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明清家具诱惑世界」第三章:一榻春光,明清家具之种类

 

传世的明清家具,尤其是坐具和卧具,其传世的过程也是使用的过程。

收藏界一般将家具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与卧室家具。

其中,艺术价值相对较高的当数厅堂家具,因为这是古人装点门面的摆设,理所当然要更加讲究。

其次是书斋家具,读书人的参与,使它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艺术价值也就相对更高。

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类,那就是古时大户人家小姐用的闺房家具。

这些家具有的很有艺术价值,比如贵妃榻、香几、琴桌等。

其实,明清家具的种类划分, 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根据家具的特点,以其功能作为划分标准,也许是较为贴切的。基于此,我们把明清家具分为四大类,即坐具类、卧具类、置物类和装饰类

中国明清家具的概念应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特指中国明清两代生产的明式和清式家具。

其二,泛指自中国明王朝起至今生产的所有明式和清式家具。

所要申明的是,本书所涉及的明清家具不仅属于第一层面,而且特指明清两代生产的硬木家具。换言之,自1911年以后所生产的明式及清式家具,不在本书探讨之列。

坐具类:安如泰山

坐具类家具主要指椅凳部分,包括机凳、坐墩、长凳、椅和宝座等。其中,椅具又可分为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 交椅
  • 明式黄花梨交椅现藏上海博物馆

    交椅,原型为东汉末年从西域传入的能折叠、便携带的胡床,后因隋炀帝忌“胡”,改称交床,后又演变为交椅。形制为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面;于前腿上截即坐面后角上安装弧形榜栳圈;正中有背板支撑,人坐其上可以后靠。在室内陈设家具中等级较高。

    交椅的特点:一是体轻,二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带。因此,交椅不仅陈设室内,外出时亦可携带。

    米、元、明乃至清代,皇室人员和富户人家外出巡游、狩猎时多有携带交椅者。比如明《宣宗行乐图》中,就绘有交椅挂在马首上的情景。

    交椅的用材范围相对较窄。截至目前,真正的明式交椅,除花梨木外,鸡翅木也在其列。由于交椅十分适合人体休息需要,故而历经千余年,形式结构一直没有明 显变化。

    交椅的形制较多,圆背交椅是其最基本的形制,也是最高等级的形制;直背交椅有点像躺椅,多作休息用;还有一种就是没有扶手、光有靠背的交椅,也是作休息用的,等级相对来说较低。(如图所示)

    明式花梨木双人交椅式靠背椅现藏郑州明韵清风斋

  • 圈椅
  • 圈椅,俗名罗圈椅,是由交椅演变而来的。交椅的椅圈自搭脑部位伸向两侧,然后又向前顺势而下,于尽端形成扶手。人坐其上,两手、两肘、两臂一并得到支撑,感觉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专在室内使用的坐椅。圈椅在厅堂陈设及使用中大多成对,单独使用的并不多见。

    圈椅的椅圈多用弧形圆材攒接,搭脑处稍粗,自搭脑向两端渐次收细。为便于与椅圈形成和谐的效果,这类椅子的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多采用光素圆材,只在正面牙板的正中和背板的正中点缀一组浮浅简单的花纹。

    圈椅的坐面多用丝绳或藤皮编织,也有硬心的,其靠背板多呈S状或者c状。圈椅结构简单,集结实、舒适、美观于一身。两千年来,在人类设计的所有椅具中,被古今中外的专家公认为设计第一的椅具,就是中国的圈椅。(如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圈椅在明代还有“太师椅”的别称。这个别称据说始于南宋初年,是从秦桧兴起的。因此,圈椅又是中国唯一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

  • 太师椅
  • 有关太师椅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卷下: “今之校(同'交”)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楼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松)在国忌所,偃仰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率执待从皆用之,遂号太师样。”这里面所提的“秦师垣”就是当时任太师的秦桧。文中记载说,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就这样创造出来,“太师椅”的名称也流传下来了。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这种托首的功能,就如同现代汽车、飞机上靠背椅的头枕。

    到明朝,太师椅的形状又有所变化,椅形已不再单指带荷叶托首的交椅了,而是把椅背、扶手呈圈形的都称为太师椅。清代的太师椅已经不是明朝时的圈椅了,而是把屏背式扶手椅都称为太师椅。再后,人们更加不再注重太师椅的初始状态了,而是将硬木的、贵重的能显示人身份的椅子统称为太师椅。由此可见,明代称圈椅为太师椅,是对圈椅的美称;清代将所有的扶手椅都称为太师椅,不过是民间的俗称而已。(如图所示)

