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法国皇家工厂生产“中国风”挂毯,因社会潮流推动,家族传承经营

 

前言

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博韦、哥布林、奥布松手工挂毯工作坊先后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挂毯工作坊之后,它们根据皇室派遣的图稿来编织挂毯作品。

其中在巴洛克至洛可可时期编织的“中国风”挂毯作品,引起了挂毯专家与历史学家的关注。多件大尺幅的系列挂毯为人们展示了17-18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学习和模仿的过程。

并且,这些“中国风”挂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以及法国手工艺和艺术趣味性方面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法国“中国风”产生的社会背景

1、交通

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找到一条直达亚洲的新航路。随着15世纪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提升,使跨洋远航成为可能,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必要条件。

虽然来华贸易的欧洲各国商人络绎不绝,但相对而言,该一时期的法国对华贸易远远落在欧洲列国之后。根据数据证明,在18世纪早期法国在对华贸易中并不占优势。

德国著名学者利奇温认为:“如果说法国在对华贸易的发展方面只占有微不足道的地位,但是作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文化媒介却具有宏伟的影响。”法国对华贸易的弱势地位和欧洲“中国热”文化影响的强势地位,这种矛盾令人费解。

2、政治与经济

在政治方面:路易十四亲政之后,把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政治上突出个人绝对的权威性的统治,国王规定并监督每位大臣的职责范围,把凡尔赛宫变为国家中心,大贵族完全臣服于他的统治。

路易十四于法国高等法院发布“朕即国家”的讲话,从此巴黎高等法院也失去了对赦免令提出异议和对国王的赦免令扣留的权利。

此外,路易十四还提出法律,将外省各省省长的任免期缩至3年,以此来加强其对外省权利的控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律制度,王权悄无声息地突破了宗主权的限制,逐渐成为君主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让·巴蒂斯特被任命为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在任期间,他推行了一整套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金银流出的同时鼓励金银流入,强制促使本国资金积累。

其次推行保护关税:通过高税率控制外国舶来品的进口和原材料的出口,起到关税壁垒的作用。1667年他为保护本国挂毯纺织业,将关税提高到几乎排斥挂毯等毛纺织用品进口的程度。

政府积极帮助改造旧工厂以及建立新工厂,包括提供资金、工作场地、免除税收、出口补助、特许垄断市场等措施。

3、文化与艺术

“颂华派”的学者认为:中国儒学提出的“修身为本”“以德为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等学者提出的“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十分契合。

他们向往的是将治理国家的重任寄托于一个拥有良好优秀品德的、开明的、并且以德治国的君主身上,这也是提出“以中国为榜样”的启蒙运动与政治改革家们在中国文化中汲取的最重要的灵感。

中国文化的输入,除了在经济、文化颇具影响力之外,还通过文化渗透至艺术的各个领域。首先,政府资助成立了很多机构汇聚了最有才华的画家、雕塑家等。

另外,在文学领域,路易十四以奖金和补助的形式在各国招贤纳士,这些“贤、才”多为学富五车之人,这一举措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法国的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获得进步。

但这也是路易十四利用各方学者在其专业的权威性,为皇权歌功颂德,以加强思想专制。这些优秀的人才对艺术界的影响力,也为形成这一系列特定的“中国风”艺术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挂毯的织作工艺

1、织机

哥布林和博韦皇家手工挂毯厂使用的都是法国传统的平面垂直式双轴织机,该织机有两个大型木质圆筒,圆筒都装有齿轮可以转动,经线两端被绑在圆筒上,这两只圆筒被竖状摆放于室内空间较小的地方。

另外,哥布林与博韦的织机使用传统的棕杆和分经棍,手动区分奇数与偶数的经线。

奥布松使用的是法国传统梭子机发展而来的平面低经纱密度卧式织机。当编织挂毯时,织工交替的踩踏相应区域的踏板,拉动由该踏板控制的此块区域的经线就会往下凹陷一定的幅度。

梭子在经线之间穿梭一次后,再换踩另一只踏板。多次重复后,用木质梳子将新编的纬线压实。这样梭子与经线、手和脚的完美配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织工的工作量,提升速率。

2、图稿绘制

因为哥布林和博韦挂毯采用所看即所编的“正面编织法”,所以图稿可以直接运用现成的绘画作品,放于经线下进行编织;但是,因为奥布松挂毯是“反面编织法”,即织工在编织时面对的是挂毯的背面,所以图稿的绘制至关重要。

