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光Ricoh GR III专业口袋数码相机使用感受
或许是对于滤镜的刻板印象,加上定焦对一般消费者的不方便性, Ricoh 在数位时代推出以经典底片机 GR 为蓝本的定焦随身机 GRD 系列常被冠上「文青机」的标籤,而在 2013 年 Ricoh 推出 APS-C 片幅的 GR ,并陆续在 2015 年与 2019 年推出 GR II 与 GR III ,笔者约莫在 2014 年才购入第一代的 GR ,后续则于 2020 年购入 GR III ,在使用 GR III 近两年多,重新审视在如今智慧手机迈入软体定义相机的世代, GR III 还有哪些魅力与价值。
▲绝多数的拍摄场合都是利用腕带挂在右手单手拍摄
相对当前智慧手机早迈向高画素、 AI 影像增强技术与 1 吋级感光元件,如果客观单论整体影像表现,于 2019 年推出的 GR III 并佔不了太大的优势,毕竟新一代手机用的大片幅元件加上辅以 AI 的影像增强,尤其对于夜景拍摄方便许多,同时透过结合物件辨识的 AI 影像增强,只要花点心思构图,现在智慧手机拍出的作品早已相当出色称职,不过笔者以及身边还是有一群热衷于使用 GR 系列的朋友。
▲一个人吃饭拍美食,可使用左手握持相机按快门也是合情合理的技能
先前刚好与一位过往多使用高性能专业相机的职业摄影师朋友閒聊,因为他在成家立业后对于家庭旅游拍照的想法有了变化,不再想着要携带完整的专业相机与镜头,转向追求轻巧但操作性不因此妥协的相机,后来就选上了 GR IIxI ;但他对于 GR III 的第一印象不算好,毕竟对焦速度、暗部準焦一类的基础性能, GR IIIx 甚至不及当前的高阶智慧手机,但在一两周后,他在家族旅行前反而又补买了 GR III 。
他选择 GR III 与 GR IIIx 的目的在于便利性,因为他的孩子还小,有时也需要帮忙老婆照顾小孩,考虑到随时都可能出现值得记录的画面,他会设定需要一款能够便于单手操作的相机,但专业相机无论搭配多便利的镜头都还有一定的体积,且如果顾及到他所需的使用情境,等于要重新购买更小型的机身与一颗轻巧的定焦镜头,如此一来虽然画质、性能更好,但价格恐怕也与他同时购入 GR III 与 GR IIIx 差不多。
虽然用惯专业相机的摄影师朋友初次使用 GR IIIx 的经验并不满意,对焦拉风箱且準焦缓慢,不过反而让他想起多年前刚学摄影时代的数位单眼相机的表现,有那么一点回归初衷的初恋感觉;其次是 GR 系列的按键配置能让他以右手就控制拍照所需的功能,包括光圈、快门、曝光补正、焦点、色调、裁切等等功能,都可在弹指之间完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不需经过软体就赏心悦目的色调,带有光圈机构的相机独有的景深控制等,让他决定再添购焦段不同的 GR III 。
当然,这是别人的故事,对笔者而言,从决定购入 GR 到升级 GR III 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在由于工作接触 GR 前,笔者也是那一派因为 GRD 表现与使用族群而对 GR 抱有刻板印象的;如果 Ricoh 最后停留在随身机级元件 GRD 的发展,笔者应该也不会决定买入 GR ,当时虽然体验时间不算长,但 GR 能够以相对当时单眼相机更小的尺寸,还有保有随身相机切换到近拍模式的优势,扣除 28mm 定焦焦段特性限制以外,一机可涵盖多数生活的纪录。
作为 APS-C 片幅 GR 系列实质上大改版的 GR III 则又是一款令人又爱又恨的产品,爱的是 Ricoh 团队进一步为 GR III 添加来自 Pentax 的 SR 机身防手振技术,同时尺寸还比 GR 更为精巧,至于比较负面的则是与尺寸折衷的小电量,以及近拍模式不再具备无限远拍摄,但前者可由 USB Type-C 直连供电模式搭配行动电源弥补,整体可说是瑕不掩瑜。
除了能够单手操作完整功能的摄影者至上主导权设计以外,笔者认为 GR 对于惯用相机的使用者还有几项魅力,先从影响基本光学特质的实体可变光圈聊起;虽然现在智慧手机搭载的主镜头具备比许多专业相机更大的光圈,但由于智慧手机的光圈採用固定式,虽然在近距离拍摄能够营造出色的散景效果,然而对一些需要拍摄充裕景深的场合却不见得是好事,举例来说,笔者就曾在约离被拍摄的重机 2 公尺不到的距离以主镜头拍摄重机的侧面,但重机的两端却由于 f1.9 光圈导致被虚化。
