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需要用身体“阅读”的书——《下雨天》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27号
一本需要用身体“阅读”的书——《下雨天》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您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这样你就可以详尽看到之前发布的几百篇导读文章了,也可以从历史消息中搜索找到您想看的文章精读。每周都有2~3篇文章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在绵密的雨中,一对小姐弟相偕探索住家附近的社区、林野、公园和街道。他们走过水洼,脚下溅起了朵朵水花;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角落,发现躲雨的昆虫;他们返回温暖的房屋,在干爽的房间透过窗户看雨景……
二、绘本信息
书名:下雨天
文图:[美]彼得·史比尔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适读年龄:3-10岁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下雨天,一对姐弟站在阴沉的户外,撑着大大的雨伞,来享受绵绵细雨带来的快乐,稚嫩的内心反应在面容上,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是惊喜连连,在他们眼里有别于父母,下雨天更是最美的天。浇湿的棕色狗却夹着尾巴有些害怕地跟随在小主人跟前。
阴沉的下雨天一片灰暗,只有姐弟俩雨衣靓丽的黄色才打破了这种沉闷。《下雨天》能干些什么呢?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穿着雨鞋出来踩水。这个绘本勾起了我的回忆,小姐弟俩在绵密的细雨中,看飘摇的树叶,看躲雨的昆虫,在雨中踩水奔跑,体会了雨落在脸上的感觉,甚至风吹折了伞也不怕。画面形象细腻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绘本没有文字,只有画面向我们诉说雨中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了,下雨天,孩子的世界应该与大人不同!下雨天,孩子们应该有不一样的体验。
【前环】
解析:
环衬是繁茂的户外秋日,一个世外桃源似的家庭生活场景。有工具间、有秋千和吊环组成的运动器材、有空中鸟窝、有种植的成片蔬菜、有储水池和沙箱。但天空阴云密布,风吹树梢急,左上角黑云乘风向他们袭来,小鸟非常敏捷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急迫感而对天鸣叫,其它飞鸟也急匆匆在赶往回巢的路上。但姐弟俩正非常投入地在沙箱中流沙,丝毫没有感受到来势汹汹的雨势,晾晒的衣服也没来的及收回,妈妈哪去了呢!一旁的小猫和水中的鸭子都愣愣呆呆地看着远方。
环衬,作者就把下雨天到来之前的故事呈现给大家,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准备。
【扉页】
解析:
扉页中,大约转动一下镜头,以不同的角度来展示场景的变化。这时,狂风大作、大雨来袭,风吹衣服散落,蜜蜂迅速回巢,小猫一个健步飞跑冲向家中(小猫可是非常怕雨的),小鸟陆续回巢,这时姐弟俩才感受到风雨的降临,却没有一丝的紧张,而是非常镇静地用手感受雨势且期待一种异样的体验,还有水中鸭子是是否在期待暴雨的降临。
《下雨天》,一本不着一字的无字书。因为没有了文字可以依赖,读无字书,更加考验与儿童共读者的想象力,并且需要有相应的人生经验,快乐也好,忧伤也罢,我们是无法传达自己所不知道,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经验的。亲子阅读,重点在亲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美好的阅读体验,比阅读本身更重要。亲子阅读,不要抱有目的,因为只要我们对孩子有所企图和目的,孩子都会在我们的口气、神态甚至身体语言里察觉,并感受到压力。而正是压力,使孩子们不能享受阅读。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自己先来享受阅读,并愿意邀请孩子来参与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彼此更多的心灵相通和共同语言。
画面恬静淡雅,无字书为孩子们来到纯粹的视觉感受,让孩子们用身体阅读,用感觉来认识神奇的大自然。
【第1画面】
解析:
雨势变大,倾斜着袭击大地和姐弟俩,弟弟拎着鞋子跑在前面,姐姐一急之下把小水桶抛在空中紧随其后,他们是急速奔回屋里躲雨吗?小狗此时害怕地狂叫起来,没有人保护它。衣服在风中摇曳,妈妈已经来不及了,一定是在室内忙来忙去,无心顾及。陆续赶回的蜜蜂也钻到巢中避雨,妈妈站在门口,打着回家的手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向我们表明,大雨来袭,人与动物都躲雨求生。是这样吗?
