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11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摆地摊,月入2万的真实经历……

 

来源 :粥左罗

“那时候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啊,你为什么选择去摆地摊?”

我说:

赚钱的方式是有很多,但我那时候毫无见识,一个从农村来北京的屌丝,什么路子都不懂,只能做这个了。

投资人,包括很多出身、资源好的人,大概都觉得这是个很低级的谋生方式,所以我也只好这么说了。

但实际上,回顾过去五六年的经历,我在心里对这段经历心存感激。那是我北漂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那是我第一次和这个真实的商业社会打交道。

这篇就谈谈那段地摊经历给我留下的认知财富。

01

很多小摊贩没你想象的那么穷

我最多一天纯利润有1500元

我大学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校的小南门外,一到傍晚就开始聚集各种各样的小摊贩,卖袜子的竞争尤为激烈,其次是烤面筋的,我最常逛的是旧书摊,几块钱就能淘一本好书。

我经常好奇:这帮人这么辛苦能赚几个钱?

同时,从一入学开始,我们食堂门口每天都有好多学生在那摆摊,卖杯子的、卖女生宿舍用的大镜子的、卖书包的、卖短袖的,最奇葩的是卖圆珠笔的,我就纳闷了:

一个圆珠笔两三块钱,你咋这么闲呢?你去鸟巢、五棵松做志愿者,一天也能赚150啊?

第一次去北京的南锣鼓巷逛街,才真是给我开了眼,一条800米的街,估计有200个摆地摊的,个个都堵在人家店门口,而且真是卖啥的都有:卖纹身贴的、卖进口烟的、卖丝袜的、卖文化衫的、卖手机壳的、卖陶笛的、卖伞的、卖拨浪鼓的、卖薰衣草的...... 当然还是卖袜子这样东西的竞争最激烈。

南锣鼓巷三五人一队的保安,每天上班就是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来回折腾这些摆摊的小贩,小贩们的职业素质也真是让我服了:一秒收摊,跑得比兔子还快...... 但保安过去没两分钟,摊又摆上了,他们夹缝中求生存,个个活得像孙子。

我就不明白了,就真没别的工作干了,在这遭这罪?城管来了说给你抄,你也只能干瞪眼。

然而就在大四的时候,我特么也来南锣鼓巷了,一秒收摊技能轻松get,今儿被保安追10次,明儿被城管劈头盖脸的训,后天绝对还来。

为什么?真赚钱啊!

我第一次在学校摆地摊,是因为折腾个淘宝店,我和朋友的生活费全造上了,但一直不出货没钱吃饭了,就尝试着去食堂门口碰碰运气。

你猜怎么着?第一次摆摊,中午一个半小时,收入900多!

我的妈,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在那之前,愚蠢的我赚零花钱的方式就是寒暑假去做保安,一天80块,我特么觉得还挺好的!

收完摊、吃完大脸鸡排庆祝后,我就回宿舍上网搜“摆地摊”,贴吧里看帖子,豆瓣上找小组,看看北京哪里摆摊最牛逼。

哪里最牛逼?南锣鼓巷啊!

为什么?一条800米的街,平日人流量3万,周末5万,五一国庆这样的假日超10万。

摆地摊的老司机说的夸张但很到位:这条街上,没有销不出去的货,你卖屎也有人拿起来闻闻看!

大四那年,周末没事我就去那摆摊,一天纯赚四五百很轻松。

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几乎每天都去,8月那一个月赚了两万多,最高一天纯赚1500块左右。

摆摊多了,跟那些老司机聊天,真的开眼,南锣鼓巷摆地摊最鼎盛的时期大概是2008年奥运会之前,很多人靠摆地摊赚的钱,直接又在那条街上开店,那个地方租金多贵?2014年,我问一个七八平的要转租的小店,年租金80万!还没算转让费。

我也真的是见过,有人把路虎停在鼓楼东大街路边,后备箱掀起来卖35元一件的短袖。

那里摆地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河北、河南过来的中年夫妇,经常挨着我摆的那两口子,一个卖文化衫,一个卖袜子,摆了几年,在老家买了三套房子。

