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成药名称只有一字之差,功效却各有不同
小编导读
在众多的中成药里,很多名称只一字之差,极易混淆,但它们的处方来源、组方及功能主治各有不同,使用时注意辨别,对证服药。
- 清宁丸VS清音丸
清宁丸:属消积通便类成药,治宜清理肠胃,泻热通便。此处方来源于唐代名医孙思邈的秘制大黄清宁丸,方中用酒制大黄泻热通便为主药,辅以厚朴、陈皮、香附。
理气宽中,消胀除满,黄芩清热泻火,佐以桑枝、槐枝、车前草清热祛风利水,白术、法半夏燥湿健脾祛痰,绿豆、黑豆解毒利水,麦芽消食导滞,诸药合用,共奏清理肠胃、泻热润便之功,适用于上焦火盛、饮食积滞、大肠积热引起的腹胁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头晕耳鸣、目赤牙痛等症。
此药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每次1丸,一日1次,白开水送服。由于大黄经酒制而减其苦寒之性,免伤肠胃,缓和泻下,故老年和体虚者均可放心服用。
注意:服用清宁丸忌烟、酒及辛辣食物;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儿童、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清音丸:处方来源于清代徐灵胎所著的《兰台轨范》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清音丸”顾名思义就是清热、利咽、开音。咽肿、声哑系由风热、火毒夹攻,肺失肃降所致,治宜用清热宣肺、生津止渴之法。
此方用桔梗辛散苦泄,宣肺气、利咽喉,寒水石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共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桔梗开肺,诃子、硼砂、冰片、青黛助寒水石清热解毒、化腐、利咽消肿,甘草利咽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诸药相合,行清凉解热、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风热火毒夹攻、肺失宣肃所致的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使风散热清,肺气宣畅,则音声自复,咽肿自消。
此药为小蜜丸,每丸重3克,适宜经常用嗓的,如教师、演员等服用。此药可口中含服,每次1丸,一日2次。注意:服用此药时忌食辛辣食物。
- 二至丸VS二妙丸
二至丸与二妙丸名称看是相似,但其处方来源、所含药物及功效各不相同。
二至丸:为补阴助阳药,这类成药具有滋补阴液、补肾填精、温补真阳的作用。此处方来源于明代名医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由女贞子、旱莲草两味中药组方。
由于夏至采收旱莲草,冬至采收女贞子,故名“二至丸”,具有补肝肾,养阴血的功效。
方中女贞子为主药,补肾滋阴,养肝明目,辅以旱莲草助主药养阴益肾,并增加凉血止血之功,对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苦舌干,吐血衄血,须发早白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心悸亦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于尿血、便血及崩漏等症。
此药为浓缩丸,每300粒重30克,每袋重18克,每次服6~12克,每日2次,淡盐水或温黄酒送下。
注意:服用二至丸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妙丸:为清热燥湿类成药,处方源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的二妙散,由黄柏、苍术两味中药组成,这两味药有一“清”一“燥”之妙,故名“二妙”,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疹,膁疮等症。
方中黄柏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辅以性味苦温的苍术以增强燥湿之功,两药合用而功效倍增。此药为水丸,每50粒重3克,每袋重9克,每次服1袋,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或用姜汤、温黄酒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后,如局部出现皮疹或瘙痒严重者要立即停药;过敏体质者慎用。
本药经加味化裁的成药还有:加牛膝名为三妙丸,用于治疗腰膝关节疼痛;加薏苡仁、牛膝名为四妙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两足麻木、下肢痿软、筋骨疼痛、足胫湿疹痒痛等症。
- 香连丸VS香附丸
香连丸:属于清热燥湿类药物,处方来源于唐代薛弘庆的《兵部手集方》。方由木香和黄连两味药组成,故名香连丸。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用吴茱萸炒制,增加其行气止痛的作用,为主药,辅以木香行气、化滞、止痛,两药配伍,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之效,适用于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肚腹疼痛、里急后重等症。
临床报道,用以治疗急性痢疾取得显著效果。此药为水丸,50粒重3克,每袋装6克,口服每次3~6克,一日2~3次,小儿酌减。
临床观察表明,香连丸治疗细菌性痢疾显效快、具有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作用,方中萸黄连与木香的定量交互作用,对痢疾杆菌呈现了协同或相加作用,体现了这一传统古方在治疗痢疾配伍上的合理性,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孕妇慎用。