    清式黄花梨太师椅现藏郑州明韵清风斋

  • 玫瑰椅
  • 玫瑰椅,实际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种,宋代名画中时有所见。

    明清时,这种椅子的使用也比较普遍。从玫瑰椅早期的形象来看,靠背和扶手是齐平的。

    自明代以后,就定型为靠背和扶手有落差了。

    玫瑰倚在所有的椅具中是最矮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的靠背高度不会高于窗台,方便人们临时坐一坐而不至于挡光。

    玫瑰椅多用黄花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或红木。

    玫瑰椅的名称在北京匠师们的口语中流传较广,而南方则称其为“文椅”。

    玫瑰椅的名称目前还未见古书记载,只在《鲁班经》一书中有“瑰子式椅”的条目。

    但这是否即今之谓玫瑰椅,还不能确定。(如图所示)

    明 黄花梨玫瑰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绣墩
  • 绣墩,古代绘画中所常见,大多是鼓形圆墩上覆盖着锦绣的袱子。绣墩的做法是直接采用木板攒鼓的手法,做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形。两端各雕有弦纹和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因此又名“花鼓墩”。有的为了提携方便,还在墩腰间两侧钉环,或在中间开出四个海紫式透孔。

    明代绣墩的特点是在形体上较清代绣嫩稍大。进入清代,绣墩在造型上较明代略瘦略高,并从圆形中派生出海棠式、梅花式、六角式、八角式等多种形式。除木制外,还有蒲草编织、竹藤编织的,以及瓷雕漆、彩漆制作的等。人们在生活中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使用不同质地的坐墩。如蒲墩保温性能好,越坐越暖,故多在冬季使用;藤墩透气性能好,散热快,故多用于夏季,以达通风凉爽之目的。根据季节的不同,人们在坐墩上再辅以不同的软垫和绣着精美花纹的坐套,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名副其实的绣墩。(如图所示)

    清式紫檀嵌珐琅绣墩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式紫檀嵌珐琅绣墩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注: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在中国古代,由于法琅器最初从大食国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氯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卧具类

    卧具类:层林尽染

    卧具类家具主要指床榻部分,包括榻、罗汉床和架子床。其中,架子床还包括其变体-拔步床。
    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然而至今还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但最基本形制是指左右及后面均装有围栏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作樟子拼接而成,最简单者用三块整板做成。这种床后背稍高,两端做出阶梯形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这类床的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较大的称作“床”,较小的称作“榻”(又有“弥勒榻”之称,是一种专门的坐具)。(如图所示)

    罗汉床不仅可以躺卧,更常用于坐。如在床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褥、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沙发。床上的炕几,作用犹如现代的茶几,既可依凭,又可放置杯盘茶具。由此可见,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的家具。在卧室曰“床”,在厅堂则日“榻”。另外,在元明两代,也有人使用无围子床榻,其目的在于模仿古意,应视为宋代遗俗。

    清代的罗汉床和榻的围栏,大多使用雕花或装板镶嵌,用小木攒接的不多。镶嵌材料有玉石、瓷片、大理石、螺钮、珐琅、竹木牙雕等,还有的描金彩画。题材也非常广泛,有各种山水风景、树石花卉、鱼虫鸟兽及各种人物故事和龙风、海水江崖等纹饰,可谓琳琅满日,倍极华丽。然而,它们都比较娇嫩,使用时不及明代家具实惠。(如图所示)

    清式黑漆描金罗汉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架子床
  • 架子床,是指有柱、有床顶的卧具。架子床四角安有立柱,床面的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装楣板,顶上有盖,俗谓“承尘”。围栏多用小木做桦,拼接成几何纹样。因床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又有四柱床、六柱床之分。

    清代架子床与前代不同,除四面围栏外,多在正面做垂花门,用厚一寸许的木板,镂雕成“松、竹、梅”“葫芦万代”等寓意“富贵长寿”、“多子多福”的吉祥图案。还有的床,床下不用四足,而用两个特制的长条木柜支撑床屉。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床下空间存贮日用物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一架子床。该床由老红木制,用料粗壮,且形体高大。四足及牙板床柱、围栏、上梯板等全部镂雕云龙纹饰。一根床柱的直径,约达十几厘米粗,床足粗约二十多厘米。床顶四边,装有近四十厘米高的紫檀雕云龙纹毗卢帽。从外观来看,确实显得稳重、华丽。