还有着完整的可变光圈机构就是传统相机的优势,只要透过缩光圈,就能够控制背景虚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光线强烈的环境以及需要较充裕的景深的环境,以较小的光圈能够避免过铺、取得更完整的全景影像,也有助提升解像力表现;虽然新一代的智慧手机可藉由多帧合成与 AI 虚化技术控制景深变化,不过机械式光圈结构的魅力与醍醐味,也只有有一定相机使用经验的摄影玩家才能理解。
虽然 GR III 的 f2.8 光圈相对智慧手机动辄 f1.9 甚至以下的光圈好像没甚么了不起,不过别忘了较大的片幅对于景深虚化的效果更为明显,光圈全开下的 GR III 也能表现出相当的虚化效果,不过若要求更好的效果,则採用 40mm 焦段的 GR IIIx 可透过更远的焦段进行景深压缩,只是笔者相对之下比较拍摄广角题材,也不那么追求浅景深, 28mm 的 GR III 仍是笔者的首选。
另外,虽然数位相机多半在产品週期后除非遇到较重要的情况,例如出现严重 Bug ,或是有较特殊的新镜头问世,否则多半仅针对稳定性进行更新;然而 GR 系列却是少有倾听用户意见进行各种功能升级的产品,透过日本的 GR Meet 蒐集核心玩家意见, GR III 系列至今也提供包括黑白色调的颗粒感设定、水平校正、影像裁切比例、底片风格档等等。
不过笔者认为使用上最有感的是终于在 V1.70 韧体大幅修正 SD 卡相容性,在 V1.61 仍经常在读取与写入发生异常的 Sony 记忆卡终于可正常使用,笔者手边有三张不同产品线、不同等级的 Sony UHS-II 等级 SD 卡,原本先前都有在开机读取灯闪烁不止、拍照后未正确写入的情况,后续更新至 V1.70 与 V1.71 后终于可正常使用。
对焦拉风箱、夜盲、只有固定焦段、缺乏 AI 影像增强、夜拍成功率不及具备夜景合成的手机...这些都是 GR III 显而易见的缺点,而且现在的高阶手机在这些方面则有更出色的表现;然而对于笔者, GR III 的机械式控制是难以被取代的,虽说如 Sony Xperia 系列藉由实体快门与 Pro Photo 的介面试图营造类似专业相机的操作性,不过触控与实体按键、拨桿的手感不仅截然不同,同时实体控制键的触感亦能在不看着萤幕的前提进行光圈快门控制、曝光控制等。
虽然近期 GR III 与 GR IIIx 似乎在几位名人的推波助澜下又再度迎来一波热潮,然而 GR III 与 GR IIIx 并不是一台仅有滤镜的肤浅玩具产品,以单手能够操作近乎完美的人机触感,以及出色的镜头光学才是 GR III 与 GR IIIx 相较手机最大的武器,而出色的滤镜与色调则是用于将精心拍出的作品进一步锦上添花的附加价值。
然而,笔者也仍认为 GR III 与 GR IIIx 也不是所有有摄影经验的人都会欣赏的产品,毕竟笔者也曾遇过非全片幅不可,认为一切的色调都可透过后製完成的摄影圈意见领袖,笔者不认为这样的论调有甚么问题,原本 GR III 与 GR IIIx 即是以街拍为目的所开发的随身相机产品,然而每个使用者对于拍照的目的与想法皆不同,先搞清楚自己追求的是甚么,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好机器。
▲纵使 28mm F2.8 在当今手机不是甚么特别的光学组合,然而有着机械操作感的 GR III 仍有其操作的魅力
不过还是得吐槽一下 GR III 在这几年使用遇到的一些状况,撇除电池续航力反而比 GR 初代还糟、难用到后来笔者还是乖乖的使用读卡机的 app 等基本问题,像是笔者一开始就遇到早期版本与特定记忆卡冲突的写入失败问题,还有电池在特定角度会接触不良、使用中会忽然电量向下掉然后又回到满电,或是明明刚开机而且环境温不到 20 度跳出过热警告、重开机后就熄灯,还有镜片群多少会受落尘影响等等,但就像笔者前面说的, GR III 纵使不是 100 分的相机,却也是笔者在评估过各项条件之后最顺手而且也别无选择的一台随身相机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