香附丸:属理气中成药,这类成药有舒畅气机、调理脏腑的作用。此处方来源于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
方用香附为主药,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辅以当归、川芎、白芍活血调经,陈皮、白术、砂仁理气健脾,佐以熟大黄、黄芩清热泻火,诸药合用,共奏舒肝健脾、养血调经之功,适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经行前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有血块,经前胸闷、心烦、痛经、双乳胀痛、食欲不振等症。
此药为水丸,口服每次6~9克,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食物;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如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 女金丹VS小金丹
在中成药里,有女金丹与小金丹这两种都称“金丹”的药,但此“金丹”不同于彼“金丹”,它们分属不同的类别。
女金丹:属妇科理血通经类药物,处方来源于明代韩懋胜的《金丹方》,方由益母草、香附、元胡、党参、当归、阿胶、鹿角霜、白芷等23味中药组成。
方中益母草、香附、元胡、丹皮、陈皮、砂仁等理气活血调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肉桂、阿胶补养气血;黄芩、白薇清血分虚热;赤石脂、鹿角霜收敛止带;白芷、藁本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调经血之功效,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经血不调、经少色淡、腰酸腿痛、面白肢冷、四肢无力、精神倦怠、小腹作痛、血虚发热等症,通常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的确是治疗妇女病的一种好药。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女金丹还能增强女性的性腺功能,对垂体-卵巢轴具有调整和雌性激素样等作用,可发挥调经助孕的功效。
女金丹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白开水送下。
小金丹:为清热解毒类成药,处方来源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方由草乌、木鳖子、五灵脂、地龙、乳没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
方中草乌温经散寒,温运脾阳,化痰湿为主药;木鳖子化肿毒,消积块、痰积、血积,五灵脂散瘀、止痛,共为辅药;白胶香解毒消肿,地龙利经通络;当归、麝香、乳香、没药开通经络,活血散瘀、消肿开结;京墨消痈肿,共为佐使药,适用于疮疽瘰疬、乳疮痈肿、无名肿毒、阴疽初起、痈肿疼痛等症。
临床发现,该药对淋巴结核、淋巴腺炎、乳腺癌、结核性骨髓炎等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药为水丸,50粒重3克,每瓶装1.5克,口服一次1.5克,一日2次,白开水或温黄酒送下。另外,其药丸可捣碎外用酒调敷于患处。注意:孕妇忌服。
- 四神丸VS六神丸
四神丸:处方来源于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方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和大枣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吴茱萸温中散寒、温下焦助肾阳,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五味子固涩止泻,大枣补脾益气,共为佐使药,具有温暖脾肾,固肠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症见厌食纳呆、五更泄泻、腹痛溏便、清晨多便、久泻不愈、腰酸肢冷等症。
临床证实,对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结核等属于脾肾虚寒者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该药为水丸制剂,每500粒重30克,每袋重18克。口服每次9克,每日1~2次,睡前用淡盐水或温开水送下。
六神丸:处方来源于谢观所著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的雷允上氏方,由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等六味中药组成。
方中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热毒郁结、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疮疔毒;辅以冰片加入清热化腐之功,配以蟾酥强化解毒消肿之效,并可止痛;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诸药相合,共奏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时疫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风、喉烂丹痧等症。临床证实,对扁桃体炎、口腔炎、齿冠周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等亦有很好的疗效。
六神丸为酒泛极小的微丸,100丸基丸仅重0.3克,采用含服法,成人每次含10粒,一日1~2次,孕妇忌服。小儿一岁服1粒,4~8岁服5~6粒,9~15岁服8粒。亦可外用,将10粒药丸用开水或米醋溶化成糊状,每日数次敷搽于患处。
- 三黄丸VS西黄丸
