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那些疫情旋涡中的鄂A网约车司机(上)

 

体温计在下午的室外待了2分钟就爆表水银喷出,傍晚人们把竹床搬到街边吃晚饭、看电视、打麻将、睡觉,老通城的退休厨师一遍遍讲述毛主席吃豆皮的场景,早班公交在竹床的走廊里静静穿行,不惊扰武汉人一天中唯一可以安睡的时光。

这是武汉女作家池莉短篇小说《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1990年盛夏武汉的市井生活。

30年后的春节,武汉一改平日的繁华热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以这个城市为中心爆发肆虐,为阻止疫情扩散,武汉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封城的城市。“活着就好”在武汉有了另一番别样滋味。

除夕前一天,武汉全城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次日12点起,网约车也全面停止运营。

封城期间,武汉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号召东风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几家骨干网约车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志愿成立应急保障车队,平均每个社区保证有3-4辆车。

在绝大多数居民都足不出户的非常时期,一大批网约车司机主动请缨,每日穿行在封城的武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义务为市民提供必需的出行服务。

在汽车商业评论专访到的十几位网约车公司员工中,有过为肺炎确诊患者送换洗衣服到金银潭医院,有过送隐瞒病情的肺炎患者到医院就诊,有过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是东风出行员工先锋队,他们不是网约车司机,也在封城期间志愿为社区居民做应急服务。

这些平凡的人,他们的行动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而变得不再平凡,而他们讲述的其实不是他们的故事。

先听听管文刚的口述。他是武汉东风出行员工,应急保障车队成员,服务汉阳琴台社区。为医护人员和社区百姓出行服务。

“医务人员说的一些话对我触动比较大”

武汉东风出行员工、应急保障车队成员管文刚

我是大年三十志愿加入车队的。我老婆她们单位放假早,1月17号,她就带着孩子到恩施去了。我当月的出行时间、任务还没有完成,就跟老婆说让她们先回去,等我把当月的出行时间、任务都完成以后,我再回恩施和她们相聚。

我就住在离华南海鲜市场两三站路的小区,当时已经知道有这个疫情,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差不多20号的时候,疫情就越来越严重了,后期基本上就是该停工的停工,该放假的放假。最开始公司在工作群里发保障车队这个信息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敢去参加的,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有家有口。

后来我也看了一下新闻报道,医务人员说的一些话对我触动比较大。我记得当时有个女医生,他们夫妻两个都在医院里面,孩子送给她爸妈照顾。她说:“我多救一个人,多控制一个疫情就会让我的家人危险少一点。”我感觉她这个话说得非常对,他们医务人员是工作在最前线的,他们这样去付出,我觉得我应该去做一点事情。没有和家里人商量我直接报了名,报名以后才和家里人商量。

家里人肯定是非常反对。我是姊妹三个,父母七十多岁了,还有一个哥哥。我当时把父母送到哥哥嫂嫂家去了,把过年的年货也送去了,我想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他们说了一下。

他们也不好反驳,就千叮万嘱让我一定要小心做好防护。所以这两天我对车辆消毒,包括我自己做饭以及个人的防护都会发一些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放心。当时老婆也想回来,我就叫她不要回来,现在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时期。

我25号上岗到今天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天接送的这些医务人员,他们在车上说得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车里面空间比较小要少说话,但是偶尔会聊些天,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辛苦和压力,还有医院里面的那种氛围。

特别是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可以感觉到他们心中的那种恐慌,但是他们还在继续上班,而且上班的时长基本都是二十四小时。我被这些医护人员感动着,我觉得能为他们服务,送他们去上下班,让他们觉得不是只有医护人员在付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还有我们在陪他们一起战斗,我自己觉得非常值得。

我们这个社会保障车队最主要针对的就是医护人员,要保证他们的通勤,次要任务是帮社区里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购药品,食品 、蔬菜。

我目前负责汉阳的琴台社区,前期有三个司机,现在又加派了一个,现在是四个司机负责,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老社区,这个社区医护人员也比较多。

我们规定的服务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六点,但很多时候他们上班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就是七点半要到医院,如果距离远一点,我差不多六点多出门从家里赶到那边去接他们到单位,不能影响他们上班。社区书记联系好了医护人员以后派发任务下来,我们谁有空谁就去接这个任务。

我接送最多的是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还有一个中法新城那边的同济医院,这个医院也是才建立的一个定点医院,就是收治发热病人的。我去接医护人员他们都是穿着防护服,严阵以待,气氛我都可以感受到,非常严峻。