    拔步床,是架子床的一种,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也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两侧放些桌凳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

    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至于为什么叫拔步床,至今也没有一个很令人信服的解释。有人说拔步床名称来源俚俗,人跨八步就能上床,故名拔步床。这显然有些牵强。在没有更加可信的解释之前,我们姑且听之存之。

    置物类:有容乃大

    置物类家具包括桌案台几和架格柜橱两大部分。

    桌案台几包括供桌、方桌、条案、画案及形制较小的酒桌、半桌、小型香几及放置在炕上使用的矮足炕桌、炕几和炕案等。

  • 供桌
  • 供桌,指在大堂和寺庙里用来供奉神灵的桌子,其上多置五供或祭品。供桌形制不一,但多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图所示)

    明式黄花梨供桌

  • 方桌
  • 方桌,又名八仙桌。八仙桌是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且桌面较宽的方桌。从结构和用途上讲,八仙桌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在大型家具中八仙桌的结构最简单,用料最经济,也最实用;其形态方正,结体牢固,亲切、平和又不失大气,有极强的安稳感。这就使得八仙桌成为上得了大雅之堂的家具。(如图所示)

    经典复刻 螭龙纹方桌

    据史载,在辽金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八仙桌。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分为有束腰与无束腰两种形式。有束腰的是指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缩进去的,而无束腰的即四腿直接连着桌面。清代时,八仙桌大部分都是带束腰的,有的腿还改成了三弯腿。明清时期,八仙桌已经很普及了,不论是官宦人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将八仙桌当做很重要的家具摆设。

    经典复刻 侣明室款 无束腰攒牙子方桌

    至于方桌为什么叫八仙桌,说法不一。有的说,八仙桌这一概念是在晚明嘉靖时期出现的,嘉靖皇帝是一个非常崇尚道教的皇帝,对“八仙”尤为尊重。“八仙”则是指道教中非常有名的神仙,如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等,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方桌作为招待客人的桌子,有四个边,一边坐两个人,正好能坐八个人。

    将此类桌子称为八仙桌,似乎也包含着对客人尊重的意思。

  • 条案
  • 条案,是中国古代家具陈设中最常用的家具。它的案面长度可长可短;宽度大约是长度的四分之一,有的还要小些;腿缩进中间而非两端,四腿外侧桌面部分称为“吊头”。条案的品种、形式较为复杂,从面上可分平头案和翘头案,基本形状有夹头樟和插肩桦两类。平头案以夹头禅结构为主,有宽有窄,有的长宽差距并不大;翘头案则绝大多数都是长条形。一般来讲,明式条案窄长,以线条装饰为主,比例精到;清式条案则较宽,多以吉祥图案、福寿纹样装饰。

    条案作为礼仪性很强的家具,陈设非常灵活。明清时期人们常将其设于正厅之间,上配中堂,前配方桌、对椅,侧间设案者多位于窗前或山墙处,上置花瓶、座钟和梳妆用具等物品。书斋、画室、闺阁、佛堂等高雅场合更为多见,其上或摆书函、文具,或放画轴、字帖,或陈鼎彝雅物,或置香薰、拂尘等,旨在与室内装潢和其他家具协调统一,从而形成高雅和谐的布局效果。

  • 架几案
  • 架几案,是清代常见的家具品种,一般形体较大,由两个特制大方几和一个长大的案面组成,使用时将两个大方几按一定距离放好,将案面平放在几上, “架几案”由此得名。(如图所示)

    清式铁力木架几案(现藏郑州明韵清风斋)

    架几案主板较厚,上面可摆放盆景、山石、雕塑、自鸣钟等大件器物,一般多置于殿宇中或宅第厅堂。由于这种案的几形结构通常雕刻精美,可与案面分开单独使用,搬动灵活,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宠爱。架几案开始盛行是在入清以后。在南方,体型超大的架几案还被称为“天然几”。

  • 画案
  • 画案,指用于写字或作画的平头案。案和桌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腿部。人们习惯于把腿子安在四角的称作桌,而把腿子安在四角靠里侧的称作案。比起日常用的画桌,画案不仅宽大,而且往往有更多一些的雕饰。画案形制较多,差别也较大。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明式束腰几形画案。从画案造型来看,较为繁琐,案的四周均雕刻有细密的灵芝花纹。从该画案的品级来讲,当为皇宫或王室所用,非一般人家所能拥有。

