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对大红灯笼被拍卖出1380万的高价,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1995年2月19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拍卖,拍卖的物品是一对大红灯笼,拍卖所得的善款将全部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为什么说这次拍卖“特殊”呢?因为这对灯笼绝非普通的灯笼,它们曾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
天安门城楼上的灯笼
上午9时15分,拍卖正式开始,首次报价为10万元,没过多久就有人喊出了30万,然后是50万、100万、150万……
此时一位手举18号牌的中年男子报出了300万的高价,这已经完全超出拍卖方的预料了!
但又有人追加到了320万、350万,这位18号的男子又报出了500万!
此时一位手举38号牌的男子也不甘示弱,喊出了680万,后面的时间成为了18号和38号两人的角逐,800万、1000万、1280万……
最终18号喊出了1380万的“天价”,对方再也无力竞争,拍卖师连续问了几声,均没有人回应,他终于敲下了拍卖锤。
此时才9点21分,从起拍到成交,全程只用了6分钟,但却拍出了1380万的高价,这在嘉德拍卖公司的历史上,也算是头一次了。
这位18号的男子是“中华百亭鱼乐园”的总经理宣国宜,时年38岁,他经营的鱼乐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乡,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垂钓、娱乐中心。
中华百亭鱼乐园
拍卖结束后,宣国宜马上成为了现场的焦点人物,所有记者都争相采访他,其中有人问他:“宣先生,您觉得这对宫灯(灯笼)值1380万吗?”
宣国宜肯定地说:“值!这对与人民共和国一同诞生并共同经历了45年风雨的宫灯,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这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又有人问:“您打算将这对宫灯放在哪?”
宣国宜说:“我会把它们挂在鱼乐园的门楼上,让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参观,它们将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那么这对宫灯背后究竟有什么传奇的故事,才能让宣国宜花这么高的价钱把它买来呢?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正式确定定都北平。7月1日,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聂荣臻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会决定在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当天主要有3项内容: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人民群众游行活动。这也意味着大典当天将聚集着大量的群众,那么大典的地点应该选在哪里为好呢?这个问题让领导人们很伤脑筋。
一直到8月初,周恩来提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
天安门原本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朝廷举办“颁诏”大典、招贤取士的地方。天安门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们齐聚天安门,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序幕。
“五四运动”时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
但此时的天安门却因为年久失修和战火的摧残,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红墙凋残,墙皮脱落,斑斑驳驳,雕花的门窗残破不全,东斜西歪,有一块没一块,金水河中满是淤泥和污水。
在确定天安门广场为开国大典的场地后,广大北平市民马上行动了起来,开始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整修,经过十多天的“战斗”,终于使得天安门广场再次焕然一新。
北京军民整修天安门广场
9月10日,聂荣臻命令华北军区宣传部长张致祥在开国大典前完成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工作,此时距离大典只要20天了,张致祥十分着急,他来到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驻地洋溢胡同,找舞美队队长苏凡商量对策。
苏丹了解了情况以后,安慰张致祥说:“不就是一台布景嘛!”
苏凡这么说是有底气的,虽然当时他才25岁,但却多才多艺,他曾担任过大华电影院副经理,他的妻子就是首演 《白毛女》 喜儿的著名演员田华。
苏凡和田华
而且苏凡还有“秘密武器”,那就是他的两个日本部属,一个是小野泽亘, 中文名字叫“肖野”,另一个叫森茂。
肖野当时40岁左右,他出身于东京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立志成为画家。他在19岁时加入了日本无产者美术家同盟,为民众运动画宣传画、写标语,先后6次遭到逮捕拷问。
1943年,肖野来到中国避难,两年后他与北平地下党接上了关系,通过城市工作部分配到张家口人民剧院,并先后参加了《白毛女》、《子弟兵与老百姓》、《戎冠秀》的布景设计。
《白毛女》
森茂当时30岁出头,他原本是一位美术家,却被强征入伍来到了中国,并被分配到日本华北驻屯军宣传部,专门绘制反共宣传画,他利用工作需要,经常阅读一些马列和毛泽东的书,他越读越觉得共产主义有道理,便逃离了日本兵营,并在张家口结识了肖野。
现在这两人都在文工团,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是当时中国一流的舞美设计师。苏凡马上找到了他俩,要他俩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好的布置方案。
肖野和森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熟悉,他们想到了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宫灯,这样既能体现出民族风格,又能充分显示出浓烈的节日气氛。最终他俩确定了设计的基点,即在天安门城楼的10根红廊柱中间悬挂8盏红色的宫灯。
一周以后,肖野和森茂设计了20幅不同的草图,并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周恩来一眼就选中了8盏宫灯的这一幅,并对城楼下的观礼台和东、西三座门的布置装饰给予了肯定。但周恩来同时要求删掉“在金水桥栏杆布置彩球”的部分,他说:“突出城楼就够了,大会会场要喜庆,更要严肃。”
肖野和森茂设计的草图
此时离开国大典只有五六天了,而且为了与天安门城楼相协调,挂上去的宫灯必须尽可能地大。张致祥于是叫苏凡坐上他的小车,去北京城里找,但苏凡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却发现压根就没有这么大的宫灯。
这让张致祥急得上火,还好肖野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大宫灯小宫灯不是一样吗?咱们自己做!”