三黄丸:处方来源于《金匮要略》中的泻卜汤,方由大黄、黄连、黄芩等三味苦寒之品组成,以大黄为主药,清热泻火,攻积导滞、凉血;辅以黄连清泻心火、胃火,黄芩清泻肺火,三药合用以清泻三焦实火,清湿热、凉血解毒,用于三焦积热所致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及热盛入血脉、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
对湿热中阻肠胃、郁而化火所致的湿热黄疸、下痢脓血、胸闷泛恶;热毒积盛所致疮疡肿毒等症亦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发现,对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等症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该药为水丸,口服每次6克,一日1次,白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西黄丸:处方来源于《外科全生集》,方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等四味中药组成。方中牛黄清热解毒,麝香香窜通络,散瘀消肿、化结,共为主药;辅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适用于痰火壅滞、气血凝结所致的痈疽疮疡、乳疮、瘰疬、肠痈等症。
临床证实,对淋巴结核、淋巴结炎、化脓性皮肤炎症、乳腺炎、乳腺癌、骨髓炎、阑尾炎等症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品为水丸,50粒重3克,每瓶装6克,口服一次3~6克,一日1~2次,白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 白金丸VS白带丸
白金丸:处方来源于《外科全生集》中的马氏经秘方,方由郁金、白矾两味中药组成,以“治痰先理气”的治疗原则,方用郁金清心行气、开窍;白矾消痰涎,两药同用,既可开郁豁痰,又达到安神镇惊的目的,适用于痰阻心窍所致的惊痫抽疯、狂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亦可配合其他成药,用于治疗各种痰证,亦有很好的疗效。
该药有水丸和糊丸两种剂型,水丸150粒重3克,每袋装1.5克,口服每次0.3克,一日1次,白开水送下。
白带丸:处方来源于《药典》,方由椿皮、黄柏、香附、白芍、当归五味中药组成。
《天津中成药规范》中,对白带丸的处方增加了芡实、茯苓、鹿角霜、陈皮、党参、肉桂、杜仲炭、吴茱萸、补骨脂、续断、木通、甘草等药味,具有清利湿热、温经散寒、健脾理气、补肾止带的功效。
方中椿皮清湿热、止带;辅以黄柏加强清湿热的功效,以清肝郁化热、湿热互结之湿热;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解郁;佐以白芍柔肝和血、止腹痛,当归补肝阴、调冲任;党参、茯苓、芡实、木通补气、健脾、利湿;肉桂、吴茱萸、杜仲炭、补骨脂、续断等温中散寒、补肾收敛,诸药合用,治疗湿热所致的赤白带下、淋漓不断、带有臭味、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胸闷不适等症。
该药为水丸,每袋装9克,口服每次6~9克,一日2次,白开水送下。
- 大活络丹VS小活络丹
大活络丹:处方来源于清代名医徐大椿的《兰台轨范》,由近50味中药组成,方用人参、熟地、当归补益气血;防风、麻黄、羌活、葛根、细辛祛风散寒,白花蛇、乌蛇祛风通络,肉桂、附子温通经络;天麻、全蝎、地龙、僵蚕平肝熄风解痉;乳没、血竭活血散瘀;何首乌、龟板补肝肾、强筋骨;牛黄、水牛角、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清心;沉香、藿香、冰片、安息香芳香透络,开窍醒神,诸药合用,共奏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镇痉止痛之功,适用于外风侵袭、素体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其药重点在于散风活血通络,辅以益气补血、清热化痰之品,对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等有卓越效果。
大活络丹为小蜜丸,每丸重3克,口服每次1丸,一日2次,白开水或温黄酒送服。
小活络丹: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仅有6味药,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祛寒湿、散风邪;天南星祛风通络;地龙息风解痉;乳香、没药活血散瘀,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活血通经络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邪或湿痰、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等。
特别应注意的是,此药含有大辛、大热的制川乌、制草乌等药性燥烈的药物,不适于中风引起的后遗症。若中风后遗症患者服用小活络丹,可能出现头晕、烦躁等不良反应,尤其血压偏高的患者更应禁用。
该药为小蜜丸,每丸重3克,口服每次1丸,日服2次,以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孕妇忌服。
- 黄连上清丸VS牛黄上清丸
黄连上清丸:处方来源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洗肝明目散,经化裁而成。方由黄连、石膏、蔓荆子、旋覆花,可用于上焦风热、头昏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症。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或每次9克,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
