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三十):时令养生

 

编者按: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印发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公告。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现对其42条内容进行解读连载,以飨读者。

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解读:

时令养生,也称因时养生,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1.时令养生的原则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避免身体受到风、凉、生、冷等刺激;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避免因纵欲过度面损伤体内阴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春捂秋冻: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此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骤降,必须注意保暖御寒,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即所谓“春捂”。秋季,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为冬时藏精创造条件。此时人体肌表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不宜添衣过多,以免妨碍阳气的收敛。同时,此时若能适当地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之致密和阳气的潜藏,还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寒能力。因此,秋天宜“冻”。
(3)慎避虚邪: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在天气剧变,出现反常气候之时,更容易感邪发病。因此,在因时养护正气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外邪的入侵。例如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或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交节变化、防止外邪侵袭。做到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合理饮食。
2.四季养生的方法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不罚”;也可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以陶冶性情。
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注意保暖。
伙食调养: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运动调养:尽量多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打球、跑步、打拳、做操等。
防病保健:要做到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精神养生:应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
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安排午睡时间,不宜夜晚外出;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每天洗一次温水澡、勤洗、勤换、勤晒衣物;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饮食调养: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少食生冷食物,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佳品,但不宜冰镇。
运动调养: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炼,场地宜选择空气新鲜处,避免剧烈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也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防病保健:预防暑热伤人,引起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患者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或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效果更好。另外,夏季“三伏天”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冬季易发作的慢性病的最佳时机,可以到正规医院行“三伏贴”治疗,尤其是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
秋季养生应着眼于一个“养”字。
精神养生: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
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物。
饮食调养:宜收不宜散,以滋阴润肺为佳,可适当多食酸味果蔬,或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运动调养:适合进行各种运动锻炼,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防病保健:预防肠炎、痢疾、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病,要做到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另外,建议适当多摄入维生素,也可适量服用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以缓解秋燥。
冬季养生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精神养生:保持精神安静,控制情志活动。
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
饮食调养:不宜食生冷、燥热之品,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多吃新鲜蔬菜,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运动调养:坚持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霭中锻炼,最好在室内进行。
防病保健: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可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进行食补或药补。可适当服用中药预防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另外,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


抖音扫一扫



来源:《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

整理:张志明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编辑: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