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古琴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从什么时期就有了这种弹拨乐器?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端

第四节 民乐发展

向阳光

一、古琴溯源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也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甲骨卜辞中,便有“乐”字的存在,有人认为它“从丝附木”,本义应是“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时期编定的《诗经》中记载着许多吟咏它的诗句,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鸡鸣》)等等,反映了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很早就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汉族文化中的瑰宝。关于古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能看出古琴历史源远流长。

伏羲作琴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学讲坛,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如《书经》:“搏拊琴瑟以咏”;《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据现有的图象及文献资料,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

孔子弹琴

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它的形制,琴身长约1.2米,宽约20厘米,为狭长木质音箱,一般琴面用桐木做成,琴面外侧还有十三个圆形标志,称作琴徽,是用金、玉石或蚌壳等镶嵌而成,琴上用13个徽位标明泛音位置,同时也指出左手按指的弦位。 琴头下面有七个小轴,叫做轸,用以调弦。琴腰下有两个系弦之足,谓之雁足。琴底则有两个出音孔,右面称作“龙池”,左面叫做“凤沼”。琴背用梓木,上加厚漆。一共有七根弦,由外侧向内依次名一弦、二弦……七弦。定弦外侧弦音最低,内侧则弦音最高。琴上既无品,也无码。古琴音域宽广,超过4个八度。

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天地。古琴,弦不过七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正因为如此,古琴就被炎黄子孙世代传承,传承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坚韧,传承成一种自强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古琴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手法多达50余种。每种技法大多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通过左手的演奏技法,达到古琴以韵补声的效果。古琴的音色十分丰富,以古朴、深沉为特色,比较内敛、含蓄。在古琴音乐中,音色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散音、泛音和按音。散音:有如大地般空阔、坚实,音色深沉、浑厚;泛音:犹如天空般高远、空灵,音色轻盈、飘逸;按音:好似人的腔调,如泣如诉,细腻感人。古琴既可以模仿出优美、淡雅、空灵的山谷回声,又可以表现奔腾的流水声,因此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历代古琴曲流传至今有100余种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它是中华民族一笔珍贵的音乐遗产。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酒狂》《潇湘水云》等就是其中的古琴曲。

作者简介: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 ,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水调歌头•大美白云湖》《诉衷情•新年词话》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集、名言集;《跟党迈进新生活》等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中宣部“学习强国”;《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国教科院、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作词作曲)荣获[感动中国]主办的“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征评大赛金曲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且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