牛黄上清丸:在黄连上清丸的基础上加牛黄、冰片而成,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者。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老年人、便溏者、孕妇不宜服用。
- 左归丸VS右归丸
左归丸与右归丸都是治疗肾虚常用的中成药,名虽有一字之差,但功效有所不同。
左归丸:处方是在六味地黄丸“三补”的基础上化裁而成。方由熟地、山药、山萸、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菟丝子、牛膝等八味药组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适用于肾阴不足之遗精盗汗、骨蒸潮热、遗淋不禁、神疲口燥、头晕眼花、腰腿酸软等症,对贫血、高血压、佝偻病、耳源性眩晕、腰肌劳损等属精血亏损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加减还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干燥综合征、习惯性便秘、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中风后遗症、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注意: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慎用。
右归丸:为纯补温肾壮阳之剂,方由熟地、山萸、山药、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当归、杜仲、肉桂、附子等十味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功效。
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遗泄、腰膝酸痛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机能作用,同时能促进造血机能。临床报道使用右归丸加减对性功能障碍、慢性浅表性胃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服用。
综上可以看出,左归丸适用于肾阴虚,侧重填精补血,而右归丸适用于肾阳虚,侧重温肾壮阳,二者处方成分不尽相同,主治证候亦不同,故使用时要辨证服用,最好是在中医师指导下或咨询执业药师后再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人参健脾丸VS人参归脾丸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同属补气养血类常用中成药,仅一字之差,但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不尽相同,使用时注意区别。
人参健脾丸:处方来源于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经加减化裁而成,方用人参为主药,补中益气、健脾;辅从山药、甘草、白术、莲子、芡实、茯苓健脾燥湿;佐以陈皮、砂仁、青皮、木香、枳壳理气和胃,当归养血;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导滞,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夹湿或兼食滞消化不良所致面色萎黄、气短乏力、 脘腹胀满、腹鸣腹泻、完谷不化等症。
此方主治脾虚不运产生上述症状,病性属虚,着重健运脾气,以补为主,以消为辅,消补并行,达到健脾渗湿、理气消食之功效。
人参归脾丸:处方来源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汤,方用人参、黄芪、甘草为主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补心养血,安神益脾,配合主药以益气养血;白术、木香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佐以茯苓、酸枣仁、远志养阴血,益心安神。适用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以及妇女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所致月经赶前、量多、崩漏等症,对治疗胃肠道溃疡出血、血虚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亦有较好的疗效。
两药相同之处在于均含有人参、白术、茯苓以益气健脾;均含木香以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同含当归以活血养血;均含甘草以调和诸药。但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苡米、芡实、莲子、扁豆、三仙等,重在健脾;用砂仁、陈皮、青皮、枳壳加强理气和胃的作用,以治疗脾虚挟湿泄泻、完谷不化、食少乏力等症为主;而人参归脾丸另含有龙眼肉、酸枣仁、远志重在益心脾,补气血,宁心安神,以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引发的诸症所见长。
因此,人参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消食,而人参归脾丸偏重于补气养血、健脾养心,使用时应辨证施治,不可互相代替。
好 书 推 荐
《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
全书共分四部分,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中篇按照基本药物目录顺序,依次介绍每种中成药的相关知识。下篇是介绍102种基本药物对常见病的治疗。附录为按中成药的汉语拼音和笔画索引。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中药杂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