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焊花点亮绚丽人生

 

来源:【人民铁道网】

焊花点亮绚丽人生

——记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

孙景南在检查转向架产品质量。朴 宣 摄

穿戴好重达5公斤,由工作服、防护皮衣、呼气式面罩组合起来的铝合金焊接全套工作服,52岁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拿起焊枪,开始工作。

弧光闪烁、火花四溅,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两块铝合金车体材料被精准焊接在一起。这样的工作,孙景南已经从事了32年。

32年来,孙景南深爱着这“绚丽如烟火”的焊花,在普速铁路客车、复兴号动车组等总计30多种车辆的车体焊接工作中,以强烈的进取意识、精湛的焊接技能、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焊花迸发中淬炼匠心,在时光和汗水中成长为行业知名焊接专家,为中国铁路发展贡献光和热。

巾帼不让须眉——从焊接“小白”到业内专家

孙景南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不太安分”,动手能力也比较强。1990年,油漆专业毕业的她进入中车浦镇公司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景南看见一名电焊工在作业,当即被绚丽的焊花吸引,心想:“要是能干这个多好。”不久后,她便转行做了电焊工。

当时,身边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一个女孩子很难在这个工种做出成绩。孙景南坚持自己的选择:“男人能干好的,女人也能干好。”

20岁的孙景南,心怀被焊花点亮的职业理想,走进既苦又累的钢结构车间。上班时,她跟着师傅学习;下班后,她拿着边角料反复练习。从平焊、横焊、立焊到仰焊,高温焊花在孙景南的防护服和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印记,也带给她日益精进的焊接技术。两年后,她在公司举行的青工技术比武中夺得第一,此后又数次在各类大小比赛中摘冠夺魁。

孙景南刚参加工作时,中车浦镇公司只生产时速60至80公里的“绿皮车”,她从事的是普通客车的焊接工作。21世纪初,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发生巨大变革,孙景南开始接触高铁列车的焊接工作。为掌握新技术,孙景南刻苦钻研,看不懂的外文资料就抄下来,对照外文词典逐字翻译。勤学苦练让孙景南陆续取得MAG焊、MIG焊、TIG焊等欧标焊接资质证书18个,并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成为焊接专家。

2000年,孙景南被派往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接受高铁铝合金车厢焊接工艺培训。当时法国很少有女性从事焊接工作,外方专家对孙景南不以为意,但她硬是凭借着刻苦的学习劲头、一流的焊接技术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有一次,作业要求焊接一种铝合金,间隙为2至3毫米,法方焊工怕焊穿了,没人敢上。孙景南却拿起焊枪,焊出了一个漂亮的“满分”,让法方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位中国姑娘刮目相看。后续项目,只要遇到问题,他们都会直呼:“Madam Sun,这只有你能焊。”从此,孙景南便有了“女焊神”的名号。

用心带来匠心,让成长没有尽头。中国铁路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成为巨大的成长平台,孙景南接连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首届十大“南京工匠”、南京市“十大杰出人物”、中国中车“高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匠”就是对自己斤斤计较——现场“终极保险”出现

车体对于高铁动车来说,就像是整车的“骨骼”。车体要承载旅客,还要承受动车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空气压力波。出现安全事故时,车体的强度便成为保护旅客的关键。因此,车体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铝合金材质成为首选。但“缝制”一件体型庞大、牢不可破的铝合金车体,对焊缝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由于铝合金材质的特殊性,焊接时,对空气的湿度、环境的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焊接前,必须做好非常细致的清理工作,比如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否则容易出现气孔、夹渣等,影响焊缝质量。

为此,每次作业,孙景南都会拿出做“绣花功夫”的细腻。她提前规划,确保所有的机具、材料在她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焊接前,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一些焊点的处理,孙景南却非常留意这个细微的过程。“能不能处理干净、处理的坡口斜度和角度是多少……”孙景南对细节的严格把控,让现场很多钳工直呼“强迫症”。

