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烟台高新区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度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振兴——激活创新“强磁场”跑出发展“加速度”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聚力深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全面赋能产业发展,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烟台市区一体化发展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科技支撑。

平台建设全面开花

聚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2个

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高等研究院落户海经大厦,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运营,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国际设计小镇……去年以来,烟台高新区启动了10多个“重量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平台引进建设上多点布局、全面开花,无论是数量还是能级,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今年,市级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平台”中,药物高研院、苹果院两个平台列入其中。“烟台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目前已开展了25个新药及仿制药研发,其中14个1类新药、高端制剂新药2个、仿制药9个,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下步,药物高研院将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建设国家级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一体化平台, 建成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中国“北方蓝色药谷”。

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唯一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加快建设苹果、樱桃、梨等 7个科研创新中心,将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果业自主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内外苹果果业科技交流基地。

一直以来,高新区把强化载体支撑作为关键之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特点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需求,聚力培植与聚集引进并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截至目前,高新区聚集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6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3个。

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为全市医药领域企业提供研发和检验检测服务超过2万余次,面向全社会提供新冠检测服务超过7万余次,于2020年度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烟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2020年烟台市首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513所牵头建设的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东仪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数量居全市首位。

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0家

高新区把科技型企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抓紧“创新主体”,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建立健全高企梯次培育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特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分类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多措并举的精准服务方式,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各类孵化载体面积突破100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1850余家,毕业企业近300家。2020年,新增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超过往年备案的总和(200家),总数达409家;新增高企39家,总数达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均排名全市第二。

同时,瞄准聚合力共提升,推进高新区政策共享,统筹产业布局,形成全市同频联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烟台拓森服装有限公司为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培育企业,2014年以创业3年实现销售过2亿的成绩获得烟台市创业大赛第一名,孵化毕业后在莱山区发展,后期更名为拓森云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旗下拥有丝柏舍、她池、UNIFREE等知名女装品牌,拥有在职员工1000余人,2020年实现销售12.5亿元。

山东深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培育企业,主要从事微生物药物、活性蛋白以及抗体药物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孵化毕业后在福山区发展,建设打造的深海产业园区拥有1万平米净化生产车间,年产高纯度生物多肽原粉1000吨、液体制剂2000吨,产品涵盖蛋白药物、生物添加剂、生物菌剂、生物疫苗以及保健产品,成为一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创新研发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94人

赵珍阳,现任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子科大-东仪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潜心致力于光谱分析仪器及核心部件的研究和开发,在高新区创办企业后,短时间内推出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F-100型”火花直读光谱仪,打破了国外仪器在中国市场垄断的局面。近年来,先后多次入选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荣获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等。

张屹,现任烟台芥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仪器自主研发,运用微流控技术在即时检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创办企业以来,致力于将中国的体外诊断技术推向国际市场,现已获得5项专利技术,先后带队参加烟台市、山东省创新竞技行动并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荣获市级人才称号,2020年企业成功获得绿创基金300万元投资。

两位高端人才的成功创业,是高新区引才育才的生动写照。高新区始终把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高端引领,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持续用力,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2020年,新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18人,被评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区累计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94人,居全市前列。

去年,高新区“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揭牌启动,成为烟台市首个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标志着我市海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去年以来,依托基地先后举办烟台高新区海智基地企业创新赋能计划启动仪式暨科技成果推介对接系列活动,促进海内外优势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衔接,深入推动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65%。

健全创新政策体系

激发全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高新区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保障,抓细“科技服务”,努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着眼长远抓当前,突出重点带全面,以科技创新优势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高新区持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烟台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规划》《烟台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烟台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烟台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导向更加明确、支持更加有力的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打造出具有“四梁八柱”效应的创新政策体系。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审核认定企业3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5年位居烟台市第1位。

与此同时,注重系统推进改革攻坚,不断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科技体制改革。去年以来,高新区聚焦关键环节,加快改革实践,明确十项重点任务,探索通过“管委会+平台”“管委会+科研”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高新区累计投入科技专项资金3800多万元,有效激发了全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提高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达到4.69%,位列全市第二。从国家和省考核情况看,高新区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前进11个位次,在国家高新区评价年度综合排名中前进了10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王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马跃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