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杂乱,使用成本低廉,“禁塑令”难禁一次性塑料餐具
楚天都市报记者詹钘
不光是塑料袋,普通市民日常使用的塑料产品还有难分解的塑料制一次性餐具。今天上午,在湖北省消委联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举行的公共餐具安全消费体察活动中,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环境被曝光,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餐消专家吕先铭介绍,低廉的成本,让这种塑料一次性餐具短时间内难以被“消灭”。吕先铭建议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让合格的餐具走上餐桌,杜绝环境污染。
“苍蝇馆子”内 塑料餐具不少
“不是都禁塑了么,你们怎么还在用这种餐具。”
4日晚上,在武汉市武昌区车家岭街一家烧烤摊上,市民吴先生看到老板在桌上摆上了那种“特别轻”的透明的塑料餐具,便要求老板进行更换。
不过,老板却不以为然,一口一句“小本经营”。他还告诉吴先生,已经用这个餐具多年,因为成本低所以没有收费,“我要是用质量好一点的纸碗或者消毒餐具,那我就得收你们钱了,多掏钱的还是你们顾客。”
无奈之下,吴先生只能拆开这个餐具,用开水烫了烫,就开始用餐了。
对于这些,家住青山区的石先生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种餐具经常是什么都没有的三无产品。”细心的石先生多次用餐发现,不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包装上都没有印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部分餐具只有一些品牌标志,其他任何信息都没有。
拆开之后,勺子、碗和盘子也都是全透明硬塑料的,没有任何执行标准,“这一看就是无法降解的塑料,都不用检测了。”
记者走访发现,这种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普遍、广泛,使用者基本都是小型商家,监管难度大。
车间环境乱 成本一套1毛钱
在上午的公共餐具安全消费体察活动中,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公布了一段暗访视频。
视频拍摄的是武汉市黄陂区一家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厂家。视频中,一个简陋的厂房里,四周堆满了装满货品的箱子,一条简单的生产线不断地“吐出”包装好的餐具。旁边的工人没有手套、帽子、工作服等任何的防护措施,与普通工厂无异。
根据了解得知,该厂家从安徽等地购进原材料,到武汉后自行包装,然后进行销售。
“饮水机、垃圾桶、电瓶车、储物柜都杂乱地放在一起,离生产餐具的标准相去甚远。”吕先铭介绍,武汉市一天平均要使用30万套一次性塑料餐具,节假日更是能超过50万套。
另外,现场还给媒体展示了某厂家生产的塑料餐具。这个餐具的包装箱上,印着“一次性环保餐具”字样。拆开后,分包装上有“玉米淀粉及衍生物混合套装组合餐具”。
不过,打开包装,可以发现这款餐具就是硬塑料。“这个太明显了,就是无法降解的塑料。”吕先铭告诉记者,玉米淀粉制成的餐具性状跟这种餐具完全不同。
如今,不少消毒餐具的成本已经超过1元钱,但是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成本最低可以低至1毛,“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塑料餐具走向市场,不仅卫生不过关,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
呼吁:拒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因为疫情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一次性餐具比消毒餐具更卫生。”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陈方军表示,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卫生条件堪忧,而这些难以降解的塑料被市场大量使用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更是与“禁塑令”背道而驰。
省消委呼吁消费者培养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呼吁使用正规厂家提供的集中消毒餐具,比如印有“1122”标志的消毒餐具。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健康之星餐具消毒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红告诉记者,在“1122”放心碗的生产车间,整个流程包括倒碗、分拣、除渣、高温消毒、清水浸泡、烘干分拣、监测检测等16道工序。工人必须经过更衣、洗手,到风淋室后“全副武装”进入车间。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倡导消费者使用安全、环保、可降解的餐具,远离对环境有污染的产品。”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杨志豪提醒消费者,认准合格合规的集中消毒餐具,如果发现不合格的餐具或者有问题的餐具,可以打12315举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