后来,我再也不敢小瞧任何一个摆地摊的,真尼玛藏龙卧虎。

我当时住在西三旗,邮政研究院公交站到育新地铁站,摆地摊的很多,尤其是卖吃的,我喜欢跟他们聊天,一个最不起眼的卖烧饼的,我问他一天卖多少个烧饼?纯面烧饼,撒点芝麻,一块五一个,一天卖五六百个。

最火爆的一个摊位是卖烤面筋、烤肠之类的,两口子搭档,基本每次过去买,都有五六个人在排队,我问几次他们一天卖多少,死活没问出来。

如果你夏天去过天安门广场,抱着泡沫箱卖老冰棍的都是有钱人,如果你冬天去过天安门广场,抱着泡沫箱卖热玉米的,也是有钱人。

02

摆地摊为什么这么赚钱?三点

第一:成本极低。

做生意的基本逻辑就是:低价拿货,加价出货。但我之前从来不知道拿货价的低,是那个低法。

我卖的是什么?明信片。

我大二去西藏、大三去云南时,都喜欢买当地的明信片,一般两三块钱一张,我觉得很便宜了。在昆明市,我在一家很有情调的小店,看到好多明信片,成盒卖,一盒30张,卖30元,我觉得太划算了,一下拿了五六盒,寄给微博网友。

后来,感谢马云啊,我知道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网站。

尼玛,我一搜明信片,海量品种,拿货价低得令人发指!

基本都是30张一盒,拿货价基本都在3块多钱,最令人发指的是,权志龙、鹿晗等明星的明信片,很多是60张、80张一盒的,拿货价依然不到5块钱!

我就一顿选啊,风景主题、国内城市、国外城市、电影主题、明星的、卡通的,进了一大堆货。

南锣鼓巷小摊一摆,30元一盒,50元两盒,很多女孩子就开心的跳:“哇你这个好便宜啊!”,因为南锣鼓巷有专门卖明信片的店,叫“一朵一果”,10块钱7张,然后还没什么可挑的,我这里几十个品种随便你挑。然后,我还卖邮票!

很多人好奇说,看很多摆地摊的,感觉客人也不多啊?

我给你算个账,一个小时,60分钟,卖两三盒,生意够冷淡的吧?绝对外人看起来就是没人买?但就这样算下来,我一天耗10个小时,也能卖二三十盒吧,一盒利润就算20元,你算算是多少钱?

我主要卖明信片,但也卖过其它东西。摆地摊之后走到哪里也比较关心一个东西的成本。

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几次卖袜子,10元6双的白袜子,很多人都见过,上面一般印着阿迪、耐克的logo,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比较多,我在山东泰安的时候还经常买,拿货价一般都不到1块钱。这几年有所升级,卖10元三双的比较多,拿货价基本是1.5元以内。

再比如冬天卖的白色的牛奶杯,一般超市都是小的20元左右,大的30元左右。拿货价呢?基本是小的三四块,大的七八块。

夏天卖的那种颜色很清爽的塑料水杯,很好看,拿货价六七块,卖十五元走量很不错。

大家都知道那些两元店、五元店、十元店,其实在很多小城市特别火爆,北京五环外也有很多这样的店,我也观察过,其实很多也都蛮赚钱的,原因还是,那些东西的成本极低——虽然利润不高,但是利润率很高——主要靠走量。

我在北京去过各种各样的大型批发市场,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很有意思,见识一下各种东西的价格,对培养自己的生意思维很好。

我之前去四川成都的一所学校,旁边有家格子铺,就是你租下一个小店,再做成格子铺,一个一个格子再转租给别人,别人供货,你帮着卖,你主要收租金。

其中一个格子,放的是几个玻璃瓶,圆筒的那种,里面有一颗很漂亮的水草,瓶底铺的很漂亮的彩色沙子,然后竟然里面还有两条颜色很好看的小热带鱼,瓶口是封死的啊。

我特别感兴趣,就买了一个,60块钱。

回酒店后,我就上网搜,搜水草,搜鱼,搜沙子,然后我计算了下成本,七八块钱,就那个瓶子值点儿钱。

我回北京后就去找花鸟鱼虫的批发市场,那些很漂亮的斑马鱼基本都是3毛钱一条,更好看的红绿灯一般不到一块钱,更更好看的孔雀鱼也不会超过2块。

那之后,我把这个领域研究了一遍,我买过各种水草,各种小热带鱼,买过虾,买过各种螺,买过各种沙子,甚至我还买过一百多斤的石头,水草缸造景用的,5块钱一斤.....