小时候,每逢下雨天,我是个越下雨越要往外跑的孩子。即使长大,小雨淅淅还是喜欢让雨点落在脸上滑滑凉凉的感觉,喜欢抬头张望,畅想那无数条雨珠链式从哪里洒下来的,喜欢看屋檐上的流水,踩踏路上的小水洼,还有还有……很多很多雨中的乐趣。可现在每逢下雨天,如果能窝在自己无风无雨的房间里睡一觉,也总会感受到莫名的幸福。
【第2画面】
解析:
不过孩子们回家不是躲雨,而是换上雨衣雨靴,去享受这场上天给予的礼物。显然他们把雨看成了礼物而非麻烦,所以,妈妈和孩子的脸上,都是微笑的,是欣然接受礼物,接受雨天邀约的表情。弟弟心情更加急迫、速度也更快,已经转身走出卧室,姐姐紧跟其后,也只看到姐姐的一条腿。
临行时,妈妈撑起了一把大伞,也许妈妈要去收衣服,但弟弟伸出手的动作,看得出小男孩还想要雨伞,妈妈答应了他。有了雨衣的小孩还想要雨伞,孩子常常是这样的无厘头,但这正是小孩子的好奇心,他们希望体验穿雨衣和打雨伞在雨里不同的感受,我们是否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明知多余甚至这么大的伞在雨天会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也依然会同意呢?
小狗被妈妈用绳索拴上一旁,它已经被浇湿,不能在出去了。
雨天里自有晴天没有的乐趣,姐弟俩穿上雨衣,撑起雨伞,漫步雨中,感受从天而降的线条,打在身上、伞上、水洼里,溅起的不同乐音,当我们看着眼前熟悉的风景,在雨里变得朦胧、湿漉漉的,大自然好像在举办一场音乐会,让人心生雀跃,仿佛心里的浮沉跟空气中的尘埃一起被浇透,落下,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空气也变得清冽起来了。
雨中姐弟俩一高一低漫步在雨中的画面,只有淡蓝的灰蒙蒙的天地相连,没有了大地上的一切附着物,就像是摄影中虚化的侧影。但作者是否再说,姐弟俩心无旁鹭只有雨天和他们自己了。
史比尔是一位懂得孩子的心思,理解孩子的生活的作家。对于成人,下雨天就是要躲进屋子里,可是对于孩子,那可是期盼中的快乐时光。以为匆匆跑进屋子的姐弟俩是为了躲雨,这一想法很快就被姐弟俩急切地穿雨衣、雨靴的画面推翻了。妈妈为到雨里去的姐弟俩撑开雨伞这幅画久久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心神。
【第3画面】
解析:
姐弟俩漫步越过安静的蜂房,查看被雨浸透的床单和晾晒的衣服,他们经过大树下的小狗,即将走出读者的视线;弟弟跪在水流旁用手体验水的速度和温度,姐姐却安静地陪伴在弟弟身边,就像是妈妈的呵护;他们穿过被水侵泡的地面,却感受另外的体验;一群小鸟站在电线上叽叽喳喳不停地叫唤引起了姐弟俩的注意;他们回到屋檐下,调皮的弟弟用手感受水流的冲击,姐姐却双手插兜看着弟弟的玩弄,之后姐俩在水柱下撑起雨伞,感受水流冲击的噼噼啪啪的声音,还不过瘾,爽利把雨伞倒过来做容器要把谁都接住,来感受水流从雨伞中倾泻而出的快感;他们来到熟悉的沙堆前,扔掉雨伞一起玩起水中沙的别样的感受;显然他们来到自家汽车旁,但只露出姐姐的脚步,弟弟却顽皮的在水洼中打伞狂奔,雨伞啪啪作响,脚踏水流四溅而出。
小孩子对水是非常有乐趣的,静态的水用手捧起、抓起、用脚荡起,流动的水用手来感知带来的变化,狙击水倾听撞击的声音。孩子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但又是纯洁的。
【第4画面】
解析:
涟漪,满眼的涟漪,右上角姐弟俩的双脚,看得出,这满地的涟漪,真是此时他们眼中所看见的,雨滴如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在地上的积水中,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多么美妙的风景,多么高潮的画工,弟弟站立不动,也许被这眼前的美景吸引美呆了吧,姐姐欢快的迈着脚步,红雨靴是那么的灵动快乐,仿佛此刻变身成了雨中精灵,和雨珠一起曼妙舞动。
