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揭秘中国三大神秘陵墓,唯一挖开的那座却让人后悔叹息!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读者朋友们下午好!有朋友建议子渊别总讲那些严肃正经的历史,笔者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今天咱们就换一个话题,聊聊略显玄乎的帝王陵墓,希望大家喜欢,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以待下次撰写。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古代的人们总是有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的帝王们自然也会考虑自己身后的荣华富贵,即位之初往往就开始了陵寝营建的浩大工程。子渊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三座各具特点的陵墓,一座是至今未被找到的,一座是至今未被挖开的,还有一座是挖开了却让人后悔挖开的。

一、至今无法找到的成吉思汗陵

按照逻辑,一代雄主的成吉思汗应该是风光大葬的,或者其陵墓应该被后来的元朝统治者精心修缮,然而并没有人知道其具体下葬之处。有学者声称其墓位于内蒙古鄂托克旗辖境内,也有人说其墓位于蒙古国境内的不儿罕河勒墩山脉附近,被列入该国“禁区”。为什么成吉思汗陵如此难以寻找呢?这与蒙古人的信仰、习俗有关。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

根据蒙古人的“秘葬”习俗,蒙古人将成吉思汗下葬后,驱赶着大量马匹在地上奔跑,将突起的陵丘踏平,随后再种上花草并派专人守陵,等到看不出任何端倪后再撤走,这些负责守陵的蒙古人就是“达尔扈特”蒙古人。此外,蒙古人的萨满教信仰是他们坚信肉体与灵魂是分离的,因此他们更看重寄托灵魂的衣冠冢。根据中国最后一任扎萨克郡王奇忠义的说法,铁木真灵魂寄托于一撮驼毛之上,其安放于如今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中。

二、从未被成功挖开的乾陵

不知道各位是否思考过全世界最难发掘的帝王陵墓是哪座?在笔者看来,恐怕非陕西乾陵莫属了。子渊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依据的,乾陵被盗掘二十余次却无一人得手,被刀劈过被剑砍过,还被机枪扫过炮弹轰过,至今安静地躺在咸阳乾县。

乾陵修建的时代正是唐朝的强盛之时,皇家的财力非常充足,加上“依山建陵”的巨大工程量,此陵整整修了23年才宣告完工。唐朝末期,造反头子黄巢率40万大军发掘乾陵,几乎是铲平了半座山,却找不到陵墓入口,随后为应付反攻的唐朝军队,盗墓一事只能选择放弃。

到了五代时期,涌现出了一位唐陵盗掘专业户——耀州节度使温韬,为了赚钱招兵买马,他先后组织部下盗掘了17座唐朝陵墓,等他开始向乾陵动手时却发现了咄咄怪事。每一次发掘他都挑选晴天出门,结果一到山上就是风雨大作,做多了亏心事的温韬认为这是天意,惊恐之余只能作罢。

到了近代,国民党将领孙连仲带着一个全副武装的整编师来到乾县,效仿孙殿英盗掘慈禧陵一事而打起了“军事演习”的幌子。当他们用炸药轰开条形巨石时,塌陷处突然涌出大量浓烟,7名士兵当即身亡,其余人纷纷仓皇逃窜,乾陵再次逃过一劫。

三、成为考古史上最大悲剧的定陵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安葬着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朱翊钧是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22岁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并多次前往现场督导检查。这座陵墓花了6年时间,耗费了大明整整2年的财政收入。

时光流转,距离定陵的发掘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1956年,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陵,其考古结果曾轰动海内外,但悲惨结果更让人心疼不已。1955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本人也是明史学家)与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名上书请求发掘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虽遭诸多考古专家反对但仍获得行政批准。

专家们兴冲冲地奔赴长陵,发现其占地面积过大,光是找寻墓道就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于是专家们打算先挑一座小一些的明代帝陵练练手顺带积累经验,这时被发现墓室存在轻微塌陷的定陵成为了他们的最佳目标。为了防止墓室中积蓄数百年的有毒气体,考古工作者在拆开金刚墙之后放了一只脚上栓有绳子的公鸡,几天后仍能听见其打鸣才开始允许工作人员入内。

不过他们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自来石,所谓“自来石”就是在地宫石门后面挖一道沟槽,然后斜立一根顶门棍,使得外人难以将石门开启。最开始考古工作者对于这道石门也是无可奈何,就跑去翻阅皇室典籍,最后竟然找到了,一个叫做“拐钉钥匙”的工具,将其插入门缝之中套住斜立石柱,然后用力将其推远,即可顺利打开石门。

之后的发掘工作都很顺利,考古工作者从其中找到了3000多件文物,包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织品,并详细记载有对应的尺寸、生产时间和产地,是极其珍贵的宝物。由于经验不足,这些考古人员用软化剂溶解有机玻璃后涂抹在那些衣物表面,没过多久就全部变黑变硬,加上文物保管库的条件恶劣,这些宝贵的丝织品都变得支离破碎。

更让人痛心的是,随后而来的冲击让这些考古学家被迫离开岗位,大量珍贵木料和丝织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变质。这还没完,不仅是皇帝的金丝楠木棺被农民劈开当柴烧了,皇帝本人和二位皇后的遗骸也被一把火烧得连灰都不剩。面对这样的情形,帝陵发掘此后成为考古学界的“禁区”,只不过之前造成的这些损失已彻底无法挽回。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