这个就不展开讲了,篇幅有限。

第二:零房租。

光成本低肯定没戏,成本低,大家都低,所以摆地摊的第二个优势:零房租。

这个是保证我们价格有竞争力的最强武器。光这一项,就能让很多南锣鼓巷开店的老板对我们恨之入骨。

所有开实体店的都知道,房租是最大的成本,尤其是卖低价品的店,商品的成本和房租比起来,屁都不是。

我后面在一家西单的服装店卖过 8 个月衣服,这家店300平米,一个月房租你猜多少?

40万,一年就是接近500万的房租支出。

这么高的房租怎么赚钱?这个品牌在北京的首店开在三里屯的二层,一年后搬到负一层,三年后就关店了;西单那家也换成了一家小店;计划在朝阳大悦城开的店也没开成。

再说回南锣鼓巷,有好几个店都卖文化衫,上面印一些北京特色符号之类的,一件基本都是一百块以上,摆地摊的卖多少?35元一件。

所以怎么竞争?你原创也没用,你前脚出了图案,人家后脚就仿出来了。所以,摆地摊的老司机说:那些开店的老给城管打电话...哈哈哈能不打么!

还有个神奇的事儿,很多卖小商品的店,好些东西竟然是从我们摆地摊的手里进货。为什么呢?因为拿货都是看量的,分级,你一次拿10个多少钱,50个多少钱,100个以上多少钱,这都是有数的。

摆地摊因为没有房租支出,所以低价,所以走量,所以很多小玩意的拿货价都比开店的低,有个卖10元一套迷你小家具的家伙,每周给南锣鼓巷、鼓楼东大街、后海的好几个小店供货,你说搞不搞笑。

第三:流量稳定。

这一点,不是跟开店的比,因为我们的流量是一样稳定的。

我们是跟淘宝店比。我前面说了,我一开始摆地摊就是因为做了个淘宝小店,扛不住了。

淘宝上说实话,竞争太大了。不管卖啥的,都是成百上千的店。不说别的,我卖明信片,够小众的吧,你去淘宝搜一下,海海的店啊。

再低的成本我也干不过人家,淘宝上是真的靠走量,我拿货价3块钱的明信片,人家动不动就是9.9元,这不是重点,重点是9.9元还包邮,你说我活不活?人家动不动还来个买二送一,买五送三,你说我死不死?

我有没钱买淘宝直通车那些东西,我的关键词再怎么优化,用户都得翻N页才能看到我,谁会翻到N页?当时每天看着后台的浏览数据就滴血。

摆地摊就不一样了,学校门口的人流量,食堂门口的人流量,商场附近的人流量,南锣鼓巷的人流量,都是超级稳定、可控的,你小摊往那一摆,流量就是你的,这流量还不花钱。

03

我摆过地摊后

更加理解这个复杂的商业社会

我就零碎的讲几个点,你自己体会哈。

第一:哪里都有搞特权的人。

南锣鼓巷北口附近有几个摆地摊的,保安来了从不跑。唉,你就是装装样子,也让我们这些“平民摊贩”好受一些啊,可是人家装都不装。

隔断时间就严打,北京一开会更摆不了摊,可是人家都照摆不误。有段严打的时期,我没事就去南锣鼓巷看看能摆了么,每次去都生气,一条街上都没摆摊的,就那几个还在那摆。

第二:小摊贩并没那么值得同情。

我不拿别人举例子,我就说我自己。

首先,我肯定不是走投无路了,好的工作找不到,一般的还是能找到的,我死皮赖脸在这摆摊,为什么?因为能赚更多钱。

所以,我天天被追得跟孙子似的,值得同情么,不值得。

其次,保安、城管就不说了,我进过附近两次派出所,每次警察训我,我态度好极了,各种点头称是,写保证书,收拾东西回家。然后呢?不用隔两天,第二天我就又摆上了。我值得同情么?一点都不。