【第5画面】
解析:
看到雨中的蜘蛛网挂满晶莹的水珠姐弟俩充满惊奇,来到大树前和松鼠对话,越过像瀑布一样的水盆,远处朦胧的树影吸引他们前往,来到一个农具前躲在其下是什么感觉只有他们知道,这可是非常刺激的活动,不是水来土囤而是以伞做盾,那撞击的声音一定够刺激的了。低洼处已经形成一条小溪,姐弟俩的模糊的景象让人更有想象力。折身回到门口看到已经装满半槽水的手推车,弟弟起了坏主意把水倒出是什么体验,小男孩就是好动而花样繁多。
自家院里该玩的都尝试了,意兴未尽姐弟俩走出了大门来到大街上。正好一辆汽车飞驰而过,碾压起来的水喷向他们,即惊喜又倍感刺激。
对于从农村来的我来说,里面画的一些下雨天的细节,对于常年亲近大自然的我们来说,是记忆犹新的,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缺乏一些细腻的感触,感觉作为父母很有必要趁下雨天或下雨前,带着孩子到山上或者公园里去仔细观察一遍,然后孩子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可能就会深一些了。
【第6画面】
解析:
弟弟学大兵的样子在水洼里走,姐姐远远叉腰站着,也许在为弟弟这个小调皮怄气,忽然,弟弟脚下一滑摔倒了,姐姐扬起的手臂,看得出姐姐在心疼弟弟了。
多么美妙的姐弟情谊。他们爬上木头堆,看在树下避雨的小浣熊,他们抬头看屋檐下归巢躲雨的小鸟,也许这些我们并不多见,但后面他们看被风吹吹落的树叶,被水卷着一起汹涌的流进下水道的入口,甚至调皮的小弟站在水流中感受被冲击的乐趣,这些风景离我们并不遥远。
大狗的食槽里注满了水,姐姐一路照看着小弟,看他伸手摸排水管里的涌流的水流,看他在雨里荡秋千,弟弟展着双臂涉水,也许是想去找小鸭子玩吧,姐姐远远在岸上扬起手臂,召唤弟弟快回来,姐姐此时像妈妈一样,偶尔也会帮弟弟拿下雨伞,让小调皮尽情的撒欢。
“啪嗒,啪嗒”踩水啦,孩子置身雨中,踩出无数水花。也许,这就是童年最欢乐的时刻。
【第7画面】
解析:
他们趴在一个木制的小桥上,姐姐扔下一点食物,惹得鸭子们蜂拥而来,最前面得以水中捞食。
雨落到了他们的伞上,落在了孩子的雨披上,“淅沥淅沥”的声音,那么的动听。雨水也像个调皮的孩子,就像珍珠那样滚落下来,汇成线,“叮咚叮咚”跃进水潭里。
弟弟把帽子当船让鸭子兴奋难掩,姐弟俩在水中玩够了,看着远去的鸭子他们有何感想呢!想鸭子那样自由自在在水中畅游。
《下雨天》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们丰富多姿的身体生活,而身体生活是童年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下雨天》是不讲故事的无字书,它所呈现的只是孩子在“下雨天”的一个个行为场景。为了表现姐弟俩那些变化多端的行动,作家大量采用了漫画式的多格分隔的构图方式。由于不讲故事,这种多格分隔的构图方式,容易造成阅读上的零散感觉。但是,《下雨天》阅读起来,却颇为连贯、流畅,具有一种整体感。这是因为像讲故事的无字图画书一样,《下雨天》也有一个贯穿整本书的核心动力,那就是儿童的好奇、探索、游戏的精神和旺盛的行动力。它们像有力的黏合剂,把所有的行动场景凝结成有机的整体。
【第8画面】
解析:
姐弟俩累了坐在长椅上窃窃私语,雨伞放在旁边,脚部整整齐齐倒影在水洼中。弟弟没有发觉,还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姐姐却低头俯视那美丽的瞬间。
