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毛主席访问苏联时,用筷子和刀叉,说明了中苏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去苏联访问,受到了苏联方面的热情接待。

毛主席乘坐火车到达苏联境内后,苏联方面就派人送来了精美的西餐,还有琳琅满目的西餐餐具。

不过,毛主席从来没吃过西餐,也不习惯用那些刀子、叉子,仍然用自己带来的筷子。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还饶有兴趣地问大家:“你们说,是我们的筷子好用,还是这些刀叉好用?”

毛主席的俄语翻译师哲,长期在苏联生活,早就习惯了用刀叉,就说:“只要用习惯了,两样都好用。”

毛主席又问秘书陈伯达:“陈夫子,你说哪种好用啊?”

陈伯达虽然当年也在苏联留过学,但他骨子里还是个很传统的人,用起刀叉来也很别扭,就说:“我觉得还是筷子好。”

毛主席笑着说:“我也认为是筷子好。”

然后,毛主席就开始给大家讲筷子的好处,说:“第一,筷子经济实惠,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没钱买也没关系,用两根树枝或竹子就可以当筷子,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第二,筷子很大众化,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都用筷子吃饭,大家是平等的。第三,筷子带起来方便,不怕丢,也不怕被偷,因为没有人会偷筷子。”

最后,毛主席笑着说:“你们看,筷子有这么多好处,是不是比刀叉更好呀?”

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赞同,没想到一双小小的筷子,毛主席也能找出这么多好处!

其实,毛主席说这番话,并不只是在说筷子,而是借筷子来说明一个国际关系。

当时,苏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才刚刚建立,可以说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应该全面向苏联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发展经验。

但是,毛主席向来主张独立自主,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应该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应该借鉴苏联的经验,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次来苏联访问,毛主席其实是带着很复杂的心情的,因为既需要向斯大林求助,又不能太向他低头,丢了中国人的骨气。

所以,毛主席就借着这次吃饭的机会,提醒大家,不要被琳琅满目的刀叉晃了眼,筷子其实比刀叉更好用。

关于毛主席和筷子,后来还发生过一个故事,体现了毛主席的另外一个优秀品质。

那是在1956年5月,毛主席要乘坐专列去广州视察,让警卫员封耀松收拾行李。

封耀松已经跟随毛主席多年了,对毛主席出行需要什么东西,也都很了解,不过,这次因为时间太紧,还是忙中出错,忘了带筷子。

毛主席外出视察时,都会带着自己的餐具,一是卫生,二是用习惯了,三也是为了节省,不用再去买新的。结果,封耀松这次却给忘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发现没有筷子,就问封耀松,封耀松这才想起来忘了带,就赶紧去找列车上的管理员,向他们借一双筷子。

管理员拿出来一双筷子,递给封耀松,但封耀松一看就傻了眼,说这个不行。

原来,那是一双象牙筷子,非常名贵,封耀松知道毛主席肯定不会用这种筷子,要是给他送去,肯定会挨一顿批,于是就让管理员换一双。

可是,管理员说,列车上只有这样的象牙筷子,没有别的筷子。

封耀松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把这双象牙筷子给毛主席送了过去。

果然,毛主席看到这双象牙筷子后,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说:“这么好的筷子,我可用不起!”

封耀松解释说:“列车上只有这种筷子……”

没等他说完,毛主席就大声说:“谁让你忘记带筷子了!现在又找这个理由,这顿饭我不吃了!”

说完,毛主席就赌气地扭过头去,抽起了烟,谁劝他也不听。

封耀松知道毛主席的脾气,如果没有筷子,这顿饭肯定是不会吃的,于是,封耀松就只好再去找列车上的服务员,看看他们有没有普通的筷子。

结果,封耀松问了一圈,大家都没有那种普通的筷子,要么是用象牙筷子,要么是用勺子。

最后,还是厨房的人给找了一双竹筷子,早就没人用了,长短不一,还非常粗糙,但好歹是一双竹子做的筷子,封耀松没办法,就把这双筷子洗了洗,又硬着头皮给毛主席送了过去。

大家本来以为,这次封耀松肯定又会挨一顿批,这样的筷子就是给一个乞丐,人家也不乐意用啊!

结果没想到,毛主席看到这双筷子后,却一下子乐了,接过来就开始吃饭,还边吃边说:“好,好,我就喜欢用竹筷子!”

这就是毛主席与筷子的故事,体现了他一贯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浪费的优秀品质。

(参考资料:《平民毛泽东》《毛泽东的幽默智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