第三:城管保安没那么可恨。

我摆地摊之前的大一大二,寒暑假都去青岛做过保安,就在青岛云霄路那条街,我们每天街上站岗和巡街,一天8个小时特别累,一天只能赚80块,晚上可以自愿选加不加班,加班就多40块钱。

我们没有那么坏,这就是我们一份谋生的工作,上级给我们安排了我们就得执行。

这个工作的逻辑就是:做得好,商家、小贩骂我们;做得不好,领导骂我们。

所以不管我们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不是人。

城管也是如此。

我摆过地摊,我知道我们这帮人多难缠、多狡猾,我们每天除了卖东西,就是研究怎么应付城管、保安。

你在网上见过城管打人的,我摆地摊见过几个小摊贩打城管的。而且说实话,你没把城管逼到一定份上,人家不敢轻易动手,他们都知道社会舆论上,城管打小贩就是政治不正确,欺压弱势群体。

我见过一次保安和小贩干架的,说实话那个小贩嘴太脏,“你知道自己是谁么?一天挣几个屁钱,你装什么逼啊?!”,你是保安的话,你听了什么感受。

当然是有不好的保安、城管,但整体上看,大部分都不坏,都是混口饭吃,挺不容易的,他们看起来坏,是工作性质决定的。

我专门买过一本书看,叫《城管来了》,作者叫“随风打酱油”,一位曾经混迹网络的80后愤青,警校毕业后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城管队员。从整天在网上骂人,到整天在岗位上被人骂,这种转变让他心态失衡、发蔫、暴躁,甚至还失去了女朋友。

后来他就在网上更新执法生活中的日常见闻,比如在城管执法中暴力执法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路边小吃摊的一些令人震惊的秘密等等,看完也是刷新了对这两个群体的认知。

第四:生而为人,都特么不易。

说实话,摆地摊的还是活在底层的人,拼命多赚点钱有什么不对么?

首先,我跟很多摆地摊的人聊天,大家不过都是为了让家人过好点的生活,攒钱给孩子买房子结婚,攒钱给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攒钱给自己养老。他们平时喜欢聊自家孩子,但有一条,绝对不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也摆地摊,不管这个有多赚钱。

其次,摆地摊是个很没地位、很没尊严的事儿,但凡有更好的选择,我毕业后都不会去摆地摊。当时我爸每次打电话过来问我在干嘛,我都很内疚,觉得给他丢脸。

最后,这个钱赚得真是很不容易。我当时住在北五环外的西三旗,我一般早上7点就从家里出发,拉一个拉杆箱,再背一双肩包,再提一个手提的健身包,里面全是明信片。

我为什么这么早去?因为摆地摊就是磨时间啊,你多待一小时可能就多卖几盒,我一般摆到晚上11点,赶最后一班地铁,你算算,我特么比雷军工作时间还长。

我为什么背这么多明信片?因为品类越全,出售的概率越大啊,我就尽可能多带一点,明信片又真的很重,每天驼着这堆货赶地铁。

我最近讲线下课,一个学员跟我说:粥老师,我们很多学员都超级喜欢你,因为你一点都不装,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咖范儿,人超nice。我写文章,有用户给我留言,说:你有一种深入人心的能力。

我说因为我真的混过社会啊,世间百态见太多了,什么人都见过,摆地摊和最底层人打交道,做新媒体后接触各种大佬,其实都特么一样,都是混口饭吃。很多人羡慕创业者,觉得当老板很牛,说实话,哪个创业者不活得像条狗。

经历过所有这些,我从来不对饭馆服务员大声讲话,我喜欢跟别人说声谢谢;我从来不羡慕那些比我牛逼的人,他们一定比我付出了更多。

生而为人,谁都不易,都别装逼。再差你也是个人,再牛你也是个人。

04

流量、营销、数据等新媒体思维

摆地摊教会了太多

第一:流量思维。

很多刚开始做新媒体朋友问我:我现在想不明白后期的商业模式怎么办?

我就说:那你就先不想,专心做增长。流量没起来,想通了也是个屁;流量起来了,一堆人来抢着给你送钱。

很多不做新媒体的朋友问我:你们这些做公众号的咋赚钱啊?