进行关键焊缝焊接时,在规定的工艺要求之外,每焊一层,孙景南都会拿丙酮再擦一遍:“风动工具喷口刚上完油,油点飞出来易成为气孔。”铝合金焊接过程中,即便是再细微的缺陷,如果不清理干净,焊完后也会成为较大的缺陷,孙景南介绍,“比如焊完第一层的小气孔,到第二层焊接的时候,就会浮上来变大一点,等焊完就会聚集成很大的气孔,特别容易超标。”

超高的悟性、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赋予孙景南独特的焊接优势。她亲手处理的焊接工序从无返工和质量问题,这也是她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的秘诀,她说:“工匠的‘匠’,从字形上看,外面是一个框,里面是一个‘斤’,我理解就是在有限的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

在复兴号CR300AF型动车组车体的焊制过程中,由于公司缺乏相关基础,前期的工艺评定比较困难。在进行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件牵枕缓的组焊时,工人焊一次返工一次,依然没能通过,这直接影响后面工序的开展。

铝合金焊接最多只允许返工两次,如果还不达标,产品只能报废。关键时刻,公司把这个任务交到了孙景南手上。经验丰富的她通过反复试验,调整了焊接坡口几何形状及尺寸参数后,成功解决问题。从那以后,同事们都称孙景南为铝合金焊缝的“终极保险”,一旦需要第二次返工,必须由她操作,且从未失手。

多年来,孙景南积极服务生产一线,参与铝合金项目、不锈钢项目、动车项目的生产;主持完成了公司CRH6A项目大横焊接模拟试验、铝合金B型车体总成内部横焊缝工艺改进试验等项目。

2018年,在公司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试制项目中,孙景南牵头组织成立了“250公里工艺试验党员攻坚队”,开展关键部位一比一模拟实况焊接工艺试验60余项,率领党员团队攻克了司机室前窗骨架组焊变形等技术难关10余项,用时45天便完成了首辆车试制,创造了中国高铁制造“新速度”。

工作重心转移——“总教头”创新育人方式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为了让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胜任高速动车车体焊接工作,2011年,公司组建以孙景南名字命名的“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成为生产一线焊接员工技能提升、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执行保证的基地和课堂。从此,孙景南的工作重心也从车间的一线焊接转为工作室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想象一下,熔池就是荷叶上面的水滴,当水滴液面下沉时,就是你能焊透的时候。如果水滴非常饱满,一直翻滚着不下去,那肯定没焊透;但如果下去速度太快,跟不上,那可能就会焊穿了。”

孙景南讲话不紧不慢。她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培训青年焊工时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

多年来,孙景南先后完成培训63批次,授课1636课时,教授2219人次。她亲自带徒的24人中,1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4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人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识型“中国高铁工人”的使命,孙景南带领团队完成6项科研项目,围绕各个产品在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完成技术攻关201项、成果转化44项,创造经济效益4050多万元。2019年,工作室获得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她参与编写的《焊接结构生产》,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培养指定教材。

当前,车体生产面临智能化转型,作为公司600多名焊工的“总教头”,孙景南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给中国高铁产业的工人队伍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孙景南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严格的要求。

每天,她在课堂上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必须焊出成品,孙景南管这个叫“过堂”。学生按照她教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孙景南带着面罩在后面看,检验合格后,当天的课程才算结束。“一个人强不算强,所有人强了,才能代表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水平的提升。”孙景南说。

她将职业理想与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紧紧“焊”在一起,成就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孙景南

中共党员,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高级技师,国际焊接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采访手记

在实践中淬炼匠心

32年如一日,直到今天,孙景南依然坚守在车体焊接一线现场。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她抓住机遇,淬炼匠心;在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技术领先世界时,她沉下心来,组团育人。

面对工作毫不松懈,面对难关毫不畏缩,面对责任毫不迟疑。32年来,孙景南及其团队焊接出的车辆经过各类涂装后,成为一张张流动的亮丽名片,装点神州、走向世界。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励着孙景南实现技术创新数百项,带徒传技打造团队。作为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的卓越代表,她将继续为中国铁路增光添彩。

本文来自【人民铁道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