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为何漫天要价?国人耳朵被西方掌控,中企不敌6家外资?
你知道吗,5年前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就有7200万人听力受损,需要使用助听器,而我国本土助听器厂家数量更是早就突破了1万大关。可即便如此,目前在这一块市场中,6家外国公司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场耳朵上的战争里,上万本土厂家被6家外国公司压的喘不过气来。
你知道中国本土助听器发展为何如此缓慢吗?第1个答案是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在助听器行业中,那6家外国公司之所以能取得绝对主导地位,就是因为他们占据了核心技术优势,而助听器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以下5种:降噪技术、传输技术、抑制反馈技术、压缩放大技术以及定位聚焦技术。
当你带上助听器,来到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的时候,各种噪音是在所难免的,比如交通噪音、风噪音、自洁、噪音以及一些轻微噪音等等。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耳朵是可以自行进行筛选的,但是助听器想要实现这一点却不容易,这就需要助听器具有极佳的降噪技术,其余几项技术也大多是这个道理。
没有无线蓝牙传输技术,我们很难将音频的声音近乎无耗损地传到用户的耳内;没有抑制反馈技术,那么一旦助听器没有完全佩戴好,受化器传到耳道内的声音很可能再度传出,被麦克风接收,最终引起巨大声噪;没有压缩放大技术,我们在使用助听器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会听不见,一会吵得受不了的情况;没有定位聚焦技术,我们甚至不知道说话的人究竟站在我们哪个方位,也分不清是谁在说话。
正是因为西方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而我国本土公司大多没能攻克,所以那些外国公司可以坐地要价,一副高端助听器的价格,甚至动辄需要八九万,抵得过一辆小轿车。更离谱的是这还不是一次性产品,以后一旦助听器进行升级换代,那些外国公司就会来再度收割一波“韭菜”,属实欺人太甚。
好在据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我国不少公司在这些技术领域也逐渐取得突破,预计在不久后我们就能见到真正可靠好用的国产产品,我们也由衷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你知道中国本土助听器发展为何如此缓慢吗?第2个答案是我们的研发能力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能够攻克别人已经攻克的技术难关,缩短彼此的差距,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可是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在别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这也是中国本土助听器公司逐渐挽回劣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就助听器而言,我们能够在哪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科学突破呢?
其实答案非常广泛,比如说助听器采用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更好的钛合金材质,再比如说在助听器上添加防水防尘功能,降低助听器的故障率;比如说选用最新的多功能芯片,在老式助听器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声景解析系统;再比如说,进一步提高我们上面所提到的五大核心技术等等。
在此之前,我国本土助听器公司始终都没能掌握核心技术,所以自主研发、科学突破这一项自然是无从谈起,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会落实下去。
你知道中国本土助听器发展为何如此缓慢吗?第3个答案是我国助听器佩戴率比较低。
在5年前,我国官方部门的统计中,目前国内听力受损人数大约为7200万,其中有3500万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听力障碍,即使按照5%的使用率来计算,目前中国使用助听器的人口也应当在175万人以上。
可实际上呢?目前国内真正佩戴助听器的听力障碍人士,数量尚且占不到总数的1%,更别说和那些发达国家的25%~30%的佩戴率相比了,就连距离5%的基准线都还差得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宣传不到位、选配不讲究、效果不理想。
首先,我国的确设立了爱耳日,每年也会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宣传,可是这些宣传大多都直接止步于从业者,无法落实到使用者那里去,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忽视了听力受损的问题。
其次,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助听器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方面更是一塌糊涂。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对助听器不满的用户仅有20%是由于质量问题,剩下80%则主要是在选配过程中就存在了错误、售后服务还跟不上所致的。
最后,国内用户对于助听器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很多人都认为助听器和眼镜一样,使用后立刻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听力问题远比视力问题要复杂的多。戴上助听器之后也要等待一个磨合和逐步适应的过程,甚至有些听力受损问题比较复杂,目前的助听器技术无法满足需求,这都是很正常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打赢这场耳朵上的战争,可谓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能够从技术、研发以及市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终将会去的满意的结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