我说:新媒体你不懂,旧媒体你懂不?你知道报纸、电视台咋赚钱吧,他们能赚钱的钱基本我们都能赚,他们不能赚的钱,我们也能赚。手握用户和流量,哪哪都是钱。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这是摆地摊给我的启蒙。

并不是所有摆地摊的都很赚钱,哪里流量大你就去哪。所以,在学校摆摊我就去食堂门口,整个北京选,我就去南锣鼓巷嘛。

第二:场景思维。

啥叫场景?场就是场所,景就是触景生情。

线上线下都能创造场,用户进了你这个场,就能生你想要用户生的情。

特定的交易必须建立特定的场景。

南锣鼓巷是什么地方?文艺,情调,怀旧...... 一个人来到南锣鼓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进一家家美好的店,就会买一些自己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买的一堆废物。

淘宝和公众号卖货有什么不同?

淘宝,你是先有需求,然后去逛淘宝,搜关键词,货比三家,然后购买,你买的是数据和参数。

公众号,你是没啥需求,点进来看了篇文章,然后不知道咋地就买了人家推荐的一支口红或者别的啥玩意。

所以,公众号卖货,软文的最大目的是创造场景,刺激情绪,不是在那堆参数。

第三:数据思维。

我在南锣鼓巷摆地摊时,回家不管多晚,睡前都要做一件事:盘点。

盘点啥?我有个本子,每天记录近20种明信片的每一种的销量,然后还有汇总数据。因此,每天、每周、每月,哪一种各卖多少盒,我摸的门儿清。

熟悉这个数据有啥用?

第一,明信片这么重,不能瞎背,品种这么多,每一种背几盒肯定不能平均分配,否则就容易出现供需矛盾:这个背了五盒,一天就卖了一盒,那个也背了五盒,一上午就卖完了。这样肯定不行?

第二,这不是虚拟产品,所以必定有库存,你得想办法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进货的时候哪个多进、哪个少进,你得计算。

第三,人流量不同,销量不同。不能傻了吧唧的平时跟周末背一样多,你走两个周期的数据,你就知道平时该背多少,周末该背多少。

做公众号,更要有数据思维,选题和数据的关系,标题和数据的关系,阅读量和用户净增的关系等等,这些数据每天都得看。数据是冷冰冰的,因此它比人更理性、更客观,多点数据思维,少点意淫,这也是摆地摊教给我的。

第四:追热点思维。

摆地摊还要追热点?

你以为啊!

这个追热点简直跟做新媒体追热点一样一样的。新媒体分突发热点和常规热点,比如明星出轨和高考。

我摆地摊卖明信片也是,突发热点比如五月天来北京开演唱会,我就会得多带五月天的;常规热点比如4月1日和9月12日,我就得多带哥哥张国荣的;平时我多带各种主题的,因为狂街的都是北京的;周末和假期我就多带北京主题的,因为逛街的更多的是游客。

第五:用户思维。

我把自己的明信片产品研究个遍。

你是外地来的游客,买北京主题的明信片,我就打开一盒,12张明信片12个北京景点,我挨个给你讲讲,百度百科我可是都看过的。

你买电影主题的明信片,我就打开一盒,给你讲《天堂电影院》、《这个杀手不太冷》、《闻香识女人》、《楚门的世界》......

你买张国荣的明信片,那更好办了,他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我都看过,这张出自《春光乍泄》怎样怎样,那张出自《东邪西毒》怎样怎样......

我卖明信片,就是开开心心的聊完天,顾客开开心心的掏钱,通常还加一句:没想到你这个摆地摊的还挺有才的....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卖的明信片里有一盒是古诗词的,封面上印着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文艺女青年经过我的地摊,撇了一眼,一边走一边一遍嘴里念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就秒接了一句“何事秋风悲画扇”,她就站住了,又回我一句“等闲变确故人心”,我又秒接了一句“却道故人心易变”...... 然后她就会这四句,我作为大山东考生可不是盖的,她走过来我直接给他背到最后一句。

最后她买了5本明信片走了。这事我能记一辈子,毕竟是我人生为数不多的巅峰时刻。

第六:营销思维。

比如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新媒体卖课,大家喜欢用升价策略,比如新世相刷屏的营销课,每满一万人涨价5元,提高的消费的紧迫感;

我摆地摊,会针对那些只想买一本的顾客用降价策略,第一本30元,第二本25元,第三本20元,第四本15元...... 为什么?网上卖课还有复购,但摆地摊就几乎不存在复购,你思考的底层逻辑是:怎么一次成交更多?

