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指尖开出“幸福花”——万荣县乔村情系留守妇女发展布鞋产业侧记

 

来源:运城新闻网

图为乔村干群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共话乔村鞋业发展 记者 冯革才 摄

黑底,黑面,黑带儿……这款适用于跳舞、走秀、高铁服务、餐厅服务的机制布鞋,被万荣县光华乡乔村干群亲切地称为“小黑”。

去年12月25日,乔村机制布鞋生产线开工。只见圆盘转动,模具推移,指尖跳动,线绳翻飞。鞋用注塑机上,萌新“小黑”一路走来。现场测算,平均每12秒一双布鞋下线。

从手工布鞋穿针引线的“纳”,到塑底布鞋缝纫设备的“踏”,再到机制布鞋自动注塑的“压”,乔村鞋业一年实现“三级跳”。如今,日产3000双年产百万双的布鞋生产线为乔村及附近群众,提供了5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乔村七八位年逾七旬的妇女在家门口飞针引线,一双双“虎头鞋”“龙凤鞋”“牡丹鞋”在她们的巧手中,活灵活现,鲜艳夺目。

巧手编出“脱贫路”,指尖开出“幸福花”。在乡村振兴的旗帜引领下,美丽鞋乡悄然崛起,活力乔村款款走来。

留守“巧娘”有事干

乔村位于万荣县光华乡东北部,2017年整村脱贫。

脱贫之后如何巩固和拓展,一直是该村“两委”干部和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思考的问题。

乔村有296户1133口人,在外务工超过三分之一。村里留守的村民是老的老,小的小。

“除了接送孩子,打牌串门成了日常主要生活。”村民告诉记者,有时候打牌为了块儿八毛的小彩头,争争吵吵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发现一些老年妇女在给孙辈们做手工布鞋、虎头帽时手法娴熟,针脚细密,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让村里上了年纪的妇女有事干,有钱赚。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鹏举,开车拉上几个上了年纪的“巧娘”代表,到裴庄镇范新村刺绣厂,到县城鑫昌达手工制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开眼界。外面转了一圈回村后收获满满,“巧娘”们刚回到村里,马上就四处宣传:“咱们快要失传了的绣花鞋、老虎帽等针线活,竟然能够挣钱!”

第二次,外出参观学习的人更多了。经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牵线,留守老人在听完企业手工师傅的技术要领和产品要求讲解后,高兴地从厂里领到一些手工活回去加工。

民俗手工产品加工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人拿到活之后,因为没有厂里的师傅面对面指导,只好靠本村的婆婆“二传手”帮教,结果不但做活慢,而且不合格率也高。

忙碌了几天,加上部分产品返工,有的人一天的收入竟然合不到一块钱。不少人泄气了,甚至产生了抱怨情绪。

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们没有灰心丧气,他们积极和企业沟通,采取学员进厂跟班学习和师傅入村辅导相结合的点对点方式,在学窍门、得要领和熟能生巧上下功夫。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这些乔村“巧娘”“出师”了。速度快了,质量好了,挣的钱也多了。每天做家务带带孩子之外,捎带挣个二三十元。

有的婆婆说,有了这些零花钱,买米买面买菜不给儿子和儿媳要,还时不时地给孙辈们个零花。

有的“巧娘”开玩笑说,咱们学了这个手工活后,打麻将都凑不成一桌了,多年的麻将手艺要丢啦!

做手工、挣零花,已然成为乔村老年妇女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记者采访时,刚过了午饭时间。薛九亮、薛京枝、杨京枝、薛梅菊等几个上个年纪的妇女正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低头忙碌着手中的活计。在乔村穿街走巷,这样的亮丽风景随处可见。

为了给乔村“巧娘”创设一个手工“梦工场”,2019年11月,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乔村创建了乔村巧娘手工生活馆。这是该局一个精准脱贫帮扶项目,也是“新万荣精神”的一个实践载体。

乔村巧娘手工生活馆分为手工产品体验区、老工具展示区和手工操作区3个区域,具备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现场加工、发货收货、线下线上交易等功能。

一年多的时间,该生活馆不仅吸纳乔村闲散妇女劳力和半劳力30多人,而且还招引了李家坡、徐村、薛吉、范村、王胡等周边村20多人,代加工荷包、童装、童鞋、童帽、挂件等10多个品种,人均月收入900元左右。产品均由委托加工的上游企业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了扶志又扶智、就业不出村、家务不影响的多赢目标。

“扑下身子沉浸式工作,当好服务群众的村小二。”王鹏举动情地对记者说。哪家的农活缺人手了,他们去干;哪家需要复印打印资料了,他们给复印;哪家孩子结婚老人过世,他们去帮忙。驻村帮扶工作队利用本单位和熟悉县域内企业的优势,多次组织企业到村里举行岗位说明会,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就业岗位。特别是在乔村留守妇女增收方面,他们和村干部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记者走进乔村巧娘手工生活馆里,虎头鞋、布老虎枕、老虎斗篷、儿童民俗服饰、荷包等做工精美的民俗产品琳琅满目,浓浓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斗篷上的老虎眉毛做一对能挣2毛钱,我平均一天能做40多对,挣上十来块钱就够自己花了。”村民薛芳莲在自家屋里熟练地穿针引线,一对漂亮而精致的老虎眉毛在她手上栩栩如生。