    明式花梨木束腰几形画案(现藏郑州明的清风斋)

  • 香几
  • 香几,是用来置放焚香炉盘的家具,但并不绝对,有时也可作他用。香几一般放在屋子中间,有时候也可搬到室外。香几的式样非常多,从三足到八足不等,有的式样更加特别。但万变不离其宗,香几多是瘦高型,只放一个香炉。慢慢地,香几便演化出很多其他形制比如花几、琴儿等。香儿的造型不外乎圆形和方形两种。在使用时有个特点,大多成组或成对使用。

    明式黄花梨三足圆香几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式黄花梨四足香几现藏上海博物馆

    架格柜橱

    架格柜橱包括衣架、盆架、镜架、书箱、架格、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以及各种橱类。

    架格,又称书格,通常高五六尺,依其面宽安装有通长的横板,每格或完全空敞,或安券口,或安圈口,或设牙板,有的还在后背设背板。(如图所示)

    明式黄花梨架格(四件一组)(现藏郑州明韵清风斋)

  • 亮格柜
  • 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的组合,有陈设和收藏两种功能。有的柜格上为架格,下为柜子;还有的是下部为架格,上部是柜子。一般多置于厅堂或书房使用。(如图所示)

    在亮格柜中有一种柜子比较特殊,它的上部是亮格,用来摆放古玩;中间是柜子,用以存放书物;下部则是几。因流行于明代万历年间,故又叫“万历柜”。

    有专家认为,是明晚期的收藏热导致了万历柜的出现。

    因为宋时的古董陈设,一般不是搁在榻上,就是搁在案上,是平面的欣赏。到了明晚期,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改善,古董多搁到亮格柜里,更有空间感。万历柜上部通透的地方,就是专门为陈列古董而设的。

  • 多宝格
  • 多宝格,形成于清代,兼有陈设和贮藏双重作用,但主要是供陈设之用。它是在明代架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式家具。对称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基本原则,多宝格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如图所示)

    明式黄花梨雕双蠕纹亮格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式黄花梨雕双蠕纹亮格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注:辖纹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纹饰,故又有“臧虎龙”之称其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论,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

    身躯也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蠕纹的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塘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嬉转圆弧,皆可熨帖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清式紫檀仿竹节多宝格(现藏上海博物馆)

  • 柜,一般形体高大,可以存放大件或多件衣物,对开两门,柜内装有挡板数块。两扇门中间有的有立栓,柜门和立栓上多装有铜饰件,可以上锁。

    柜从柜门的转角来分,有圆角柜、方角柜;从柜的大小来分,小者只有框的本身,叫“一封书”式;大的则有多扇门,特大者一般下有柜身,上有两个或四个顶箱,共同组合成朝服柜。

    柜子是室内必备的家具。

    素面圆角柜(复刻香港嘉木堂藏)

    大四件顶箱柜

  • 橱,是案与柜的结合体。

    形体与桌、案相仿,上面是桌、案的样子,面下有抽屉,下部则是封闭的柜。分炕橱、闷户橱、连三橱等多种形制。

    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柜类的名字上有些区别,比如南方叫做橱的,北方人则叫做柜。(如图所示)

    明式黄花梨连三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带翘头双屉联二橱(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人们在南方还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窗棂状的橱,有一根一棂的空隙,非常透气,里头搁了食物,不易变慢。

    南方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鸡笼橱",北方人则叫它“气死猫”。(如图所示)

    明式紫檀棂门架格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冰绽纹透格柜

    装饰类:流光溢彩

    装饰家具主要指屏风及文玩部分,包括各类屏风、挂件及摆件。

    屏风,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大概周朝就有了。屏风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围屏、地屏、枕屏、砂屏、插屏、挂屏等。

    攻玉山房款桌上砚屏

    古时屏风的功能也比较多,比如可在屏风上写字,起备忘录的作用;可用来分割空间;还可用来挡风和装饰等。

    螭龙捧寿落地屏风

    总体来讲,到明清时期,家具的种类已基本齐全,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家具都是在那个时期定型的。但有些品种的家具,因年代过于久远,今天已无从寻觅了。我们只能从历史文字记载中,去想象它们当年的尊容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