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生活」人工智能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与挑战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讲到是中关村收集了138项黑科技增援武汉疫情。结合全国抗疫期间,尽管学校停课,企业停工,但依然能够了解信息,保持学习进度的情况,这里面一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除了互联网外,那就是强大的黑科技--AI智能。
举个例子,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红外热像仪,实现全景拼接、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等功能,助力大范围群体测温及预警问题,大幅提高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者检出的准确率,基本实现了公共场所无人值守的智能体温检,这就是智能识别。
在医疗方面,以CT影像快速诊断为主。据了解,这个项目可以针对检出的病症进行测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后片对照,提供量化数据对比结果,对患者进行转归分析,辅助医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诊断。到2020年2月2日为止,这个项目已在10家医院上线并使用。
还有服务机器人,1月31日,猎户星空向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了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豹小递。
在这里小编插入一个有趣的题外话,有一部90后都爱看的网剧叫爱情公寓,在第5季30集里有讲到人工智能,我觉得有点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款收音机被黑科技技术宅小黑改造成一个可以行走的自带BGM的智能收音机,而且不需要网络,自带学习能力,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的高级。像下图所述一般。
也就是说,AI智能给予人们的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全民抗疫期间,AI智能的支援展现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同时也表达了国家支持半导体行业除了跟进时代的进步,还有利于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此时我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国当前AI智能与存储搭配的水平到达了什么地步
Best搭配:存储与AI智能
说到2019年3月的AI智能存储。我们都知道传统存储是硬件搭配软件,完成增加,删减,修改等存储功能,还有一些其他特性。但伴随着时代进步,客户对性能和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存储厂商不得不疯狂的堆砌硬件,来满足客户需求。软件方面也在不断升级,但是总不能很好的整合硬件资源,彻底发挥硬件实力、榨干硬件性能。
于是有公司开发出一款嵌入式存储OS,这套系统的优势,主要针对客户在实际使用中对于性能、稳定性、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一、性能
这款嵌入式存储OS,最新迭代版本加入了AI智能系统,能对写入的数据流进行分解,重构数据流,将散乱的数据片段整理成有规律、有顺序的数据结构。硬件结构上采用了多级缓存机制,数据的写入速度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由于数据结构进行了优化重建,数据写入后所占空间也是不可思议的节省。
同时,内建价值判断体系,自我学习用户行为。对于阶段性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和预测将要使用的数据优先存放到多级缓存中,并根据不同的权重分发到三级至一级缓存,实现了数据读取速度的梯度排列,让用户需要的数据更快的进行读取。京存存储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于用户日常使用中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模型建立。这也是AI智能系统中价值判断体系的重要依据,这一切都是为了数据的流畅吞吐。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吞吐性能和IOPS。
24块SATA3.0硬盘,在友商的软硬件体系中,进行多人渲染,一般20个人开始卡顿。而搭载AI智能系统的京存存储设备,24块SATA3.0硬盘可以供40多人同时渲染而游刃有余,这就是硬件搭配和软件资源合理分配的极致表现。
读取速度高达2800MB/S,IOPS高达50万,这样的性能保证了每项任务都快速完成。
二、稳定和安全
强大硬件平台,每个元器件均为国际名牌、原厂采购,稳定性、可靠性均有保障,这一切让设备性能、稳定性有了强大的基石。
加入了AI智能处理子系统。内部还有反病毒引擎、AI智能自我决策系统、AI智能自我恢复系统,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多方案对自身的完整性、功能性、硬件健康状态审查,全方位提高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强大的病毒查杀功能,对于各种病毒具有围追堵截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检测异常,实时处理病毒,捍卫数据安全。
为防止电源故障和意外断电,采用双冗余电源设计,内部缓存还具有超级电容保护,数据可保持两年之久。
设备内部结构及风道设计合理,采用超大风量散热风扇和优质纯铜散热器,还具有一系列温度超标保护、报警机制。
其中还有突破性的目录权限管理功能,扼杀数据泄露和误删除的风险。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例。
在2020年2月3日,西部数据宣布,已成功研发出第五代3D NAND闪存技术BiCS5。该技术BiCS5是建立在三级单元(TLC)和四级单元(Q LC)技术的基础上,并根据这一技术,使其理想地解决与移动设备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的指数增长。
BiCS5是其迄今为止最高密度和最先进的3DNA ND技术。根据西方数字,第二代多层存储孔技术,改进的工程过程和其他3DNAND单元增强显着地增加了横向跨越晶片的单元阵列密度。这些“横向扩展”的进步,结合112层垂直存储能力,使BiCS5提供高达40%的存储容量每晶片比西方数字96层BiCS4技术,同时优化成本。
该公司声称,引入BiCS5技术建立在完整的西方数字3D NAND技术组合的基础上,用于以数据为中心的个人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和数据中心。随着进入下一个十年,一种新的3D NAND扩展方法对于继续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速度的需求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角色。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训练、人工智能推理等等,无不依赖于数据以及承载数据的基础设施。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驾驭海量数据,进而驱动人工智能的落地实践。
人工智能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与挑战是巨大的,未来存储的迭代也会与之搭配,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