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作为佛陀,为何他的弟弟多次想要谋害他?
佛教作为世界历史范围之内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他创立之初就有着许多精彩过人之处,也有着许多曲折婉转的故事和传奇。像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可是却连他最亲近的有血缘关系的弟弟,都在佛教创立一事上多次想要谋害他。为什么他的弟弟要谋害作为兄长的佛陀,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管辖印度四大阶级的婆罗门
虽然在哲学领域中一直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谁掌握了绝对的物质力量,谁就可以控制整个国家乃至于世界,可是这种学说在古代的时候并不盛行,古代大部分的宗教人士以及寻常帝王百姓他们都是朴实的唯心主义者,相信世界上是有神明的存在。像古代印度的婆罗门,就是利用人们思想上这个弱点,成为了整个古印度百姓心中的思想统治者。
印度的婆罗门他们掌握着印度许多领域的权力,甚至能够左右印度凡间帝王的继续。在整个古代印度之中,最高等级的当然都是属于这些婆罗门的人。他们掌握着整个古印度思想领域的解释权,他们自称通过某种神秘的仪式能够与天神沟通为人间取得福利。
而在古代社会,由于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许多百姓就被婆罗门的这些手段所迷惑。从下到老百姓,从上到皇亲贵族之间,都对婆罗门的那一套宗教仪式以及神明信仰深信不疑。所以婆罗门是印度4个种族之间最珍贵的存在。
在整个古印度位于第2个阶级的叫做刹帝利。这个等级一般都是印度国家这种统治阶级的组成,他们是人世间的帝王,拥有着国家的外交军事政治文化大权。可是他们的组成却十分复杂,基本上都是由外来民族的入侵最后控制了整个印度,从而建立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统治秩序。
像印度历史上许多比较出名的朝代,都是突厥人蒙古人甚至于中亚的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他们与婆罗门形成了一种默契,即将人间百姓作为韭菜收割,从而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一方面又用巨大的金银财宝以及承认婆罗门宗教思想上绝对解释权获得他的支持,以相互勾结达到自己的目的。
古代印度社会之中,第3个等级就是大量的平民,他们基本上是印度原始社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土著阶层,他们在历史之中也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国家,可是都是因为地理位置不行,再加上印度人的军事防备不够,被游牧民族入侵,使得他们成为了第3等级的存在。
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农业生产以及商业贸易为国王贵族以及婆罗门之间生产所足够需要的日常用品,像衣冠服饰以及享乐的车马骑兵等物。在缴纳足够的赋税之后,他们能够享有较为平常的生活。
印度最后一个等级一般都是由那些战败的士兵或者说是成为奴隶的人组成,被称为吠舍。他们在整个古代印度社会之中,做着最低贱的事情却没有多少报酬。如果遇到婆罗门或者刹帝利出行,他们会在路旁立即下跪,以显示对这些上层贵族的一种崇敬。而且在上层等级种族人之间与下层种族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这在那个时代被视为禁忌,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代印度社会之中。
佛教和婆罗门的矛盾
从时间创立的先后角度来说,婆罗门的时间比佛教创立的时间要早很多,他们对于印度这块土地也是最为熟悉的。再从等级划分的角度来说,婆罗门一直强调人生来就是有贵贱之差别的,必须要服从自己现世的身份,通过努力来获得下一世身份地位的提高。
可是佛教的宗旨,从创立之初就是强调众生平等,这从根本思想教旨一方面与婆罗门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而婆罗门又是作为整个古印度的思想控制者,就自然而然的与佛教势同水火。
但就是在面临婆罗门的极力打压之下,释迦摩尼还是开启了佛教的壮大过程,他先是从自己身边人下手。劝导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朋友加入佛教之中。这里面最重要且改变了整个佛教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人就是释迦摩尼的堂弟,他的名字叫做提婆达多。
历史之中的提婆达多在凡世之间和释迦摩尼的关系是十分要好的。他们两个在童年的时候曾经同吃同住,所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后第一时间也是想到自己的堂弟,但就是这种亲近的关系却导致最后最为痛心的背叛,在释迦摩尼成佛之后30年提婆达多率领着一批佛教教众分离了佛教背叛了出去。那提婆达多到底与释迦摩尼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导致他要背叛自己的堂哥分裂佛教呢?
提婆达多与释迦摩尼的矛盾根源
在原始佛教创立之初的时候,曾经有一批早期的佛教修行者,他们继承了古代修行者的方法,认为要成佛必须通过苦修才能达到。而提婆达多在佛教的历史之中,是对于经典典籍研究最深切掌握程度最高的人,他因为自身的关系学习到了许多古代修行者苦修的方法,所以在佛教之中也一直倡导清心净欲,通过苦修就能够成佛。但是这种苦修的方法却遭到了释迦摩尼的极力否定。
释迦摩尼反应通过苦修能够成佛的原因,是因为在他早期出家的时候,曾经模仿这种方法亲自体验了多达三年之久的苦修生活。三年之后的释迦摩尼因为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放弃了这种苦。而在历史之中的记载是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儿给他送来了羊肉羹,打断了他的苦修生活。在三年体验结束之后,释迦牟尼认为苦修的方法并不能成活,反而要去人世红尘之中历练才行。
苦修到底能不能成佛?这就是释迦摩尼和堂弟提婆达多矛盾的根源。而在许多佛教典籍之中却是又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中国南北佛教的历史之中记载提婆达多和释迦摩尼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对于整个佛教统治权的争夺。
中国佛教历史典籍之中记载提婆达多曾经多次策划谋杀释迦摩尼。可是中国文学历史大家季羡林却认为这种记载明显带有中国古典传统政治斗争的一种色彩。佛教本来就是一个清修的地方,不会存在这种复杂的利益斗争。
后面提婆达多叛出佛教之后拥有了自己的一批追随者,他们以解释经典和翻译许多古代典籍为责任,同时通过苦修的方式来使得自己清心寡欲,脱离与人世间一切欲望的关系,这种方法在起初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可是在越在后面发展越发现这种方法没有现实物质的支撑,根本无法维持下去。
而释迦摩尼创立的佛教则有许多获得现实经济物质的方式,例如化缘和求取贵族之间的香火钱这些方式都使得支持释迦摩尼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后面的历史之中,提婆达多被描写成为了一个卑鄙的失败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