说实话我也怕,每次我接送完医护人员,马上就要把我的车辆用84消毒液擦拭、通风一段时间。我一般都是做完这些要在车外面等一下,通一下风再进去的。我自己的手就是用社区里的水龙头、消毒液洗个十次吧。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洗手,任何时候都不忘去洗一下手,真的就是形成一个条件反射的感觉。

“她老公在那边也很无助”

东风出行应急保障车队部分成员

我还去了一趟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金银潭医院。

起因是一个社区的居民,她老公确诊为新冠肺炎的轻微患者,在金银潭医院治疗。她当时求社区书记,她老公在那边没衣服换洗,让社区书记想办法跟我们说一下,帮忙送两件衣物过去。当时我们是有三个司机在场,另外两个都不敢去,其实我也不敢去。

社区书记跟我说:“你能不能去一下?”病人家属也跟我说好话,差不多要下跪了。就感觉到她非常的无助。她亲属肯定都是人人自保,谁能管得了她。她自己走也能走得过去,但就是可能还不知道地方。她老公给她打了电话,她老公在那边也很无助。

我决定给她送,她当时说,让我只送到门口的保安那里,她老公说:“可以送给保安,保安再送上来。我当时一听就是送到门口的保安,也没有什么。然后我就把防护服穿好,把口罩戴好,就去给她送。

结果送到门口的保安亭,一个保安在小岗亭把门反锁着,窗户也紧闭着。我说我是社会志愿服务车队的,帮我们社区的病人家属来给病人送几件衣服。但是他不收。病人家属写了纸条指示在北楼那边。保安说北楼那边有别的保安接,让我进去送。

保安让我进去,我当时就想走了,就把衣服放在保安亭旁边。但是一想,这个保安这个样子的话,肯定不会送到里面的,我来都来了,还是硬着头皮送到住院部北楼楼下。结果那里一个人都没有,当时就想怎么办呢,看见旁边治安岗亭里边有两个警察,就想交给警察让他们帮忙送一下。

他们警务室旁边有个长长的隔离带,两个警察远远地就把我喊停了。我说我是社会保障车队的,帮社区的病人家属给病人送衣物。他们说别过来,直接把衣物放在住院部楼下的桌子上面,待会儿有工作人员会送上去的。他们毕竟是人民警察,都表现得这么谨慎,肯定是疫情非常严重,那个气氛非常不好。

我当时又一次想还是回去算了,但是想到那个病人家属哀求的神情,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到住院部楼里,把衣物放在住院部里面一楼的桌子上。

然后我就出来了,出来以后我跟那个病人家属打了一个电话,把情况给她说了一下。她当时在电话里面就哭起来了,说是回社区要好好感谢我。我说不用不用,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感谢,只想让你老公感到一点温暖,祝他早日康复。

这是大年初二或者初三的事。我们当时自己的防护措施有限,没有护目镜,只有口罩再加一个简单的防护服。想想还是有点后怕。

“他妈一直眼泪在眼眶打转”

大年初四还送过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到中法新城的同济医院。当时我还不知道那也是重点收治发热病人的医院。只是收到了社区书记的任务,第二天早上去接他,应该是八点半左右吧,他和他妈妈一起出来的,拿着一个行李箱,提了一袋子食品出来了。

他妈肯定是不愿他去的,因为他妈肯定知道严重性,意思是想让儿子不去了。这个男孩子就和他妈说肯定会保护自己,但一定要去。整个过程,他妈一直眼泪在眼眶打转,就像送儿子上战场那种感觉。

小伙子叫肖毅,我还记得这个年轻医生的名字。小伙子真是好样的,24岁。我问他结婚了没有,他说女朋友都没谈。我说你这回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过了这个疫情以后,你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肯定会有女孩喜欢你的。

我说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显示一个人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有爱心。我说像你们这么优秀的医生一定会有媒体报道一下的,我在车上还跟他开玩笑,以后他找女朋友肯定是不愁的,让他心情也放松一下。我能看出来他的心情也是非常紧张的。

我是开导航过去的,高德地图上有一排红字“重点防疫院区,请绕行”,我才知道他们医院是重点院区。医院进出口的道路原本是双向车道,现在隔成一条车道,车道两边都是穿着防护服的警察,头套、口罩都戴着,拿着温度探测器,过往的车辆全部探测。这种气氛让人一下子紧张起来。