他们起身离去来到一个更大的水洼,身体完全倒映在水中,这是向谁招手呢?形影相随让姐弟俩无比的欣慰。继而踏入路边形成的一条水流中,作者采用狭长的画面,展示水流的变化,当然他们所在位置正是激流处,姐姐也聊起雨衣玩起了尽兴,弟弟更是站立在中间任水冲击,享受着飞溅的水花带给的心理感受。
他们路遇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看见一只猫在车身下躲雨,姐姐接过雨伞,弟弟趴在马路沿上想和猫来一次互动,可矜持的猫一动不动的看着前方,根本无视弟弟的存在,这给弟弟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姐姐看到树梢的松塔和沾满的水珠,抓住枝头猛地晃动,松塔坠落,可水珠跌落一身。我记得小时候,雨后,树上挂满水珠,把小朋友骗来,突然一踹大树,就像大雨倾盆而下,我们都兴奋地四散逃离,那是一个爽。
他们路过花房,弟弟踩了几束鲜花。这时,天色骤暗,雨势大增,见势不妙,撒腿往家跑,路边的水洼中的黄绿色留下他们的身影。满地吹落的树叶也见证了这一切。
我喜欢偏现实的画风,画幅的处理上采用的是多画幅多细节展示,线条勾画轮廓再配以水彩,彩色的水印如同被雨水冲刷一样,让人仿佛置身于孩子戏水的雨中世界,整体画面就是湿漉漉之感跃然纸上,能做到这一点个人觉得很难。看完整本书,你会觉得这样的父母是多么地难得,多么地理解孩子,感觉如同自己站在窗前,微笑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想起自己曾经的童年,是那样纯净的回忆。
【第9画面】
解析:
天整个黑了下来,大雨如柱,孩子们知道该回家了。他们在雨中奔跑起来,大风吹翻了弟弟手中的雨伞,吹走了他手中的花儿。
这是第二个大跨页,只为雨中飞奔的姐弟俩,天色暗下来,风停了,雨直线倾盆而下,路面消失在朦胧的雨幕中,他们害怕了吗!显然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姐姐一手捂着将要被风落得帽子,一边转眼关切的照看着弟弟。她没有替弟弟拿过本应弟弟负责到底的雨伞,这是在旁悉心的照看,随时准备保护。这也是我们做妈妈应该学习的智慧。不干预、不代劳但随时妥善的保护。
【第10画面】
解析:
非常狼狈地跑进自家的大门,损坏的雨伞留在门外,姐弟俩进得门急忙脱去雨衣,地上已经有了一滩积水。上面一双大手拿掉姐姐的雨帽,妈妈及时出现了。我还注意到,妈妈为孩子倾倒雨靴里的水的双手。浴缸里已经准备好了热水,姐弟俩可以好好地泡个热水澡,除去一身湿寒,换上妈妈递过来的干爽衣服,在一起喝杯热茶,吃吃饼干。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跟妈妈讲讲有趣的雨中经历,瞧,妈妈侧耳倾听的多么专注认真呀,倾听孩子们讲雨中体验的笑脸。
多幸福的孩子们,有一位总是满脸微笑慈祥的妈妈,她准许孩子们去雨中探险,她不辞辛苦为孩子们预备热洗澡水,干爽衣服、热茶和点心。当然,随后还会给孩子们清洗衣服,擦拭被雨水弄脏了的地板、修理被风吹翻了的雨伞。
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体验,是会让妈妈付出更多辛勤汗水的,但,想想看孩子们收获的快乐幸福,对妈妈来说,是最最有价值的。
在《下雨天》里,妈妈形象是一个重要存在,妈妈伸出双手,把干爽的衣服送到浴室里时,作家用特写式的画面,突出了姐弟俩伸出的双手。在我眼里,这也是一种隐喻:在大人参与创造的自由的身体生活里,大人与孩子形成了亲密无间的生命关系。看到了因妈妈的尊重与爱护而建立起来的亲子之间美好的沟通,这就是爱的连接。
全书没有一个字,满满的画面,很美,很真实。下雨天,孩子们也可以玩得不亦乐乎。以后下雨天可不要让孩子呆家里了。穿上雨衣、雨靴,带上雨伞。去跟大自然来次亲密接触吧。
图画表现细腻,没有一句文字,通过画面表现姐弟俩体验雨中大自然的惬意,以及被淋成落汤鸡后,回到家中,感受家的温暖的场景,爱!
