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丝被之乡的“破茧”新生之路
苏州地区的丝绸,长期以来葆有显赫的名声,并因为千年的积累,有了寄托遥深的象征意义。它们与江南水乡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剪影,也侧写出古老中国的气韵风流。
供图:地道风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震泽桑蚕产业的全盛期。震泽出现过一波“粮改桑”,桑田面积达到 1 万亩。蚕种产量逐年上升,从 3000 张(1 张蚕种约 25000 粒良卵,能产 30 公斤蚕茧),直至 10000 张。
1994 年,震泽的桑蚕产量达到一个顶峰,等走过这个拐点,和所有事物盛极必衰的规律一样,它开始骤然下滑。而产业链的下游,成立于 1929 年的震丰缫丝厂,历经数十年出口创汇生涯,在1992 年倒闭了。
而与此同时,一家名为“吴江震泽太湖茧绵加工制品经销部”的企业悄然出现。大多数震泽人可能更熟悉它后来作为品牌的名字“慈云蚕丝”
图片来源:网络
在当时仍以茧丝交易为主的震泽蚕丝市场里,这样制作和销售成品的企业是很少见的。它影响了震泽蚕丝行业未来的走向,几乎可以说,为震泽的桑蚕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蚕丝被。
过去,震泽的蚕农将优秀的蚕茧出卖给丝坊或缫丝厂,将次一些、无人问津的那些留下来做成蚕丝被。多年来,蚕丝被作为缫丝的副产品和民间自用物品,忝陪末座,没人觉得它也可以成为商品。
图片来源:网络
“慈云蚕丝”,是震泽桑蚕人面对 20 世纪 90 年代桑蚕产业的困境的第一步尝试。很快,就有了第二步、第三步。继“慈云”之后,震泽出现了“太湖雪”“山水”“丝立方”“辑里”等蚕丝品牌。初兴时,只是 318 国道旁几家不起眼的蚕丝被作坊,渐有成长之后,这些蚕丝品牌在 2007 年自发组建了“震泽蚕丝被同业公会”(2013 年改称“震泽蚕丝同业公会”),联合在一起,确立比国标更严格的震泽蚕丝被标准,注册集体商标。简单而言,这是为以合作为前提,而进行的共同品牌构建。
2017 年,震泽有蚕丝企业近 200 家,年产值超过 12 亿元,并持续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长率。这些企业中,大部分以蚕丝被为主要经营领域。2008 年震泽就已经获得“中国蚕丝被之乡”的称号,到 2016 年它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决策者给自身特色的定义,仍然是“中国丝绸小镇”。
摄影:朱学明
震泽蚕丝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有赖于蚕丝被的制造销售与品牌缔造。现如今,在全世界的丝绸产地都在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徙的大背景下,震泽的许多行业中人仍在探索这个古老产业在新时代中发展的各种可能性。震泽的新丝路将走向何方,蚕丝产业又会迎来怎样的改变,一切都未完待续。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编辑:阿壹 撰文:谭嘉琪
内容来自:《风物中国志·震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