。”据刘振瑛讲,清朝时张家口的贸易地位最为凸显,随着内地汉族与蒙古以及俄罗斯通商贸易的开展,张家口作为通往库伦(现乌兰巴托)、俄罗斯恰克图等地的交通要道和马匹、皮毛以及茶、盐、绸缎等货物的集散地和转运地,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之一,与广州并称陆水双码头,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就是从大境门起始的。
民国时期的大境门。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张家口是“国际最繁忙兴盛的经贸大通道”,长城内外聚集各国客商多达九万余人,美、日、英、俄等国相继在此设立领事馆和办事处,应时而生的中外商号、银庄等多达5000余家,茶叶、布帛、绸缎、瓷器、金银首饰、皮毛、香料、白酒、绒呢等各种货物堆积如山,大批驼马牛车商队一年四季昼夜川流不息。
日本军邮片绘制的大境门。
因为张库大道,100多年前的张家口便闻名世界,并有了一个国际化的称谓——“KALGAN”(卡拉根)。这个词来自蒙语,蒙语中形容很大的门时,发音就是“卡拉根”。当时俄国人沿用了蒙古人的叫法,又把这个名字传给了西方人。直到现在,这个名字在一些国际航空、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
当时的张家口有多繁荣呢,这两个小例子证明:
一是房价高。张家口大境门外一带商业繁荣、房价奇高,一间标准房月租金要五十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3000多元,简直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
另一个是工作抢手。当年清王朝兵部官员到边塞任职大多是苦差,一般是由被贬的官员去充任。而唯独张家口的外派官员,是需要大把白银向兵部送礼才可取得。
张家口当年的繁华兴盛由此可见一斑。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张家口城市化的发展。
由于商户、人丁的增加,张家口大境门内外逐渐连成一片。尤其是城堡坚固的张家口堡内,更成了官吏、富商们兴建屋宅,设立银行票号的首选之地。以至今天,堡子里那一处处商人们供奉过的寺庙,那一座座民居四合院,依然透着灵气,诉说着历史的辉煌。
与此同时,张家口地方工业也得以发展。19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开通,大量的商户、产业工人和移民来到张家口,一些商人开始在这里投资兴建工业企业,张家口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工业重镇,跻身现代城市行列。
京都北大门
见证咽喉关隘多战事
大境门作为京都的北大门,见证了咽喉关隘多战事。
清代国外探险家绘制的大境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在大境门内外展开革命活动,为张家口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带来革命曙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1939年张家口大境门。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
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部队浩浩荡荡开进大境门解放张家口。
1946年人民解放军通过大境门。
1948年12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张家口后的大境门。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
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在这里周而复始,更迭演绎。
已经有370多年悠长历史的大境门,就这样静谧从容地守护着这座塞外山城,悄悄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一座大境门
一部城市史
曾经,随着张库大道的衰落,张家口的盛况仅仅定格在老辈人的记忆中,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接着,政权更迭、军阀混战、外族入侵在这里交替上演。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张家口逐渐衰落。大境门也开始败落,甚至部分城墙被毁。“大好河山”题匾也因此几经损毁。
1949年后,大境门受到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境门在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对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全市人民和驻军捐资对大境门西边的城墙曾进行过一次修缮,使大境门免于坍塌。
2005年张家口市政府、桥西区政府制定了大境门保护规划方案,筹措了680万元资金,计划恢复大境门外东侧长城一百米,再现从明隆庆五年至民国,长达450年互市、边贸市场原貌。
如今,大境门文创店、蔚花园沉浸式艺术馆、境曲社、民俗博物馆、莜品堂莜面博物馆、酒吧街、境门之境换装照相……借力北京冬奥会,大境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昔日,那些在大境门内外奔波“生意”的商人们不会想到,曾让他们感到苦寒的塞外风雪,会在100多年后,变成一座城市的致富资源。冬奥会为张家口冰雪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赏雪玩雪、冰雪运动、民俗体验……在张家口,冰天雪地的“冷资源”正持续释放出经济发展的“热效应”。
冬奥相关活动。摄影 邢广利
后奥运时代,张家口托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加快首都“两区”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据介绍,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张家口谋划了大境门段、崇礼段建设项目。深入挖掘长城遗产的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
近年来,大境门长城文化旅游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布局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亲子体验、民俗客栈等业态,着力打造美食、旅游集聚街区,持续为张家口这座“冬奥之城”注入新的活力。
当年,大境门长城脚下,各族人民融合、交流、互通有无,从刀光剑影走向和平交往、人欢马笑。
如今,古老长城与现代冬奥开启了一场浪漫“约会”,奏响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在张家口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历史风尘中走来的大境门正继续以开“门”迎客的姿态,向着春天再出发!
(据新华社、长城网、河北日报、冀时、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数字图书馆、河北旅游、文旅张家口、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不二大境门微信公众号、经济参考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新闻网等综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