【第11画面】
解析:
屋外是滂沱的大雨,屋内是不寒不饥的孩子。室内色调温暖明亮,孩子们或窝在沙发里,或坐在地板上,或看书,或看雨,或玩玩具,妈妈在厨房里煮饭,小猫小狗时而过来磨蹭,时而轻叫几声。爸爸回来了,一起晚餐,餐后或游戏,或看电视。
多么平常的家庭风景,有多么的温馨温暖。家的味道,镌刻在孩子年少的回忆里,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温暖,在生命的寒冬里,慰藉灵魂。而作为妈父母,经营一个温暖祥和的家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有意思的一笔,是弟弟一直没有提好的裤子,半边的屁股还露在外面,这跟我们自己家中的男孩子多么相像。孩子们不要外面的完美,他们只想要快乐的玩耍。沙发上,一本翻开的书,一堆未完成的毛衣,看得出这位妈妈平时在做什么。煮饭、打扫之外,妈妈喜欢阅读和编制,安安静静的经营着家庭的温暖。家庭,是女人的归宿,而女人,赋予了家庭以灵魂。
和孩子一起来看着这本无字的图画书,让孩子和书里的孩子们一起感受雨中欢乐,爱上下雨天,就像爱上终究要经历风雨的人生,和孩子一起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吧。趁着还没有下雨,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好雨衣和雨靴,一起期待一个雨天的来临。
【第12画面】
解析:
划去玻璃上的水气,露出姐弟俩稚嫩的面容,留恋那挥之不去的雨中体验。姐弟俩脱去衣服准备休息了,妈妈帮孩子们拉上窗帘,弟弟也和小狗来声晚安。
【第13画面】
解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路边的行人还有狗在不同的方向找寻着自己的家。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灯光倒影在路上的积水中,他们都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姐弟俩的房间还亮着灯,他们窥探着新鲜的世界。作者用两个小分格画面告诉读者,他们累了,休息了。
这个大的画面清晰地把姐弟一家与外界的联系表述清楚,紧邻的马路,巨树成荫的街道。
《下雨天》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们丰富多姿的身体生活,而身体生活是童年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大自然乃是儿童思想的发源地,是童年茁壮成长的沃野。读这本书,我也愈加痛恨剥夺身体生活、膜拜书本知识的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
在我本人的童年里,如果没有在雨中的尽情嬉戏和进行各种探索这样的身体生活,我将无法听到这本书里的树动和鸟鸣,嗅到风雨将至的气息,感觉到脚下飞溅的雨水的快乐……我庆幸我也有这样一个不羁的童年,书中撩开了我的记忆。
下雨天,大人总觉得什么也做不了,很讨厌。但是在孩子眼里,这确实很有趣的时候,就像书中的小姐弟一样,在下雨天一起走在家附近的社区、林野、公园和街道上,走过水洼,脚下溅起了朵朵水花,其乐无穷,最后又返回温暖的房屋,在干爽的房间透过窗户看雨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很能引起孩子的共鸣,细腻的绘画风格也很吸引孩子的眼球!
