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②他把毛主席曾经定制的皮鞋样式做成了微型鞋
原创|台应新
在上一篇《访谈录①:济南皮鞋厂那段辉煌的岁月》的文章采访时,大家多次提到了一个老职工二次创业的故事。
他曾经是济南皮鞋厂的皮鞋设计师,他参照毛主席曾经在济南皮鞋厂定制的“三接头”皮鞋的样式,按照7:1的比例,做成了微型鞋。
他就是走在申遗路上的“皮鞋工匠”——彭仕增。
这事儿还得从六年前说起。
济南国营皮鞋厂于1994年全面停产前后,厂里的干部和职工都陆陆续续的下岗了。面对厂里大片的空闲车间和场地,在有关部门和社区街道办事处的关心下,开展了多方面的“自救”措施。比如,2001年,槐荫工商局与济南皮鞋厂联合,在原厂址建成了当年济南西部最大的槐荫副食品商城。2012年9月30日,济南皮鞋厂走完了破产终结的全部程序后,在市区有关部门决定将营市西街18号(济南皮鞋厂院内)改建成文化产业园。经过一番场地设计和房屋改造,作为济南市七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的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济南皮鞋厂老厂区内建成,并于2013年6月22日开园。
1992年,在那无图纸可设计、无成品鞋可生产的冷冷清清的工厂里,彭仕增也被迫下岗了。下岗后的彭仕增怀揣着制鞋手艺出去打工,他说,他曾经给人家卖过家具,卖过酒,卖过衣服,也到农村收过种子,但是,始终忘不掉的还是自己那制作了大半生的皮鞋手艺。
2010年,彭仕增终于横下决心,在即将倒闭的皮鞋厂附近开了一家修鞋店,慢慢地就有很多人来找他修鞋或定制皮鞋。渐渐地有了微薄的收入,他那颗走南闯北、执意创业的心,也就暂时安顿下来。
2013年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后,彭仕增受邀进驻了园区,并有了一间大约1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始了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二次创业的漫漫路程。
2019年12月21日,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来到“西街工坊产业园”,见到了号称“指尖上的皮鞋工匠”——彭仕增。
在几乎堆满原材物料和微型鞋展品的工作室里,靠墙摆放着三个展架,其中一个展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微型鞋,两边的展架上除了彭仕增自己做的鞋子以外,还有做鞋的工具和鞋楦(即制作鞋的模具),其中有两个做鞋的工具是彭仕增的爷爷留下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陈列的一百多双精巧的微型鞋中,既有从仿唐朝的翘头履、仿宋朝的云头鞋、仿清朝的花盆底鞋;也有二三十年代的燕尾包头鞋、三四十年代的老三带、五六十年代的橡筋靴,八十年代的喇叭跟、九十年代的尖头鞋,还有近年来流行的松糕鞋;显眼处还摆放着传统习俗的三寸金莲、十二生肖形象和现代时尚的泉城济南、梅兰竹菊、一带一路图案的鞋。这些鞋都是根据实物以7:1的比例制作的,平均在7.5厘米到8.5厘米之间,从微型鞋最初的构思到鞋子的构图、绘图、制作,全是彭仕增自己完成,正常的手工鞋子最少需要37道工序,但是微型手工鞋最少需要100多道工序,只能用刀、剪子、锉、针线这些基本工具精心制作完成。因此,这些“指尖上的皮鞋”,每一双鞋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而且每一双鞋都是无法复制的精品。
在彭仕增微型皮鞋工作室里,有五种微型鞋特别引起我的关注:
(王琴老师拍摄)
一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视察济南时,在济南皮鞋厂定制了一双“三接头”皮鞋,彭仕增就根据这款皮鞋的样式,按照7:1的比例,制作成微型皮鞋,连同这款微型鞋的“鞋楦”一起珍藏在一个半透明的收藏盒里;
二是他精心制作的仅有8毫米的微型皮鞋,它应该是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皮鞋;
三是一套带有12生肖精美图案的微型鞋;
四是年轻人没有见过、老年人忘不掉的“三寸金莲”微型鞋;
五是“一带一路”和“泉城济南”等主题的微型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和彭仕增交谈时,有一个坐在一边默默无语、低头做鞋的小伙子,他就是彭仕增收下的新徒弟。
据介绍,彭仕增是今年四月份收下的这个徒弟,名字叫刘睿,今年三十七岁。通过半年多的观察,这个徒弟非常愿意学习这门制作手艺,不但好学多问,心灵手巧,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目前为止,这个徒弟基本能独立完成一双鞋的制作流程。
说到这里,彭仕增很慷慨地表示,只要徒弟愿意学习这门制作手艺,不图有虚名,不浮夸荣耀,不歪门邪道,我就会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
2018年,彭仕增制作的“微型皮鞋”被列为槐荫区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他对我说,他现在至少有五种微型鞋,可以保持中国第一,而且不可复制。
(王琴老师拍摄)
一是最小的皮鞋,只有8毫米;
二是比指甲盖还小的“鞋楦”;
三是带有12生肖图案的微型鞋一套;
四是具有中国历史记忆中的“三寸金莲”;
五是正在筹划设计和制作中的五十六个民族图案的微型鞋。
目前,他已经制作出藏族和蒙古族两款微型(靴子)鞋,其中藏族微型靴子选用的是粉红色,设计灵感来自于西藏高原的白雪晚霞,前面突出匀马蹬,上鞋口加皮毛点缀;蒙古族靴子的设计灵感,缘自于绿色的大草原,以骏马和弓箭为主体,并辅以马兰花的图案。
(槐荫区政协胡博处长和摄影师王琴,一同参与采访指导)
这次专访,给我的感悟是: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彭仕增,没有因为下岗失业而颓废消沉,而是努力发挥积淀的传统文化的制鞋工艺,利用自己多年来的制鞋经验,独辟蹊径,实现了弘扬和传承“皮鞋工匠”的人生价值。目前,他正在为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做着全面的准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