描画“鞋乡”新图景

脱贫摘帽不易,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更难。驻村帮扶工作队不断在扩大就业方面下功夫。

在光华乡党委政府和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协调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抖音和村高音喇叭,多渠道介绍山西华康、万荣申通、鑫昌达婴幼服饰等公司发布的就业信息,让留守中老年妇女能就近就业。

乔村巧娘手工生活馆是该驻村帮扶工作队思谋的一个长效办法,这种原料和销售两头在外,通过加工赚取加工费的模式,初步解决了中老年妇女没事干、没钱赚的问题。该生活馆的运营方式采用驻村帮扶工作队牵头担保,从生产企业领取代加工的货品,交由乔村巧娘手工生活馆负责人发放、安排加工并负责初验,再由帮扶工作队交货、统计,和上游生产企业结算后,将工钱发放给加工者。从去年3月5日复工到2020年年底,结算加工费6万多元。

一个拼手艺、比速度、明争暗赛的手工大比拼每天都在乔村上演着。

花底布鞋是在鞋底用针脚构图、寄托美好寓意的民俗产品,适合一些有品位的高端客户。去年年中,乔村花底手工布鞋开发成功,并登陆万荣优品电商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多渠道营销格局。

这个以中老年妇女手工加工为主的增收路子是乔村鞋业初始模式,即乔村1.0。

“给年轻妇女找点事,让她们不出村也有活干。”乔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方协调,以“敢想敢干,敢于追梦”为引领,创建了乔村巧娘追梦生活馆,购置了10台新式缝纫机,为乔村35岁至50岁中青年妇女提供创业平台,缝制布鞋及地主帽儿、布老虎等婴幼服饰和布艺品。这种中青年妇女依靠缝纫赚钱的模式,是乔村鞋业的创新模式,被称为乔村2.0。

乔村党支部书记廉康强说,相比1.0,2.0的从业者普遍年轻化,能够熟练使用缝纫机,收入也提高了。

去年11月,乔村成立了山西乔村巧娘鞋业有限公司,这是依托乔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创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是乔村吸引在外务工群众回乡创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乡村振兴第一个特征就是‘产业兴旺’,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乔村干部这样说。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到被誉为“中国鞋都”的河南省偃师市取经,考察机制布鞋项目。

在光华乡党委政府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万元的乔村机制布鞋生产线列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建设厂房的过程中,廉康强天天守在工地,优化方案,严把质量关。达产达效后,乔村将形成年产100万双机制布鞋的生产能力,安置返乡农民工5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形成在外人才回流的虹吸效应,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虽然收入比不上城里务工,但生活成本低,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廉康强高兴地说道。

这种年产百万双布鞋年增收百万元的机制布鞋生产,是乔村鞋业的迭代模式,即乔村3.0。

“‘十四五’时期要上更多的设备,还要发展布料、配件、物流等衍生业态,让乔村及周边更多的人鞋乡乔村的发展红利。”乔村机制布鞋运营负责人说。

乡风文明走着“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鞋乡美,走着乔!”采访中,记者在乔村村委会大院看到一条这样的标语。

鞋乡乔村的美,不仅美在道路宽,路灯明,游园美,更美在乔村和谐美好的乡风文明上。

去年12月25日上午,乔村机制布鞋生产线开工仪式一结束,成群结队的妇女便自发组织起来,和着动人的旋律,在村委会大院跳起欢快的舞蹈,以特有的方式庆祝乔村的特殊日子。

一“鞋”带动产业兴,和谐乔村更美丽。时下,打麻将的人少了,务工的人多了,谝闲的人少了,跳舞的人多了。这是塑造鞋乡乔村的又一成果,也是干群团结,邻里和谐,家庭美满的一个缩影。

百善孝为先。包片干部光华乡副乡长陈淼晶、包村干部董博坐镇督导,乔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发力,把乔村孝善基金的建立和使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助推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的软实力,作为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支村委和群众代表经过推选,成立了乔村孝善基金理事会。

孝善基金理事会在村“两委”指导下,负责本村孝善基金的筹集、发放、日常管理和监督村民赡养协议的执行等工作。理事会成立后,制订了孝善基金实施方案,通过喇叭广播、张贴公告等手段,扩大宣传,让村里老年人的子女自觉参与到尊老孝老活动中。基金会对本村年满70周岁的老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身份信息、通讯方式等基础档案。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对34名75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提出刚性要求,必须参加;对60岁以上75岁以下的老人子女则提出倡导性要求。

乔村孝善基金理事会成立的当天,扶贫工作队队员包村干部带头,每人捐款200块钱,其他干部和群众也踊跃捐款。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干部职工捐款2000元。

子女每月1日至5日向孝善基金理事会缴纳100元赡养金,孝善基金理事会每月6日至10日向老人发放105元。

有了这个杠杆撬动,孝善基金运行初显成效。全村64位老人按月领到赡养费。出现了孙子给爷爷奶奶缴的、弟兄几个争着缴的动人场面。

每年年末,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还聘请县域内的书法名家,为乔村干部群众义写春联。这个传统坚持了三年,也成为乔村的一项新年俗。

为了活跃乔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万荣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协调文化部门,邀请万荣县蒲剧团为乔村送戏下乡,演出3场精彩蒲剧。

在乔村驻村工作使王鹏举深深感到,一个村的发展,党支部是关键。

团结和谐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乡党委的推进下,帮扶工作队帮助党支部建章立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乔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