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重温主席命令,让我们再次致敬两位新增全军挂像英模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凌硕、曾礼明

昨天,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

这两位军队英模,一位是献身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科学家,一位是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习主席均亲自签署命令为他们追授荣誉称号,并颁发一级英雄模范勋章和证书。

请跟随小编回顾习主席对两位英模的褒奖,以最真挚的感情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主席签署命令,追授某试验训练基地原研究员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

▲林俊德生前照片

命令指出,林俊德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年过七旬依然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在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到去世的20多天里,仍把病房当作战场、与死神争分夺秒,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他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1项。他爱才育才、甘为人梯,对年轻同志言传身教、勤勉扶持、悉心指导,倾力匡助他们成长成才。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始终恪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临终前还特别交待“后事一切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

命令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向林俊德同志学习,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自觉强化军魂意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像他那样忠实履行使命,爱岗敬业,勤学苦练,拼搏进取,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像他那样永葆革命本色,大力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高尚品格和良好形象。

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原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的命令,并向林俊德同志的妻子黄建琴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林俊德事迹:

罗布泊中国核试验场区——是一片让人崇敬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一个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的时刻。

关于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升腾时那辉煌瞬间,有一张经典照片广为人知——人们纷纷跳出战壕,将帽子抛在空中,相拥而庆。

然而,另一个更加打动人心的场景却鲜为人知——当蘑菇云还在不断向上翻滚时,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无所畏惧地向烟云开进,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在那些义无反顾的身影中,就有他——林俊德院士。

那时,林俊德担任首颗原子弹“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只有26岁。林俊德和战友研制的压力自记仪,在首次核试验爆炸中准确测量到相关数据,立下大功。

林俊德一战成名,此后,他怀着对国家的如磐信念,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戈壁滩上,在一次次爆炸声中创造着“历史”——他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林俊德在工作中

在红山某试验区旧址间,是林俊德院士和研究所战友们曾经的“家”——他们在此生活和战斗了整整20年。

这里太偏远,生活艰苦,补给困难。为了补充营养,当时上至所长程开甲,下至一般科技人员,几乎家家都养鸡;榆树沟里长着许多老榆树,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串串树叶、榆钱,还有榆树皮,成了官兵的“救命粮”。

就在这艰苦的地方,林院士和战友们攻克了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这一技术难题。西方媒体曾这样评价:中国人善于用自己智慧的大脑,把最原始的工具同尖端科学连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林俊德还在冲锋——

视线已渐渐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这一刻,是2012年5月31日11时9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身患绝症,他一次次放弃会影响工作的手术治疗;离开人世当天,他还9次要求起床工作。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从罗布泊的荒原戈壁,转战到医院病房这个特殊战场,完成了一名国防科技战士最后的冲锋。

▲张超生前照片

2016年11月5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追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命令指出,张超同志矢志强军报国,倾力精武强能,勇于攻坚克难,坚守高尚品德,在每个岗位都拔尖过硬,先后数十次参加和完成战备巡逻、海上维权等重大任务。2015年3月,加入舰载机飞行员行列后,坚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苦练精飞,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歼-15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不幸壮烈牺牲。张超同志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征程上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忠诚践行强军目标的时代楷模,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

命令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努力向张超同志学习,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军兴军伟大事业;像他那样积极练兵备战,大胆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素质能力;像他那样砥砺血性胆气,发扬优良传统,勇于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像他那样坚守高尚品德,严守纪律规矩,始终保持革命军人良好形象。

2016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追授张超同志“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举行。会上向张超同志妻子张亚颁发一级英雄模范勋章和证书。

张超先进事迹:

2001年,王伟的英雄壮举震撼着正在上中学的张超。从那时起,当飞行员的梦想,便在这个少年心头发芽。2004年9月,他如愿以偿。

2009年,作为优秀飞行学员,张超主动要求分配到王伟生前所在部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两年半之后,他又飞上了中国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

▲资料图片:张超飞行后与地勤人员交流飞行情况。

“飞最好的飞机,把最好的飞机飞得最好!”作为飞行员,张超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中国航空兵跨越发展的好时代,赶上了参与中国航母伟大事业的历史机遇。

国之利器,以命铸之。舰载机上舰飞行,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仅仅1年时间,张超完成了两型战机改装。这不可思议的成绩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

为国担当,他到舰载航空兵部队报到时与妻子张亚约定:“未来一年别来探亲,等我驾战机从航母上凯旋,再与你相聚!”凭着拼命三郎的劲头,张超和战友克服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一年之内完成歼教-9、歼-15两型战机改装。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驶“飞鲨”战机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起降,用一道完美的弧线开启了中国航母时代。惊天一落是英雄。折翼跑道亦是英雄。 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29岁的飞行员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

生命中最后一个架次,在生死一瞬,他做出的选择一如以往——国为重,己为轻。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张超拼力一搏,悲憾海天。

作为海军超常规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张超仅用一年就完成了从陆基飞行向舰基飞行的转变。他,甚至得到了他仰慕的偶像——“‘飞鲨’第一人”戴明盟的点赞。

国外报告显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

张超,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换来战友们的飞行安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中国航母事业立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航标”!

习主席说,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行为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从今天开始,林俊德、张超的挂像将悬挂在座座军营,这是军人的荣耀,更是无声的激励。让我们牢记领袖的命令嘱托,重温英模事迹,学习英模精神,自觉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