送到以后我说如果下班回家的话,还可以联系社区,我过来接他。他说“谢谢,感谢师傅”,非常有礼貌。

既然你们是媒体,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我刚才拍了个小视频发到了社区微信群里,还有一些人没有意识到这次的严重性,还有乱扔口罩的,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这个道理就像是一句老话,“东西没有日子长”,你生产的再多,如果不引起这些人警示的话,那真的就是非常危险。

我这些日子在外面跑经常能看到那些无知无畏的。新闻里面一直报道社会各个方面的爱心人士、企业都在不停地为武汉市捐赠物资,政府也在出力援救,但是还是有人无知无畏,甚至有恃无恐。

太多的人丢口罩、不戴口罩出门到处走。他们因为长期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关于疫情的消息也只能通过电视获知。电视里面也多数报道的是正面的新闻,他们不知道有多严峻。毕竟现在患病的人数很多,医院的资源、医生也只有那么多,他们根本不知道现在还有一些根本救治不了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果自己不爱护自己,爱护这个环境,我真的觉得悲剧就会发生在身边的。

接下来是武汉曹操出行员工周俊的口述。

曹操出行员工、应急保障车队成员周俊

他是应急保障车队曹操分队队长,管理300多名曹操出行的志愿者司机。除了跟每位司机师傅一样的日常接送服务,他还要负责300多司机的管理协调工作。电话里周俊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蕴含在每一句话的语气中。

“学习医护人员的精神,逆行而上”

我是2018年8月加入曹操出行的,1月23号接到市政府客管处的通知和公司下发的通知,要组建保障车队,我就报了名,1月25日正式上岗。这个车队主要用于封城以后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并用来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春节期间很多司管的管理人员在外地,回不了武汉,我是本地人,所以曹操出行参与保障车队的300多辆车由我负责。我们300多位曹操出行的司机师傅负责青山区的117个社区,平均一个社区3-4辆车,根据社区大小和用车需求略有不同。

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全套的防护工具,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我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早上5点起床,6点到青山区指定位置,给一线师傅发放装备,对车辆进行消毒,再到分配到的社区去保障用车需求。我还要负责社区之间的对接,及临时性任务的指派,人员的调配,晚上协助司管对新加入的队员进行社区表格的安排。

除了管理协调,我日常接送工作和其他司机师傅一样,接送的都是社区中行动不便的居民,满足他们买菜、买药及其他采购的需求。还有一些非发热病人的日常就医需求,比如有些病人隔一两天要去医院做透析,还有一些突发的需求,这些需求由居民向社区居委会提出,经社区居委会领导同意,再将任务指派给我们的司机师傅。我们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是送医护人员去医院,或送非发热病人去医院,我们都是送完一次就要换一次防护服,防护服是不能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现在非常紧缺,但我们作为出行车辆,也要让居民放心。

我们加入车队都是自愿的,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锋在前,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做到出行无忧。学习医护人员的精神,逆行而上。

我报名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但后来想家里毕竟就我一个儿子,还是告诉了父母,父母默默地给了我坚定的眼神,平静地对我说“在外面要多注意自己的防护”。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既然做出了选择,我就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公司也给予我们一线的司机最大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所有的防护装备。虽然现在疫情依然相当严峻,但我们曹操出行所有一线师傅,心里没有任何恐惧,因为有公司、有社会给我们做强大后盾。

我曾送过一位中南医院ICU重症病房的护士,工作在防疫最前线的。她对我讲,我们的车让她感到非常放心,上了车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一下了。她的话是对我们所有一线师傅最大的肯定。

有一个骨折病人出院,到了家没办法自己上楼,我们的司机主动把他背上了七楼的家中。这在网约车的服务当中非常少见的,而且还是在免费的情况下,我们的司机师傅做到了。

有一天到了晚上7点,社区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居民家中有人去世,要出去办理相关事务,我说没有问题,我来安排司机,如果没有安排到司机,我自己到社区送他出行。我们的师傅那时已经到家,接到我的电话说没有问题,马上赶了过去。

我们作为司机,即使心里有恐惧,有了公司和社会做后盾,也会安心地冲上去。

T3出行武汉分公司员工报名参加应急保障车队

方锐不是在奋战在一线的司机师傅,作为2019年10月8号才成立的T3出行武汉分公司的负责人,他短时间内组织建立了400多人的志愿应急保障车队,履行社会责任。T3出行保障车队中曾有司机送瞒报的肺炎病人去医院,被隔离依然无怨无悔,还要回到队伍中来。以下是方锐的口述。

