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应用研究 | 6.7万人,急性心梗占万分之二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郭军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可远程监测心电状态,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有利于使用者及时接受针对心血管急症的医疗干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全国心电一张网

该研究依托中国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 ”平台,对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使用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采集并成功上传至心电云平台的6.7万人的有效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

全国心电一张网项目于2018年开始建设,在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胸痛救治网络。“心电一张网”也称为穿戴设备一张网,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解决医患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连接问题。重在通过心电一张网,真正打通院前-院中-院后,家庭-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上级医疗机构等所有关键环节,为患者自我疾病监测、及时获得医疗救治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也为胸痛中心各级机构提供一个实时、共享的平台,使得沟通、转运、指导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降低潜在患者的疾病发生率,而是通过降低患者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S-to-B)来降低死亡率。

研究显示:

万分之二为急性心梗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心电图中,万分之二为急性心梗,0.15%有急性心肌缺血,17.32%有ST段/ST-T改变。

共检出危急值心电图340份(0.51%),死亡8人(0.01%),其中4人因在转运途中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2人因拒绝就诊最终死亡;29人无法取得联系。预警后250人去医院就诊,其中155人就诊后接受药物治疗,57人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指出,部分无明显不适症状的使用者进行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监测时,心电图结果提示异常,促其及早进行诊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漏诊。

66735人的平均年龄为55.8岁,男性占55.38%。有不适症状者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其中心悸、胸闷、胸痛多见,黑朦、头晕、乏力、呼吸困难、肩背不适较为常见,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大汗等也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该研究结果为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用于心律失常筛查项目提供了依据,而且,长时间使用这些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可检测出发作不频繁的阵发性心律失常。

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

不可或缺

在不久前的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2)上,各位专家学者对“心电一张网”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达成了统一共识。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定成教授表示,在既往对中医医院胸痛中心的现场核查中发现,中医医院的急性胸痛专业急救能力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包括心电图等重要的急性胸痛检测手段的识别能力及结果判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根据“心电一张网”建设运行的实际经验,荆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主任梅京松提出,“心电一张网”可以弥补中医医院在胸痛患者诊治中的一些短板,应用穿戴式心电仪,可以有效解决基层操作难的问题;中心医院远程诊断,有效解决基层读图难的问题;区域联动开放绿通,有效解决基层转运难的问题。

梅京松主任特别强调了便携式远程12导心电监测设备在“心电一张网”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认为,便携式远程12导心电监测设备是胸痛患者的重要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帮助诊断前移,方便数据储存和传输,帮助胸痛中心进行有效院外管理,还可用于患者院外自我监测。

通过各项研究实验及“全国心电一张网”心电远程监测项目的不断落地,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在逐步凸显出来。毋庸置疑,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降低突发心血管事件风险、丰富诊疗手段,让居民获得更加权威、更加准确、更加快捷的心电图诊断。

从长远来看,随着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医疗级、精准度高的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的应用普及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内容来源:中国循环杂志、国际循环、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