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新闻」26年不涨价——邹氏夫妻的“两元理发摊”

 

夫妻理发摊

在内江市康盛路与环城路的交会处,有一个陈设简陋的理发摊。理发摊虽然简陋,但生意很好,每天来此理发的顾客有四五十人。

理发师是一对夫妇,丈夫叫邹利,妻子叫夏开慧,夫妇俩均为51岁,他们摆这个理发摊已经整整26年。26年来,他们剪发一律收费两元,从未涨价。

简陋的露天理发摊

邹利夫妇的理发摊是露天的,靠着围墙,一块长方形红布下,用石头、砖块、旧木板搭建成两个简易的桌案,这就是理发台。

一个桌案上放着一把刷子、一张木框镜子、一个竹背篓和一个不锈钢水盅。背篓里放着零钱、抹布,水盅则用来装梳子、剪刀、剃头刀等工具。

另一个桌案更加简陋,连镜子也没有。几块砖砌成的墩子上,放有一个老旧泛黄的面盆,往上搭了一块狭窄的木板,放置水瓢和剪刀等工具。旁边还有一个电饭煲,碗具挂在墙上,这是中午夫妻俩吃饭的家什。

拥有各年龄层的顾客

理发摊的业务很简单:剪发、染发、修面、掏耳朵。“2元钱剪一次头发,修面等需另外加钱。”夏开慧说。

来此理发的顾客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这里理发的中青年,如今,有的头发已经花白,但邹利夫妇有一手染黑发的绝活,能让老顾客找回几分年轻时的影子,这也是理发店唯一一种可染发色。

82岁的陈婆婆二十多年来一直在邹利夫妇的理发摊理发。从前她家住内江市和平街,距离理发摊只有几百米路程,后来她搬到东兴区,为了来剪头发,她每次得专门坐几十分钟的公交车。“新家小区门口也有理发的,但我习惯了他们夫妻俩的手艺,别人给我免费剪,我都不乐意呢。”陈婆婆笑着说。

说着,陈婆婆坐在椅子上,夏开慧将黑色的围帕一抖,围系在陈婆婆身上,左手拿黑色塑料梳将头发梳起来,右手拿剪刀,沿着梳子“咔嚓咔嚓”,然后别上发夹,用吹风机将碎发吹落,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就完工,干净、利落。“又好又快,不错!”陈婆婆轻轻摸着头发,对着镜子照照,发出赞叹。

下一位顾客是位老大爷,要剪个寸头。对邹利夫妇来说,寸头就更简单了,用推剪剃掉多余的头发,再用剃头刀刮去两鬓和耳后多余的毛发,老大爷瞬间变得神采奕奕。

二十多年不变的“两元钱”

记者采访当天,理发摊边坐着的都是老顾客,他们说,夫妻俩不仅手艺好,服务也好,收费还便宜。有的熟客看他们二十多年不涨价,觉得奇怪,夏开慧解释:“都是我的老主顾,哪里好意思涨价?再说,现在剪头发的花样太多了,有的发型一做就是两三个小时,太麻烦了,我每天几十个顾客根本忙不过来,我就简单、快速地给客人剪个头发,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怎么好意思多收钱?”

每天,天刚蒙蒙亮,邹利夫妻就背着背篓,走十几分钟路程,来到摊位上,摆好家什,迎接第一批客人。客人们要求简单,自己工作起来也方便,二十多年,两元钱理发摊深受附近居民喜爱。虽然挣钱不多,夫妻俩却知足常乐。靠这个简易的理发摊,夫妻俩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内容来自内江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