在画家确定绘画图稿之后,专业的图稿师先要按照画家提供的画作进行绘画图稿的翻绘,绘制成编织时使用的底稿,底稿与原绘画图稿之间是镜像相反的。

图稿师会特意在底稿上画颜色渐变的梯度示意图和影线,这样能帮助织工们转换颜色,达到更加柔和的过渡效果。早期绘制的底稿大多为粉笔或炭笔稿,并且和最终的挂毯成品等大,绘制好后可以直接将它放在经线下,根据图样配色并织造。

因为有些挂毯尺寸较大,需要分成几块织造,所以为了方便使用,底稿常会被裁成小块,这也是早期底稿很少被保存下来的原因。

3、纺线

染色晾晒后的一大捆羊毛线团,需要织工们将这它们用纺车纺成一小捆的线团,手工配色卷在梭子上,整个的纺线色彩是根据挂毯的底稿需要去安排颜色的,织工们有时候直接车一小梭纯色的。

有时候通过在一股线上混合几种颜色和燕尾接合颜色的复杂方法,可以获得微妙的色彩过渡,用来负责衔接颜色的变化,让作品颜色更柔和;有时候在羊毛线中添加丝线,丰富色彩层次。

在路易十四法国最鼎盛时期,王公贵族定做的挂毯会运用大量的金银线,以达到靓丽华贵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织工在拿到底稿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因为底图决定了经线的粗细,哪几根经线成为一组,都是根据织工的经验累积所掌握。

而且当时的底图画家并没有对纹样的具体用色有什么要求,一切全依赖织工的色彩鉴赏力出色的染色技术和编织技艺配合。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熟练的织工需要很长时间,而这一切繁琐的准备都是为了编织出一幅精美的挂毯。

让·弗朗索瓦是国王指定的染色师,他以图稿基调为基础,主要负责染色、纺线的色彩搭配,画稿上色与羊毛染色、纺线的颜色搭配方式是很复杂的。

很少有人能依据画稿的颜色非常准确搭配纺线的色彩,让·弗朗索瓦·皮孔家族在这方面的配色能力是一流的,同时他们也是奥布松当时制作“中国风”挂毯中最有名的家族,《中国花园》这幅挂毯就是他们家族制作的。

三、经营模式

哥布林与博韦都是集中式的挂毯厂,而奥布松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挂毯工作坊。前者更像是企业,每道程序都由专门的人员去负责,后者家庭工作坊不如前者分工明确,他们大多是传承的方式手把手教学。

三代传承甚至更多代传承的方式在奥布松家庭式工作坊中是十分寻常的现象。除此之外,他们的亲人还会在巴黎贸易中心开设店铺,售卖奥布松家庭式挂毯工作坊织造的挂毯。

这样生产至销售整个流程由一个家族的人全部承包,所以他们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哥布林与博韦这种大型的集体式挂毯生产厂。这种经营模式即使是在哥布林、博韦以及奥布松挂毯厂先后成为法国皇室指定的皇家手工挂毯厂之后,也没有进行任何更改。

除此之外,虽然奥布松与博韦、哥布林厂都是同一时期由皇室确立授予皇家手工工厂,但是他们每个厂的销售目标客户不同。哥布林和博韦厂都是柯尔培尔亲自成立,它主要负责为王室和贵族效力。

而奥布松皇家挂毯厂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的外流而确立的皇家工厂,主要为该时期富裕的国内外私人收藏家、中产阶级、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商人与平民服务。

所以这也成为日后在资产阶级兴起、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奥布松在哥布林、博韦等大型挂毯厂纷纷倒闭之后,依旧持续不间断生产挂毯直至今天的主要原因。

总结

17-18世纪的东西方,被各自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审美习惯等差异所吸引,诞生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风”。

上至皇帝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各个阶级、各行各业都被“中国风”所感染,创作出诸多优秀的作品。

在今天日益拓展的国际交流中,全球化的出现不再只是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提高文化发展的机会,它快速的发展引起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即促使许多国家文化的民族性与差异性日渐消减,呈现出“文化大同”的趋势。

对于世界文化体系而言,世界性与民族性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艺术成果,让买民族性作品流传于世,是当今的重大命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