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里用湿棉被挡子弹,是不是真的?别把李鬼当李逵
子弹可以怎么挡?
躲在掩体后面、建筑物后面、树干后面、战壕里。也可以使用盾牌,甚至头顶的钢盔,也能抵挡一定距离以外的子弹。
而影视剧告诉我们——棉花被子,也能挡住子弹。
很多部抗日神剧里,都出现过类似的画面:我军战士发扬就地取材、灵活抗日的精神,扛着浸湿的棉被,向着敌人冲锋,愣是挡住了哒哒哒攒射的子弹。
抗战神剧的情节设计往往能出人意表,什么机枪打战机、大刀五连杀、徒手撕鬼子、扑克牌杀敌。这种脱离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给人带来猎奇观影体验的同时,也让不少理智的观众嗤之以鼻,大感智商遭到了侮辱。
那湿棉被能否挡住飞射的子弹?“神剧”到底神不神?这究竟是导演和编剧的臆想,还是对现实的翻拍?我们不妨深究一二。
湿棉被挡子弹最早曾出现在《小兵张嘎》的电影中:一名游击队员裹着几层浸湿的棉被,冒着敌人的火力,硬闯碉堡。有此先例后,后世多部抗战作品都开始效仿。
厚实的棉被可能给人一种错觉:足够厚,就能减缓子弹的飞行速度,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以柔可抗的奇效。但,这能行吗?
实际上,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的确有过“湿棉被挡子弹”的先例。
1940年,在鲁中军区攻打日伪军的战斗中,为了攻陷敌人的炮楼和碉堡,一位名叫于松江的团参谋长设计了一个“土坦克”:一张木柜子或八仙桌当“基座”,上面盖上三四层浸湿的棉被,下面装三四个轮子,人躲在后面推着走。
经过作战检验后发现,三四层被子依然能被机枪打穿,后来就把棉被加到7层,才可以勉强挡住枪弹,派上用场。
可这种临时起意,就地取材设计的“移动工事”终究有太多弊端。
首先是目标太大,容易被集火。
另外人躲到里面,两眼一抹黑,啥都看不见。即便顶着炮火推到塔楼前,也会在敌人的连续射击下被摧毁,叠几层被子都没用。
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军战士充分发扬不怕死的精神,粗糙的“土坦克”也曾在轰炸日军碉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土坦克”的真实性,有人曾用三八式步枪做过射击试验。结果证明,浸湿的棉被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子弹的侵彻。
但话说回来,抗战神剧中,直接披着湿棉被冲锋陷阵的做法可就太失真了,与革命先辈的做法也大相庭径。所以说,神剧终究是神剧,大家图个乐就好,莫把李鬼当李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