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宁夏,有一群人的“奋斗史”格外动人

 

他们中有的行走困难、有的常年卧床、有的常年忍受病痛、有的看不到这明媚的世界,健全的体魄都成了奢望。噩运之下,他们挣扎过、迷茫过,甚至产生过“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最终又在一片狼藉中站了起来,用双手“修补”有缺憾的人生,用奋斗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宁夏,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奋斗史”格外动人。

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到一马平川的黄河岸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移民群众在新家园开启新生活。在月牙湖手工工坊麻编车间,数十名村民正在参加麻编培训,他们手捏麻线、或勾或编,一件件麻编半成品在他们手中渐渐成形。

在参与培训的残疾人中,54岁的马有云,身旁放着拐杖,专心致志地编织杯垫。他是这里的“资深学员”。

作为月牙湖乡较早的一批移民,1995年,马有云一家从西海固的西吉县搬迁到月牙湖乡小塘村。一家人从两米高的矮砖房起步,靠着双手种地、打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然而2008年,一场车祸让马有云右腿高位截肢、左脚重伤,原本向前的生活被猛然打断。

“我当时40岁,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这一出事更难了。我腿疼不算啥,家里的老小可咋办?住院期间我愁得吃不下饭,两个月下来瘦成了一把骨头。”马有云说,后来自己冷静下来,慢慢接受了现实。

2019年,月牙湖手工工坊麻编车间开班,马有云听说后便报名参加。他说:“我不想‘躺平’,但缺少机会。我腿不行,但手和眼睛好着,还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麻编学员中,马有云是能勾会编的“全能型”人才。他笑着说:“农忙时麻编收入少一些,农闲时则多一些,无论挣多挣少,我一直在努力。”

给灰白人生“添色彩”

25岁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但彭程在本该振翅高飞的岁月,却遭到了命运沉重一击。

大学毕业后,学习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彭程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成为一名视频制作软件培训师。2010年,彭程回到家乡银川,进入一家影视公司,工作稳定收入尚佳,还与交往多年的女朋友互相见了家长。

在一切向好的人生关口,命运却和彭程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2014年,彭程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半边身体偏瘫,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深感无助:“在医院时,我看到一些跟我一样的病人躺在床上下不来,慢慢肌肉萎缩,最后丧失行动能力。我当时就想,这难道就是我以后的生活吗?”

彭程的人生节奏也被彻底打乱:因病辞职,刚刚起步的事业被迫中断;与女朋友和平分手,4年多的感情画上休止符,“我这个样子,不能耽误人家”。

为了照顾他,母亲只能全天在家陪护。看病、康复治疗开销巨大,一家人不堪重负,最终不得不将之前为彭程准备的婚房卖掉。

对彭程来说,25岁以前的生活是彩色的,25岁以后的日子则是在灰白中度过。但生活总要继续,在积极配合治疗、开展康复训练的同时,彭程尽可能为黯淡的生活增添“色彩”。

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彭程在家捡起了老本行,成为一名视频后期包装师。“以前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客户,他们把拍摄好的素材发给我,我在家就可以完成后期制作和包装工作。我也会通过同学同事介绍或网络获得订单。”彭程说。

彭程的生意还不错。“平均每个月能有2000元收入,足够我的日常开销。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让我发挥所长,看到自己还有价值。”

“互助”的残疾夫妻

初次见到米云云,她骑着一辆挂着塑料帘子的电动三轮车,车前“理发5元”的纸牌格外醒目。

跟着电三轮在小巷子里三拐两拐,便看到了米云云和丈夫开的理发店,米云云不好意思地说:“理发店位置偏,主要靠老顾客,店里人少时,我们会骑着电动车出来碰碰运气。”

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燕宝社区开理发店的米云云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米云云小时候因火灾落下残疾,后来右腿高位截肢,戴上了假肢;丈夫余如波本就双侧股骨头坏死,6年前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更让他行动不便,连穿衣都困难。

每天早上,米云云帮丈夫穿袜子,丈夫则帮她的假肢穿鞋,生活的苦难让两人成为患难与共的“互助”夫妻。

这间面积不大、装修简单的理发店看着不起眼,却是米云云夫妻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2013年,婚后第二年,夫妻二人便从宁夏盐池县农村老家来到银川市,伴随着儿子壮壮的出生,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然而,2016年余如波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让刚刚好转的生活再次陷入泥潭。为了给丈夫看病,米云云白天在社区工作,晚上到酒店兼职做收银员,即便如此还是欠下了数万元的外债。

2017年,在社区的帮助下,夫妻俩接手了小区免费提供场地的“互助慈善发屋”,发屋理发只要5元,并且为小区80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理发。

靠着经营“互助慈善发屋”,余如波夫妻俩还完了债,孩子也在银川市上了小学。去年,因燕宝社区装修,社区老顾客张罗着给他们找店面。因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理发店经营成本陡增,“每天啥也不干都要支出27元”,为了对冲开支,夫妻俩在生意冷淡时,还要到街边人群密集处摆摊理发。

尽管经营压力变大,余如波仍然把“互助慈善理发屋”的牌子挂在新店里,原先的优惠政策保持不变。余如波说:“我们一家住着廉租房、有低保,邻里街坊还这么照顾我们,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劳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选择脚下的路

38岁的盲人黄小宝来自农村,他靠着自己的按摩技艺,把按摩店越做越大,还在城里安了家,把原本黯淡无光的生活过得丰盈充实。

对于黄小宝而言,最痛苦的不是生来看不见,而是自己的世界慢慢变暗。

“我小时候能模糊看到东西,还上了3年学,到了十三四岁时就彻底看不见了。眼睛看不见让活动范围变小,加上内心自卑不愿与他人交往,我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经常感到茫然无力,整个人都走不出去。”黄小宝说,那些年,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台收音机,也正是通过收音机,他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事情。

随着年龄增长,黄小宝意识到在家里待下去不是办法。通过残联举办的培训班,黄小宝发现盲人按摩或许是条出路。随后,他上中专学习推拿技术,当时他已经25岁。

在做足功课以后,2016年,黄小宝和同样有视力残疾的爱人王玉凤在银川市办起了按摩“夫妻店”,从两张按摩床起步,6年间实现了“三连跳”。如今,黄小宝装修一新的盲人按摩店有130多平方米,11名盲人按摩师。

“我学习按摩最终的梦想是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些年残联等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现在店里的生意稳中有进,也不断有新的盲人按摩师加入。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是,在我这里工作的按摩师要比在其他地方收入高、心情好,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黄小宝说。

在按摩店,黄小宝行动没有任何障碍,还能用读屏软件使用手机和电脑。黄小宝希望大家忘掉他是个盲人,他说:“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身体,但可以选择脚下的路,同样可以通过努力,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许晋豫、苏醒)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