“去了医院才知道她是新冠肺炎病人”

我是武汉人。大概是22号晚上,客管处召集我们紧急开会,说疫情的事,要求我们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布置了保障任务。我们本来就是国企嘛,应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第二天一早我跟总部汇报了这个事,然后开始组建这个车队,真正全部组建完是25号。

组建过程中我们跟总部汇报,建议武汉T3不运营了,因为司机也有风险、交叉感染乘客也有风险,就停掉了。我们停掉12个小时以后,武汉市就宣布整个网约车都停运,要上就只能保障车队上。那时候25号,我们T3出行400多人的保障车队已经组建完成了。

大家是自愿报名,第一批25号200多人、第二批26号200多人。分工方式是按区来保障,我们负责高新区,高新区比较偏远,整个区的范围比较大,一共有101个小区,一个小区按4个人陪配的话就是404台车。

T3出行在武汉计划运营有5000台,目前实际运营有3000台左右。我们的特点是所有车都是公司集采的,所有驾驶员是我们招募、签署劳务合同,都是我们正式员工,管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5号开始保障,车派到社区,街道作为指挥站点他们来指挥调度,我们给驾驶员一些防护措施,口罩、消毒液、护目镜、防护服。

我们调用整个公司的所有资源,包括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买了一些防护物资,光口罩就一批买了10万个,25号就到了2000多个,后续的1、2天10万个口罩全到了。

效率非常高。第一国企有自身的优势,有些资源,第二我们是重资产管理,比轻资产管理的效率要好一点,执行下去很快,有各种体系建设嘛。

这些口罩我们做了划分,一部分给保障车队用,还有一部分做了预留给恢复运营后其他驾驶员用。

保障车队市里给的任务是保障社区居民正常的生活所需,比如一些老人不便买菜、买药,实际上还有一些医务人员的上下班,还有一些非发热病人去医院的接送。如果有紧急情况的发热病人没办法我们也得送,我们有防护服,极个别的紧急情况的发热病人我们也会送。

事情的危险性肯定也有,而且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很多驾驶员可能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受了风寒,因为那几天武汉天气也不怎么好,大风大雨,也有感冒发烧的情况,大家那段时间也很紧张,但是这个事情还是得做。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这一批志愿者队伍我们后续会给奖励,但事情比较急我们还没定出具体方案。市政府也会给奖励。后期这些驾驶员在提拔车队长、提拔干部、管理层肯定是从这些驾驶员里选。我们现在停运了,所有驾驶员的薪资、底薪、社保、考勤都按正常算。

我每天至少参加两个会,晚上8点一个,9点一个。8点的汇报当天总结,9点的跟总部最大领导CEO、CMO讲我们城市的工作,后期什么时候复工、复工怎么安排,都要做研讨。有时候下午还有随机的会,市里面、区里面都可能会召开电话会。

这一个礼拜有很多事情发生,我随便举个例子,我们一位司机送一位老婆婆去医院,可能家属比较紧张,现在发热病人的机动车都已经停掉了,出行不方便,她没有说自己生病了,告诉我们她要去医院,去了医院才知道她是新冠肺炎病人,我们驾驶员只能隔离,他家里也有老婆小孩,也不敢回家,就在车里或家附近找个地方住下。

T3出行应急保障车队

碰到这样的事他不但没有抱怨,而且鼓舞其他驾驶员,说有这样的事第一很正常,第二要乐观,说他隔离完14天还愿意回到队伍里来。

还有一些送透析病人,早上很早就得到医院,我们驾驶员要过来得70公里,得5点多钟起床往这边赶,陪病人把透析做完再送回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过来,光一个高新区要做透析的病人一天100多例肯定是有的,还有紧急生小孩、做产检的也有很多。

在武汉运营的网约车有二三十家,这次客管处这次只召集了我们、东风、曹操、滴滴几家,我们又是重资产运作最大的一家,所以我们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说实话。

T3出行在武汉是10月8号才成立,到现在也就3个多月,但这次能这么快,驾驶员对我们叫热爱也好,有奉献精神也好,挺不容易,很感动的。因为成立时间太短,企业归属感的东西没有时间的沉淀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能这样我觉得很自豪。

(未完待续)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8543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