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点一点 球场到身边
天河体育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廖明璨 摄
孩子们在进行足球训练。
市民在沙面游泳场游泳。
便利的健身设施方便市民运动。
市民冯美莹
市民成丽英
国际友人龙哥
广州梦骑行队队长 郭道宁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立行立改
近年来,广州以建设“国际体育名城”为目标,通过倡导“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不断加大体育惠民的力度。
面对城区空间狭窄、体育设施不足、场租价格不够亲民等问题,广州市体育局党组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制定应对方案,通过打造“群体通”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让体育科技惠民走进社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体育惠民的“实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行立改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公共体育场所便民服务水平,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穗体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艺(署名除外)
盘活体育资源
打球订场线上就搞定
如何让市民在物质满足之余,获得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广州在破解这些难题的时候,一方面,通过增加投入,建设体育设施,不断提高人均占有体育场馆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研发推出“群体通”,打通体育惠民供需两侧,让信息变得透明对称,让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服务不断升级,提升国际体育名城的“标准配置”。
以越秀区为例,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116万,加上数十万流动人口,人口密度甚至超过日本东京。辖区内有全民健身中心、东山体育场、二沙岛体育公园等区级体育场地,全民健身场地几乎天天爆满,人口多,需求量大,而且逐年递增,于是,越秀区通过拆除违章建筑、融体于绿等举措,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内体育设施的建设,将珠江沿岸的休闲体育设施连成一片,“十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基本达到。
“以前大家都是提前到体育场馆‘抢占’场地,去晚了就没有场,非常不方便;现在可以通过群体通订场,有没有场地打开APP一目了然。”市民张武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和跑步、骑车,订场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张武表示,以前总是要到很远的地方打球,因为羽毛球在广州太受欢迎了,现在小区旁边的旧厂房改造成为羽毛球场,这样就很便利,时间和资金成本大大节约。
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场馆被纳入“群体通”平台,供需两旺的利好局面开始呈现。7月23日,广州市体育局在广州市全民健身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向与会媒体通报了“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的应用推广成效,启动第七批社会场馆公共服务招标工作,计划在广州市范围增招60家社会体育场馆入围,吸纳新的优质场馆上线,进一步优化惠民服务场馆的质量和地理分布,更好地为周边居民提供运动场地服务。欢迎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积极报名参与投标。
如今,“群体通”推动300多家社会体育场馆上线提供优惠场地预订惠民服务,盘活了社会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培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创新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新模式,深受市民欢迎。据大数据统计,“群体通”平台惠民近3年取得飞跃式发展,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受惠。
此外,广州还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惠民开放,持续推进市区45个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双14”(每周不小于14小时免费、不少于14小时优惠)惠民开放。至2019年7月中旬,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惠民时长约15万小时,受惠市民约350万人次。开展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骨干和志愿者队伍惠民活动,免费为市民提供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跑步6个项目的健身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广州市体育局共组织惠民培训课程371个班次,超过16000人次享受服务。
CBD中的健身乐园:
天体年均接待锻炼人数约545万人次
毫无疑问,作为广州新城的新中轴线地标建筑,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在体育、商业等多个领域起到的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1987年全国六运会而生的天体,走过32年风雨历程,正在努力建设“城市客厅、体育殿堂”。
7月24日,记者来到天河体育中心寻访那条有着22年历史的“全国第一径”,和往常一样,市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据介绍,1997年,全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建成。经过近年的建设与发展,“全民健身路径”已快速进入我国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并逐渐在全国城镇普及开来。如今,天河体育中心已经在建设第二条、第三条健身路径,通过不断换代升级,让市民获得更好的健身体验,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增强“获得感”的重要体现。
据悉,天体正在高标准建设全国第一条大型体育场馆外围塑胶跑道,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专业的跑步体验。
“我每天早晚都会在天体跑步,这里场地开阔,气氛好。”家住天河南二街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广州是一座很务实的城市,这么好的场地资源为民所用,而且近年来不断升级,真的很棒,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惠民。”
天河体育中心有百姓乒乓乐园、网球学校、保龄球馆、露天羽毛球场、门球场、排球场等近20个活动点,年均场馆累计开放时间7万小时,年均接待进场锻炼人数约545万人次,日均进场活动群众超过1万人次。
老场馆新活力:
百年沙面游泳场 市民游出穿越感
7月24日,记者来到有着132年历史、修葺一新的沙面游泳场,孩子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训练,家长则在场外安静有序地等待,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新常态。不管是窗外洒满金色的阳光,还是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都不会影响孩子们训练的热情……