下雨对我们大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下雨却是非常快乐的。翻开书,我们看到下雨了,连小狗都飞跑着走了。可却有一对小姐弟在雨中慢慢的走着,时而踏踏水,让水花溅起来。
【第14画面】
解析:
风雨月夜成为主角,风势不减,雨势不歇,圆月却爬上了树梢,人们都安静地睡去了,还有那些人类的朋友动物家族。
这里要说,绘本首先是家长来读的,比如这本《下雨天》,我认为家长自己先来阅读效果会更好。
首先,当妈妈爱上了这本书,再介绍给孩子,邀请孩子共读时,会有更多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这种感情将更加吸引孩子,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让妈妈这么开心和喜欢。
其次,这本书里,实在有一位智慧母亲的典范,值得我们先来学习。
再次,下雨的天气里,该如何带孩子在雨里玩呢,我们不妨变身为这本书里的小姐姐,一路保护照看,又一路跟孩子一起享受雨中乐趣。
【第15画面】
解析:
两个小的分格,颜色由深变淡,渐渐把黑暗驱散,圆月隐退去休息,光明又来到地球,小鸟喳喳叫响,旭日的光辉散满大地,一天又重新开始了。
《下雨天》描写的就是“大自然赋予”孩子们的“博爱感和对无尽事物的感觉”,它所采用的无字图画这一视觉形式,使其所表现的“诗”,能够更“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径直通过心灵打动着儿童读者。
《下雨天》不是一本用“头脑”(理性)来阅读的书。读《下雨天》必须用身体来“阅读”,更准确些说,必须用身体来“感觉”。用身体来“阅读”,这本书是鲜活的,它有声音、温度、气味、色彩、能量。用身体来“阅读”,这本书像打开的一道门,把孩子引进了神秘而又神奇的大自然。
【第16画面】
解析:
屋外的阳光已经爬到了姐弟俩的房间,弟弟醒了准备下床,姐姐还在沉睡中。不一会儿,姐弟俩身穿睡衣坐在窗台撩起窗帘看到旭日的光辉。
【后环】
解析:
姐弟俩来到雨后清新的小院,不同的是积水遍及庭院,动物们都情绪激昂在枝头、在水中、在巢穴,施展着独有的技能和心境。姐弟俩看到这些也回忆着昨天的一幕幕。
从一滴雨水落下,到隔日的晴朗清晨,彼得·史比尔藉由分格或大垮页画面,细腻流畅地描绘出雨中即景和雨天情味,隐隐透着温馨家居生活的诗意气氛,又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他们眼中快乐的雨天小世界。
【封&底】
解析:
绘本更应该让孩子们纯粹地感受,更应该让孩子们用身体来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下雨天》必须用身体来“阅读”,更准确些说,必须用身体来“感觉”。用“头脑”(理性)来阅读,这本书像立起的一面墙,将读者与大自然隔开。但用身体来“阅读”,这本书却像打开的一道门,把孩子引进了神秘而又神奇的大自然。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儿童绘本应该更多地集中于儿童的感性,而不是他们的理性。彼得·史比尔的无字图画书《下雨天》采用无字图画这一视觉形式,使其所表现的画面更像纯粹的“诗”,能够更“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径直通过心灵打动着孩子。希望白字在阅读这本绘本时,能够纯粹地用感觉来体会当中的思想,获得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
四、作者信息
彼得·史比尔,1927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50年移民美国,曾从事广告业,后投身于图画书的创作。他为儿童创作了30多本图画书,擅长以铅笔、墨水和水彩作画,明快流畅,许多作品都非常注重细节和历史的考据,满足各年龄层读者多重、无穷的乐趣。《诺亚方舟》获得了1978年“凯迪克奖”,《狐狸夜游记》获得了1962 年荣获凯迪克银奖。《诺亚方舟》、《狐狸夜游记》《夏日的天空》,这三本称为“关爱自然系列”。
彼得·史比尔擅长用水彩和铅笔素描,色彩清丽,线条流畅,细节丰富,充满了活力、生命力及幽默感。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来取材,也会随身带着素描本到处游走,因此,看着他的绘本就如同亲身经历般写实。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