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声声弦响、片片飞花,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木弓曲引蜡弦绷

开结扬茸白氆成

村舍比邻闻相杵

铮铮畅答合斯声

这首诗说的就是

“弹棉花”

像如今这样寒冷的冬季

大家都喜欢盖什么被子睡觉呢

是轻盈的羽绒被、扎实的羊毛被

还是和小编一样

更偏爱传统的棉花被呢

投票让我看看大家的喜好吧

一张弓,一个棒褪

一个木磨盘,一根牵线蔑

这就是一个弹花匠的全部行头

也是他们穷其一生的老手艺

在金汇镇大叶公路大昌南路,潘女士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棉胎坊,小编到的时候,他们正在为顾客加工棉絮。

“七八十年代,我们奉贤的人家,只要嫁女儿,一定会陪嫁几床新打的棉花被,条件好的人家,陪嫁的被子能堆满一个小房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盖蚕丝被、鹅绒被了,来打棉花被的人比过去少了很多。”潘女士每每回忆起这些,总是意犹未尽。这也恰恰是她和她的家人几十年来坚持这门技艺的初衷。

弹棉花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弹花匠右手持褪,左手把弓,褪落弦绷,弦线从平铺的棉花中经过,棉花就轻姿慢舞地纷飞起来,具有强烈的质感与律动。“膨一嗓嗓嗓,膨一嗓嗓嗓”的弹棉花声,对乡村的孩子而言,那简直就是音乐的启蒙。

潘女士一边整理棉絮一边说:“像这样制作一条棉被需要选料、弹棉、描图、放线、磨棉好多步骤,每一步都要仔仔细细去做,我打的被子能盖十几年都没问题,所以我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两条被子。”潘女士和丈夫有一个女儿,当小编问起是不是会将这门技艺教给孩子时,潘女士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太累了!不希望孩子将来像我们这样辛苦。”

在泰青公路大叶公路口也有一位弹棉花师傅老潘,他的棉絮加工店营业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不大的店内满满当当摆放着大案板、弹棉机、新棉花,10多床崭新的棉被套着透明袋子的棉被,整齐地悬空放着,就好像店里的活招牌一样。

“很多人结婚的时候在我这里做的棉被,现在孙子长大了,也睡我做的棉被。”潘师傅说,老一辈的人都习惯盖手工制作的棉被,不过,如今做棉被的人少了,旺季从九、十月份开始,最忙时一天也才加工4床棉被,基本上次日就能交货。

“现在没多少人会弹棉花了,弹棉花灰尘大,也挣不了多少钱,而且春夏都属于淡季,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但他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坚持把小店开下去,坚持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

民间童谣:

弹棉花啊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

弹好了棉被,我的姑娘要出嫁

哎哟勒哟勒,哎哟勒哟勒

弹好了棉被

我的姑娘要出嫁……

撰稿:杨家威(金汇镇)

编辑:何海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