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昔日94元的血氧仪,如今炒至1500元,趁疫生财的商家赚麻了

 

抢完连花清瘟、布洛芬、抗原后,大家又迎来一个抢手货——血氧仪。

94元血氧仪涨到299元

疯抢血氧仪

血氧仪是什么?

它是可以测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一种医疗器械,由于老年人感染新冠会出现“沉默性缺氧”的现象,有医生建议,老人、有基础病等脆弱人群可以准备指夹血氧仪进行重症监测,提前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抢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相关治疗措施也提到,血氧饱和度低于93%是重型患者的参考依据之一,对老年人和基础病等人群,监测血氧指标十分重要。

不仅有专业医生建议,还有官方背书,血氧饱和度的重要性,在老百姓眼中就不言而喻了。

原本无人问津,毫无市场的血氧仪,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有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内,血氧仪搜索指数日均值为8956,环比增长47%,多个品牌的血氧仪销量环比增长100%左右。

需求猛增的情况下,血氧仪在网购平台上不仅开始断货,价格也翻了倍。

有网友爆料,某品牌的血氧仪去年官网88购物节,实际94元到手,最近已经涨到299元。

如此夸张的涨价引发关注,有记者电话咨询,客服表示:“这个价格确实不太清楚,都是商家那边自行定价。”

这锅甩的属实很溜,把消费者当傻子。在品牌官方自营旗舰店购买的,怎么就成了商家自行定价了呢?

200元血氧仪涨至1500元

另一家月销量超20万的店铺,还开始了限购1台的措施。将官方店标价299元的产品,直接挂出了1380元、1480元的高价。

价格翻倍涨,商人丑恶的嘴脸,暴露的明明白白。

类似于“几天前买才59元,眼睁睁看着它涨到上百元”的声音不少,商家之所以敢有恃无恐,就是仗着卖方市场的优势。

疫情避无可避,有老人、基础病等人群的家庭,在医生的提醒下,必然会怀着“图个心安,多份保障”的心理,抢购血氧仪。

不少网友透露,提前原价几十元购买的血氧仪,涨价后迟迟不发货,甚至还有原价购买的血氧仪,已经发货又私自召回的操作。

商家想大割韭菜的急切吃相,实在难看至极!

这些品牌商家就是趁着当下的特殊形势,老百姓离不开血氧仪,利用大家慌张、不安和焦虑的心理,在消费者争相购买时,趁机涨价。

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又不得不购买,只能被迫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需要。

血氧仪断货,肯定有一定的虚火,并非所有抢购者都是迫切需要,不少人只是跟风抢购而已。

对于普通人来说,血氧仪属于监测设备,家里有老人,担心静默缺氧,可以配备一个血氧仪。

不过血氧只是一组数据,只能用来辅助。那些没有老人、基础病人群的家庭,无需为了囤而囤,或者等来年春天,疫情形势稳定,需求降低,价格稳定时再储备即可。

大疫3年,大家的腰包本就紧张,不要再把钱丢给无良商家了。

商家发货又召回

趁疫生财

新冠病毒为难人,人也开始为难起了人。

放开后的短短半个月里,各路妖魔鬼怪,都在借疫情纷纷出动。

为了天降横财,为了那见不得光的利,奥密克戎照出了最复杂的人性。

血氧仪商家的坐地起价,只是种种投机和纷乱中的一个。趁疫生财的,又何止血氧仪?

“黄桃罐头能治新冠”的谣言大肆传播时,市面上的黄桃罐头开始大肆涨价。有网友夏天买的6罐黄桃仅需14块钱,如今4罐都要41元,6罐已经卖到57.9元。

被鼓吹有消毒作用的艾灸,原本100支仅需62.9元。彻底放开后,价格一路猛涨,从90多元涨到120元,如今已经高达158元,短短半个月,两倍多的涨价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外面的世界不安全,N95医用口罩成为大街上的“流行”。与之相对的是,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之前1个N95口罩不到1元,现在有药房卖五元甚至十元一个,整整一盒50个的N95医用口罩,需要花掉老百姓200大洋。

民众缺什么,商家就涨什么。

核酸检测退出后,抗原检测试剂盒又来收割韭菜。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的黄牛,大喇喇的在群里售卖抗原。

我眼睁睁看着他从上午一盒110元的价格,到下午的120元,第二天醒来再看,已经卖到200元一盒的高价。

上次是双黄连、连花清瘟,这次是抗原、布洛芬和血氧仪,那下次又是什么?

艾灸涨价前后对比

普通百姓对病毒的焦虑和恐惧,让他们失去理智,心甘情愿地被这些无良商家大敲特敲。

有人缺药,就有人缺德。以往我们很难看到如此突破底线的人类多样性,但是当恐慌、焦虑、贪欲都被蔓延的疫情无限放大时,混乱中隐藏的巨大利益,就会催促着人们放下道德的约束。

那些把疫情当生意的人,摘下假面,踩在众人的病痛之上,趁机发财。

危机时刻,一些品牌并没有展现出企业的担当,反而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以从94元涨价到299元的某品牌血氧仪来说,显然涉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中,明确提出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等“九不得”法律红线。

特殊时期,消费者对于医疗器械有急用,在“物以稀为贵”的卖方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很正常,适当涨价也算情有可原。

但是企业成本如果没有明显增加,却大幅度提高产品售价,或者在成本虽有增加但增幅远低于售价增幅时,就涉嫌哄抬价格,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趁疫生财的乱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展开打击态势,有便利店因将水银体温计卖到35.8元被罚7万元,也有药店因哄抬连花清瘟价格拟被顶格处罚。

当大家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道德感拉高,别为了发国难财,让好不容易支愣起来的品牌“社死”。

俗话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这条船能走多远,全靠老百姓的口碑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