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水晶 冬奥场馆“雪飞天”换上冰雪新装
“枪炮齐鸣”,伴随着11台造雪设备一起轰隆开动,冬奥场馆“雪飞天”即首钢滑雪大跳台造雪工作近日启动。这标志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和自由式滑雪赛事保障活动拉开帷幕,这座北京市内唯一一座雪上竞赛场馆将向世界呈现“梦幻水晶”的亮丽风景。
不同于其他雪上场馆,由于北京城区天气具有白天温度高、降温晚、寒潮短等特点,只有夜间至凌晨才符合首钢滑雪大跳台造雪的条件。那么,相关造雪专业团队是如何克服技术难点,保证成功造雪呢?
“根据天气情况,造雪工作已于一个月前启动,约至1月20日结束。主要工作包括赛道本体造雪、储雪区存雪、塑形以及配合二次塑形团队补雪四个阶段。”1月17日,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刘玉川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11台造雪设备分别是7台造雪枪和4台造雪炮,以满足大跳台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和着陆坡对于雪量和雪质的不同要求。“顾名思义,雪枪如枪,雪炮如炮,两种设备在造雪工作中各有特点,雪炮具有出雪量大、扬程远的特点,比较而言,雪枪具有出雪更细,雪质更好的优势。为应对北京城区的天气特点,我们特地在原有的7台雪枪基础上,后增加4台雪炮,保证造雪质量,提高造雪效率。”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山地运行经理韩冬说。
值得一提的是,造雪枪有9个控制挡位,具备分挡调节功能,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挡位调节造出较干的粉雪和不同含水量的湿雪,还可通过调节出水量、出气量等方式做到对出雪质量的把控。“我们采用符合最高环保标准、更高效节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统,能根据天气条件按9个等级调节用水比例,造雪每立方米可节水约20%。”场馆团队造雪负责人刘麒说。
“造雪工作是在大跳台结束区与起跳区同步开始,并逐步向出发区推进。其中出发区雪厚将达0.5米,跳台赛道和结束区为0.5米至4米。”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金洪利说。
据介绍,整个造雪团队由14名中外人员组成,其中8名造雪专员。造雪专员需要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待设备启动后,还需每隔一小时实地查看一次造雪情况,以便最大效率最高质量实现造雪。
据统计,整个造雪期,首钢滑雪大跳台赛道造雪面积约为4190平方米,储雪区面积1000平方米,造雪总量为11500立方米,其中助滑道720立方米,起跳区、着陆坡、落地区7200立方米,储雪3600立方米。
“为了更好地达到塑形要求,首钢滑雪大跳台启用同类型号中最先进的一款绞盘型压雪车。”刘麒表示,“压雪车把雪推到滑雪大跳台上后,宽大的履带在反复的推雪过程中,不断的翻犁雪面,将雪面中的空气排出,将雪牢牢实实地压紧,以此重复工作,直至大跳台上不同区域的雪平均厚度在0.5米到4米左右。”
在塑形过程中,已有多年搭建起跳台经验的二次塑形专家西蒙·马雷克·亚当斯在起跳区不断进行测量和调整。他说:“大跳台下面是钢架结构,首先要在上面造雪,雪造出来以后,我们要把它推成有助运动员滑行的样子。正如你想吃一道宫保鸡丁,我把鸡肉、花生、胡萝卜单独摆放,这不成为菜。造出的雪也是一样。赛道上铺了雪,运动员也能够滑下来,但是不方便他们做姿势。我们的工作就是把配菜炒熟,用雪搭台子再精细化塑形,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据现场测量,起跳台的搭建高度近4米,起跳台和着陆坡的坡度近40度,结束区的长度近30米。“这两个坡度的设计,一个是助力起跳,另一个是与运动员下降角度吻合,最大程度保护运动员,降低因为失误造成摔伤的几率。”场馆运行秘书长赵炜介绍道,“这两个角度的设计是二次塑形工作里最为关键的环节。塑形师们严格按照国际雪联专家和竞赛规则的要求精准测量和修建赛道。二次塑形和造雪工作将一直持续至赛前,将于2月初正式交付赛道。”
“在北京冬奥组委、石景山区委区政府以及首钢业主三方的支持协助下,场馆运行团队各项工作都在加速推进,我们将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让‘雪飞天’带给观众最温暖与专业的体验。”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主任宋世媛告诉记者。(记者 华 凌 通 讯 员 程默涵)
来源: 科技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