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小满节气来了 "桑叶正肥蚕食饱" 从蚕到蚕丝被需37道工序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月20日,小满。在江南地区,这是一个“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节气。

小满节气来了,蚕宝宝准备结茧。

东桑西移

“哎呀,你们来了,可惜看不到蚕。”宋锦方在纸箱里翻了半天,才找到3条蚕。记者看到,其中一条看起来已经准备结茧,却不知为何变成了“僵蚕”。

宋锦方的老家在桐乡。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宋家祖祖辈辈都是养蚕人。宋锦方2003年来到宁波,从事手工桑蚕丝制作。他在宁波也养蚕,但多是供应学校、学生所需,至于做桑蚕丝要用到的大量原料,要么来自桐乡老家,要么来自其他省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栽桑养蚕,是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带农村的传统副业,是家家户户都会的一门手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浙一带养蚕人不少。在宁波,现在可能也就奉化、宁海还有人在养蚕。”在宋锦方看来,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江浙一带工业飞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农民愿意从事这一行。与此同时,江浙一带留给桑树的空间也越来越少,“东桑西移”逐渐成了一种趋势。

“四川、广西已经成为国内养蚕规模最大的省份。像两广地区,气候条件更为适宜,前前后后可以养五批蚕,而像浙江一带,也就养三批。”不过,宋锦方也说,虽然家家户户栽桑养蚕的盛况已不再,但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南、浙北,制作桑蚕丝的工艺在国内还是数一数二的。

从事桑蚕丝制作多年,宋锦方对“东桑西移”有着切身感受。

不好“伺候”

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太辛苦。

“蚕24小时一般要喂食4次,桑叶最好现采现吃。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采摘的桑叶最为新鲜、滋润,营养价值高,有助于蚕吐丝。”宋锦方指着一片桑叶的茎说:“有没有看到茎里面白白的像乳胶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天然纤维,蚕就是靠这个来吐丝的。”

“一次性采一堆桑叶存在冰箱里,如果只是养着玩,那没关系。如果想要蚕吐丝,那这样养出来的蚕即便吐丝,丝也很少。”蚕不仅挑剔桑叶是否新鲜,还挑剔桑叶是否健康。很多小区里种的桑树,为了防止病虫害都会喷农药,蚕吃了就会不适应,甚至死亡。

蚕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像蚊香、花露水的味道,很容易导致蚕吐水;有时把它们放在空调房里,它们也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出现异样。

蚕对风向也很敏感,被风吹过之后会变成“僵蚕”。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刚蜕皮的蚕上,因为它本身比较脆弱。蚕忌讳的是西北风这样的冷风,对东南风那样的热风,则要好一些。

从茧到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37道工序

从一条条蚕,到一条可以盖的桑蚕丝被,宋锦方说,需要完成37道工序,包括烘干、选茧、煮茧、剥茧、晾晒、脱水/油脂、高温消毒等。

他将制作桑蚕丝制品的绝大部分工序放在桐乡老家完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尽可能节省成本,“我只要将老家寄来的蚕丝撑开,做成被子、衣服等各种成品就好。”

选茧很考验经验。宋锦方抓起一把蚕茧,轻轻一捏,有些蚕茧立马像漏了气的乒乓球一样凹进去一个坑,“那种捏不出坑的,说明蚕丝比较厚。”

目前,鲜蚕茧的收购价格在每100斤2500元到3000元不等,干蚕茧的价格每100斤在9000元左右,“3-4吨鲜蚕茧才能做1吨干蚕茧。”

煮茧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煮的时间太长,纤维会被煮烂;煮的时间不够,剥茧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宋锦方正在做一床220厘米×240厘米的春秋被,约3斤重。做这样一条被子,要用到16000个到17000个蚕宝宝吐出的丝。

他拿起一块由48个蚕茧制成的丝块,套在半椭圆棚架上,一次次撑,直到半透明的状态,之后再将丝片铺到床上,一点点拉伸、延展,直到它将断不断,变成被子中的一层。

记者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触感轻且柔。

这样一块丝,由48个蚕茧组成。

在一次次的“拉扯”间,原本厚实的丝块变得薄如蝉翼。

一字之差

采访过程中,有顾客抱着一床被子来找宋锦方鉴定。宋锦方上手一捏,就说:“肯定不是百分百的。”

宋锦方说,蚕丝被和桑蚕丝被,其实是有蛮大区别的。

蚕丝被更像是一个统称,用到的原料除了桑蚕丝,还可能会有木棉丝,一种植物纤维;也可能会有榨蚕丝,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毛毛虫”食用柞树叶后吐的丝。

而桑蚕丝被,用到的原料只有桑蚕丝。

桑蚕丝被是用食桑叶的蚕吐出的丝制成的。

拥抱时代

其实,刚走进宋锦方的店里,最先吸引人眼球的,是桌子上的手机支架。

“你是在拍短视频,还是直播?”记者问。

“我主要拍点视频发抖音。”宋锦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对55岁的他来说,拍抖音是“拥抱时代”的一种方式,至于直播,还有点远。

粗粗浏览了一遍宋锦方拍的内容,多跟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有关。虽然视频的制作比较简单,但也吸引不少人关注、点赞。

宋锦方说,自己的生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多多少少还是打了点“折扣”。他说,如果不学点年轻人的本领,恐怕也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记者 石承承/文 崔引/摄

来源:新华号 宁波晚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