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论见 | 一场婚礼整条街放假:有邻若此,夫复何求

 

8月6日,云南德宏。有网友拍到一条街多家小店都闭店并挂上了庆祝结婚的横幅。“今天是个好日子,二老板嫁人,店休一天”“就是我娶了隔壁二老板,店休一天”“我们去参加婚礼了,店休一中午”“我们也是,晚点回来”……对此,网友纷纷点赞并送上祝福。

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也没有当事人露面、发声,只是简简单单几张图、几句话,就能让人忍俊不禁、赞叹不已。要说技术含量,这种传播确实也没啥高精尖的地方。它能吸引人、打动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其中传递的人情之美。更确切地说,是老板有人缘、街坊有情义,邻里之间爽朗诙谐、亲如一家的人情之美。这种美,其实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期许中。

“远亲不如近邻”,越是小地方、老街坊,越是能体现出这一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哪家一旦失火,四邻八舍通常都会拼力相救;哪家来了客人,主人往往会邀请邻居作陪;甚至有的家里买了一个西瓜,也会切成许多瓣,送些给邻居分享。直到今天,这种基于熟人社会所形成的亲密邻里关系,在乡村地区和小城镇里还能不时见到。

但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大城市,情况则有所区别。很多时候,邻居之间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基于相互尊重保持着必要的距离,大家同住一楼、做邻居多年甚至不知彼此姓名、做何营生……至于生意人,如果是同业竞争,有时难免“同行是冤家”;如果不是,那就“井水不犯河水”,各忙各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很多在乡村社会生活多年的老人到大城市投奔儿女,一开始往往并不适应都市里的邻里关系。

孔子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我们当然不能使都市邻里关系回到从前、回到乡村,因为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都不允许。但这不妨碍人们在探索都市邻里关系上有所行动。在不少城市,都有社区通过开展“邻里宴”之类的互动活动来改善、密切邻里关系。但需要承认,类似活动的成效不容高估,现代都市居民之间彼此画圈、鲜少往来的“基本面”仍然坚如磐石,很难有实质性改变。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也值得城市治理者深究。

云南德宏一群街坊稍稍秀了下“邻里情”,就惊艳了一众网民,这反过来也说明,在心灵深处,人们依然推崇并相信亲密的邻里情。从古代“孟母三迁”到现代“百万买房,千万买邻”,都说明了邻居之重要、邻里关系和谐之重要。在电视剧《人世间》里,“光字片”的老街坊、老朋友们,合则皆大欢喜,分则郁郁寡欢,最后还是以大团圆结尾,就连“小心眼”的乔春燕和曹德宝夫妇也成功“归队”。不妨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没有谁会真心排斥“美邻”,心甘情愿做一个自我封闭、踽踽独行的“现代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