“能够在有百年历史的游泳场健身,这种穿越时光的感觉太棒了,在其他地方很难体验到。”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徜徉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游泳场,感受时光的变幻,是不是有种穿越古今的况味?没错,到广州沙面游泳馆畅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英国领事提议、外商集资修建的沙面游泳场,是广州乃至全国第一家室内游泳场。与其毗邻的沙面网球场也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古董”,如今仍然“正常工作”,为广大市民健身提供优质服务。今年6月17日,沙面游泳场在完成了历时近一年的文物保养维护工程后,正式向市民群众开放,青少年游泳培训班也开始全面招生。
沙面体育俱乐部游泳教练郭洪初告诉记者,1987年六运会后,他从广东省游泳队退役后就开始从事教练员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沙面游泳场,发掘、培养了不少游泳好手,“游泳名将周嘉威就是沙面游泳场发掘、培养的,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才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我是助教,他的爆发力和耐力都很好,在教练们悉心培养下,他终有所成;这些年,我们输送了不少苗子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广州、广东和国家尽一份力。”
同样“有段古”的还有越秀游泳场,该场位于羊城八景之一的越秀公园内,泳场四周绿树环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游泳健身的理想场所。值得一提的是,越秀游泳场体育明星辈出:1957年,戚烈云在这里创造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创造游泳项目纪录的第一人;中国第一个“跳水皇后”陈肖霞、广州第一位奥运跳水冠军杨景辉等,都是从越秀游泳场走向世界。因此,越秀游泳场也被体育界誉为“冠军的摇篮”,经2018年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成为开展全民健身的首选之地,体育惠民服务不断完善,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健身科普惠民:
免费为市民体质测试 让运动更科学
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培养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科学健身了,如何让市民在运动中强健身心,避免因为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方法造成劳损和伤害,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环节。
记者在走访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时了解到,该所创新思维提出科技惠民新理念,践行科学健身惠及市民工作方针,科学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理念,传授科学健身知识。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加班熬夜的情况比较多,不少白领人士处于亚健康状态,令人担忧,有鉴于此,我们会定期组织‘体医融合’主题的大讲堂和活动,展开宣传、辅导,帮助他们通过运动方式缓解疲劳,从而摆脱亚健康状态。”广州体科所研究人员介绍说,“我们一直致力于针对慢病人群定期进行集中管理,跟进参与人群运动情况,延长跟踪研究时间,提供运动方案。”
据介绍,广州体科所每年组织体质检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举办“运动促进健康”系列惠民活动6次,受众达6300人。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体质健康与科学健身”系列讲座12场,参加人数1200人。2018年免费检测69580人次。
广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科所)免费为市民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市民可以通过群体通、电话和现场预约三种方式预约免费体质测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体科所与群体通项目组沟通,正在对群体通APP进行改版升级,把各区免费体质测试预约整合在场馆预约里,市民可以预约就近站点进行测试。
广州体育大数据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体育场
全市体育场地 33399个(片)
场地面积 3785万平方米
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22.4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54平方米
足球场地1494个
篮球场地9248个
游泳池874个
惠民举措实实在在
“双14”让市民享受健身实惠
持续推进市区45个公共体育场馆“双14”惠民开放。至2019年7月中旬,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惠民时长约15万小时,受惠市民约350万人次。
每周不小于14小时免费、不少于14小时优惠
基层声音
市民冯美莹
我每天坐车来天体,已经坚持了20年。每周一到周五,早上8时到9时30分,都会在天河体育场西门练习太极拳,从四十多岁到六七十岁都有,气色也都好很多。很开心天体有这么好的场地给我们健身。
市民成丽英
天体场地很大,健身氛围很好,大家都在这里做运动,每天有20多场太极拳活动,有老师教,有些市民已经七八十岁了还在打拳,我看到这里就感觉心情太好了,生活不需要拥有太多东西,更重要的是身体有多棒。
国际友人龙哥
我来自西班牙,现在是半个中国人,我很喜欢广州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我在广州生活20多年了,我经常到广州周边骑行,这里环境很好,路也很棒。
广州梦骑行队队长 郭道宁
前几天,我们几个骑行爱好者去了广州市体科所,参观、使用这里的体育器材,并接受体质监测,科研人员给我们很多好的建议,让我们获益多多。
体育惠民让广州“动起来”
运动热情高,奈何场地少,正成为不少国人的新烦恼。
然而在广州这座体育之城,健身场馆越来越多,体育惠民力度不断加大,“群体通”平台越发给力,让运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这是怎么做到的?盘活资源存量、做好增量文章至关重要。
盘活存量,就是继续向现有资源要效率。近年来,广州着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效果;不断优化“群体通”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互联网+体育”便民服务。接下来,广州还将持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优化惠民服务场馆的质量、地理分布,以更大力度、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把现有资源用好、用足。
做好增量,就是在新增体育配套上挖潜力。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新增健身场所并非易事。这方面,既需要着眼长远的规划,也需要遍及大街小巷、见缝插针的突破。在广州,街心公园正在一个个社区里从无到有,公园里开辟出的运动区域、健身设施越来越多;江边、湖畔、绿地等场地,正让休闲游憩与群众健身更好结合;广州还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改造成市民可以就近健身的场所……当然,提供服务增量不只体现在硬件,还要在软件上下工夫,比如快速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跑步等开设免费培训课程,等等。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广州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体育惠民力度,以更充足、更丰富、更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广州。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