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面、刮耳 传统理发行业正在“老去”的绝活
新华网昆明7月24日电(詹晶晶)“来啦?”
“来啦,今天还是老样子。”
“好嘞,里面请。”
和往常一样,上午9时,位于昆明市吴井路43号的向阳理发室正式营业,开门不一会儿就有客人光顾,店里几把褪色的理发椅子一字排开,消毒后的淡黄色毛巾叠在一起,墙上是巨大的镜子,和现在新兴的理发店不同,向阳理发室陈设简单,没有音乐,也没有杂志、盆栽,店里的理发师傅们身着统一的白大褂,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
今年59岁的李华是向阳理发室的一名理发师,从事理发这门手艺已经多年。
“我在这个店有十多年了,这个店的师傅的手艺都在20年以上。”李华说,向阳理发店的师傅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也已经40出头。
没有客人时,李华就拿着报纸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读,提起传统理发手艺 ,李华用他不紧不慢的语调介绍到:“我们原来学手艺要学三年才算出师,师傅才觉得你学的可以了。”
李华说,传统理发讲究的是一个“基本功”,以修面为例,靠的是手腕的“腕力”,因此学徒时期就要练习“摇手”,只有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给顾客带来优质的服务。
“修面是一种享受,就像是女性做面膜一样,能把毛孔里的杂质之类的清理了,不仅仅是剃干净而已,这是一种护理,也是一种享受。”李华说。
家住吴井路附近的罗映堂是地地道道的老昆明人,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向阳理发室理发。他说:“这里价格便宜,手艺也好,又可以理发,又可以修面,像是做了一个按摩一样,现在这样的服务已经不太有了。”
在向阳理发室,只需20元就能享受洗头、理发、修面、刮耳朵一整套的服务。“我们这里价格低,顾客群体有少年儿童,中老年人多一些,我们这里80%都是老顾客。”今年42岁的理发师傅姚锐说。
姚锐从18岁开始就入了行,和其他年长的师傅不同,姚锐学习理发并不是“师带徒”的形式,而是在昆明市职业技工学校学习的美容美发,毕业后他就到了国营昆明市理发沐浴公司实习,随后便留了下来。
“原来国营单位大得很,公司里理发、沐浴、摄影等等这些都有。理发室的屋子也比现在这个大得多,两大排理发椅,一排摆着近30个人的位子,理发师大热天都要穿西装,扎着领带,外面披着白大褂,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姚锐说,后来国营企业改制,他便来向阳理发室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
随着社会变迁,尽管传统理发行业经受着不小的冲击,但是提起学理发的初衷,李华表示不后悔。“人家说‘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手艺活就是这样,饿不死,但是也富不起来,不过社会在变,你就看看昆明城就知道这些年变化有多大了,所以我们这行在变化,想想也正常。”
现如今,向阳理发室30多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光租金就要1万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费用、人工成本,给理发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当问到未来时,姚锐说,如果有一天传统理发行业受到冲击支撑不下去,他也许还是会继续从事这一行。
“40多岁了,转型好像也不太合适了,我应该还是会继续做这一行。现在的理发行业走的是现代的美发线路,我们走的是传统的美发线路,手法要改成他们那种很简单,因为我们有很扎实的手艺,这整条流水线上的所有工作我们都会,但是习惯上还是有差距,。”姚锐说。
如果说传统美发和现代美发在手法上的融合只是技术问题,那么在审美上如何平衡,李华和姚锐的观点却不谋而合,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回归本源”的问题。
“有的造型我们不是不会做,而是首先想到这个发型到底适不适合你,如果不适合的话,确实下不去手。”李华说。对此,姚锐也认为,年轻时追求时尚无可厚非,但是人始终都是要回归生活的,“因为不管你再年轻也好,再追求时尚也好,等到你回归正规的生活当中,为人父母,你不可能还是随便红红绿绿的染发,最终还是要转回正常的生活,给孩子做榜样。”
现在向阳理发室每天每位师傅平均都能为16、7个顾客理发,这间不起眼的店铺,依然有固定的“粉丝”在支持。
“很多顾客从安宁、海口、世纪城这些很远的地方赶过来,他们坐班车都要来,所以手艺这个事情是很奇怪的,只要你手艺好,他们认定了你,就会经常来找你,再远也愿意来。”姚锐说,“不过,传统手艺现在在慢慢的消失,想想这一点,还是有点可惜。”(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