我的策略很简单,只要你决定买一本,那第二本我就算只赚你5块我也是多赚了你5块。

再比如,买赠这种营销。

新媒体卖课,大家喜欢买一赠N,你买我一个课,我送你这资料包那资料,这PDF那PDF,其实本质就是送一堆不值钱但看起来又很值得拥有的东西。

我卖明信片时就发现,再有钱的人也喜欢占便宜...... 我批发一堆成本价低的非常OK的文艺的信纸、信封、打折邮票等作为赠品,顾客都很开心,我也没增加啥成本。后来又批发了一种更普适的东西,叫简易手机支架,作为赠品很受欢迎。

第七:排版思维。

公众号排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通过对用户注意力和阅读节奏的设计,提高文章的读完率,同时塑造品牌。

这个很重要啊,摆地摊也需要排版么?当然。

比如,摆地摊的人都会有个一秒收摊的地摊布,淘宝上买的,很多小摊贩都用的是黑色的,为什么?耐脏啊。

我用的什么颜色?非常抢眼的荧光绿。我要让你在南锣鼓巷的人山人海中,多看我一眼。

再比如,新媒体里有个词叫“精华前置”,摆地摊也是。我要把销售数据最好的明信片摆在两侧,最靠左边的朝左,最靠右边的朝右,中间的朝前,顾客不管是从左边过来还是从右边过来,我都能让他第一时间看到我最卖的最好明信片。

再比如,一秒钟不能搞定用户的标题不是好标题,不是因为用户笨,而是用户只给了你一秒钟时间,注意不到你,就滑过去了,所以我们会精心打磨标题里的关键词。

摆地摊同理,一秒钟搞不定顾客的地摊不是好地摊,手机大家叫“移动端阅读”,顾客逛街看地摊叫“移动着阅读”,所以挑战更大,一眼对你没兴趣,就跟你擦肩而过了,所以我找了很多鞋盒子,拆开,用最粗的黑色记号笔在上面写一些关键词,“明信片”这三个词要足够大,否则很多用户都会以为我是卖绘本或光盘的,然后价格信息要写上,然后是好卖的明信片的关键词。

如果你把一条街比做公众号列表,把一个个地摊比做一个个号,我的打开率一定是最高的。

......

之前很多人对我摆地摊的经历好奇,所以我就干脆写一篇完整的讲讲,写到这写了8000字了,发现还是写不完整,有太多想说的了,大家想看的话,以后还可以再写。

写完这篇真的很感慨,这几年,我也经常会去南锣鼓巷看看,却发现一切都变了,几乎再也看不到那些摆地摊的老朋友了,这几年北京清理的厉害,尤其是南锣鼓巷这种重点整治对象。

我2010年来北京读书,2014年大学毕业,然后就开始了北漂生活,刚毕业时根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了解各种公司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任何的关系、资源可用,更没有人给指路,所以当时也是很迷茫,只能一个人在北京试错、摸索、求生存,毕业之后也就只好先继续去摆地摊了。

后来南锣鼓巷严打,摆不成了,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就去做了8个月服装店员。2015年7月从服装店辞职后,开始认真思考下一步的打算,不能继续这样混了,认真的写简历,看招聘网站。

之后进入新媒体行业,纯属误打误撞。

2014年毕业时我做了一套北体的明信片,当时没卖完,所以找工作期间,我偶尔会回到学校摆个摊。当时一个买我明信片的人特别能侃,我俩就聊起来了,因为我们都同样有穷游西藏的经历,所以聊得很开心,他当时认识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要招小编,他就觉得我应该很适合做新媒体,就极力撮合我们见面吃饭,因为实在不懂新媒体,我拒绝了几次,后来他说就当聊聊天嘛,我们就一起约了个饭......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了新媒体行业,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一路从小编做到了今天,其实还蛮幸运的。感谢这一切。

好了,这就是关于我摆地摊的经历,做服装店员那八个月的经历以后也找机会写写,人生中走过的每一段路都不是白走的。

希望我的这段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不管当下的境遇有多糟糕,都不要放弃对明天的希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