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鎏金西藏 | 一块3D藏毯,贵的要十万块,你买吗?

 

说起3D,你可能会联想到3D电影、3D打印,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接触或者电视里看到的,但是一块挂毯或地毯也能运用3D技术编织会是怎么的效果,你是不是很好奇?

“3D”技术,结合传统的创新

“以往江孜藏毯‘按旧毯打结来纺新毯’的技术纺出的产品存在着立体感不强,花样不多,很难实现‘私人定制’等个性化需求。”毕业于西藏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旦增告诉我们,毕业后,他就想利用传统江孜藏毯本身的纺织特点,再结合自己建筑专业的设计知识,研发一种新的更有效更实用性的技术。于是,这种独特的“看照片纺藏毯的纸样使用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并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之一旦增称来介绍江孜藏毯。

2014年,旦增大学毕业后考入公务员,工作3个月就辞职了。与另外4人一起出资43万元,创立了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使用羊毛和植物矿物染料,纯手工制作藏式挂毯、藏毯唐卡、藏毯,卡垫等民族手工业产品。

走进合作社的展示厅,满墙的藏毯异彩纷呈,仿佛置身于民族手工艺术的殿堂。

旦增指着展示厅墙上的3D布达拉宫藏毯说,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下,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江孜藏毯产品单一的局限性,能够灵活地结合各种历史、宗教、建筑、绘画、书法等文化与功能纺织生产多种文化融为一体且具有3D效果的藏毯产品,对藏毯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成功实现私人订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展示厅墙上悬挂的精美藏毯。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所有的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用时也比较长,一块135cm×100cm的挂毯要卖到3000元。但是,即使价格不低,也是供不应求。

制毯传统,传承藏族同胞编织梦

“现在都是订单式销售,员工有限,品质需要保证,普通的挂毯编织也需要一、两个月。”顺着旦增手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了制作藏毯的工作坊,编织工具“叮叮咚咚”作响,十多位员工坐在垫子上忙碌着。

“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在过去,江孜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藏毯。近些年来,很多家庭都外出务工,渐渐失去了制毯传统。”旦增介绍,合作社的创立,不仅让自己找到了创业的方向,能够帮忙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也是他越干越起劲的动力。

目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文化转型升级”的运营模式,通过社内与社外两种就业途径,实施了“不离乡不离土不离家”就业模式。合作社共有 68名社内外员工,包括社内26名,社外42名。其中,26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名残疾人员中,2018年已实现4名员工脱贫。

正在编织藏毯的格桑卓玛告诉我们,她在这里工作四年了,现在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现在社内的26名员工月收入能达到4650元至5250元,长期工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近6万元的收入。每逢节日,合作社还会发放价值300元至1000元左右的节日问候礼品。”旦增介绍。

▲合作社员工正在编织藏毯。

记者还了解到,针对这些社外的员工,结合贫困群众不能长期到合作社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合作社实施了灵活的社外就业方式,按他们的技术与产品需求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藏毯行外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平时管理家庭后业余时间来接我们的承包项目人员。

其中,行外的技术人员他们长期接我们的挂毯装裱、货运等项目,共有10名,人年均收入达4100元至35000元。而业余时间接承包项目的员工来说,长期接图案比较简单的藏毯纺织项目与毛纺、捻线、线团等几乎人人都会的项目,人年均达4200元至30000元的收入。

“平日里,我们还会组织贫困群众过来统一培训,合作社负责提供住宿和伙食,并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解决他们无技术的问题,学会技术后按照学员的技术等级在合作社内提供就业岗位。”旦增介绍,这样算下来,年均贫困群众培训人次达到70,就业率达到85%左右。合作社通过“培训+就业”模式解决贫困户农民就业难、收入低、无技术问题,加快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从2014年合作社成立至今,五年创业时光写在旦增脸上的是一份从容、淡定。

他成功当选为十一届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并获得 “人民日报全国乡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十四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等多个荣誉称号。同时,合作社2018年成为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西藏自治区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日喀则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

▲旦增称来及合作社获得的诸多荣誉。

藏域文化,流淌百年民族工艺

站在“叮叮咚咚”“吱吱呀呀”的藏毯工作坊,眼前员工们熟练的编织手艺已经带我走进了悠久渊源的藏域文化……

“3D”被这个皮肤黝黑、眼神坚定的藏族小伙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过程中赋予了新的意义,藏毯的一针一线从此有了现代的气息。

旦增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机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还赶不上手工藏毯,机织产品还达不到“一毯用百年”的传统。合作社一直沿用百年产品质量标准做,而且会一直做下去。

其实,旦增开设藏毯合作社并不是心血来潮,因为他的哥哥当时从事藏毯的制作工作。从小好奇心强的他看着藏毯上的图案,经常抓住哥哥问东问西,逐渐对藏毯有了一些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旦增告诉我们,是哥哥的工作启蒙了他,现在合作社秉承着传统技艺,但并不局限于传统思维。旦增希望,在传统手工艺中加入更多的现代、多元文化元素,让藏毯等手工制品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这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展示厅墙上悬挂的3D布达拉宫藏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菁 高文 李鹏

视频:刘菁

监制:杜兰萍;编辑:刘菁、刘梓宪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