于是苏凡又跑到了故宫,但故宫的工匠都表示做不了那么大尺寸的宫灯。苏凡又通过不断走访,总算得知在西城区丰盛胡同住有一位70多岁的扎宫灯老艺人,他马上带着肖野和森茂前去拜访。
老艺人本来也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宫灯,但他被苏凡等人的诚意打动了,于是说:“这么大的宫灯,我要带上两个徒弟在城楼上做,否则抬不上去,但宫灯的云头和金黄的流苏由你们做。”
与此同时,文工团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找到了一位叫做尹作滨的老师傅,他一听说扎红灯笼是为新中国政府成立用的,便满口答应,说是豁上这条老命也要将灯笼做好,为新中国出一份力。
尹作滨
尹师傅于是和老艺人一起来到了城楼上,他又特别向工作人员声明:“我不要薪水,义务劳动,有家里孩子送饭。”大家都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了。
苏凡买来绿竹、红布、黑钉、黄穗,舞美队的全体人员都上了天安门城楼。宫灯由两位老师傅带着徒弟一起做,肖野和森茂则负责画宫灯的云头和制作流苏,他们整整三天三夜都吃住在城楼上,困了就趴在地上睡一会。
9月30日,8盏宫灯终于全部制作完成,每个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80公斤,就是有4 个人张开双臂,也搂抱不过来,这在东方传统文化中,可称得上是宫灯之最了!
张致祥非常高兴,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梯子挂宫灯,可折腾了好一阵,一个宫灯也没能挂上去。最后还是肖野出了个主意,把宫灯拴在横梁上,两旁扎两个铁环,这才把8盏宫灯高高地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灯笼被挂上天安门城楼
9月30日深夜,苏凡等人还在天安门城楼上忙着赶制工作。肖野设计城楼正面,长宽近3米的木板贴上红色布料,从中间向四面折痕,中间是金箔做的立体星,他花费了很长时间,终于装上去了。
肖野和森茂一直忙到凌晨才收工,他们刚钻进被窝,苏凡就推门而入,慌慌张张地告诉他们:周恩来看了天安门的准备工作后,叫他们改掉天安门正门的背景设计。
原来周恩来刚才过来进行验收,他看到8个宫灯以后,非常高兴地说:“好,这8个大红灯笼设计得好,既喜庆,又庄严,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人民的欢乐!”
但周恩来也发现了大型立体的五角星配上大红色的布料远远看上去是很耀眼,但却与越南国旗的图案非常相似,这当然是不合适的,于是要求改掉。
越南国旗
此时已经凌晨3点了,三个人谁也想不出怎么改,苏凡最后决定撤掉,大家虽然觉得很可惜,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又忙到了凌晨4点,终于通过了周恩来的验收。
肖野和森茂回去以后又睡了一会儿,凌晨6点时,苏凡叫醒了他们,并给他们写好筹备委员会的布带,他们马上穿上了新的蓝制服,将布带别在了胸前,然后挺胸向天安门走去。
挂上灯笼的天安门城楼
10月1日当天,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聂荣臻在向他介绍天安门城楼的布置情况时,特别提到了设计者是两位日本友人,毛泽东真诚地说:“能不能安排我见一下我们的日本艺术家?”
但遗憾的是,此后由于国事繁忙,毛泽东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下午3点,毛泽东正式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用他那洪亮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
这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苏凡在天安门城楼上不停地挥舞双手,向城楼下的两位日本朋友致敬,肖野和森茂也不约而同地向苏凡敬了一个军礼,两人敬完礼才想起来,他们没有穿军装,怎么能行军行呢?
这天森茂在日记里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广场上人海、旗海滚滚而来,蓝色的天空鸣响了礼炮,一声接一声!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我一直盯着升起的国旗,舒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任务了。我们沉浸在幸福和骄傲之中。天黑了,人群散了,我们离开天安门,沉默着往家走。突然,小野低声说:‘森君,我是很满意的。’顿时,我也热泪盈眶,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
开国大典盛况
1953年,两位日本画家离开华北军区文工团舞美队,肖野在京郊一所学校里工作了5年,生育了一儿一女,后来又到了武汉,最后于1959年归国。而森茂则在肖野之前就已经回国了。
1979年,苏凡的夫人田华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东京,她在这里见到了老朋友肖野和森茂,她带给了两位老朋友她与苏丹以及孩子们的照片和一大堆北京的土特产,大家聊得非常开心。
田华回国以后,向聂荣臻报告见到了两位日本朋友,她说人家为我们开国大典立下了汗马功劳,能不能请他们再来中国看一看,聂荣臻非常同意,并让田华去写一个邀请的报告。
晚年的苏凡和田华
但此时重返中国,对两位日本老人来说,无论是财力还是体力上都不能支持,所以他们最终未能成行。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两位老人相继去世时,他们也未能如愿重返中国。
而这8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与人民共和国一同走过了45年的岁月,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94年,为庆祝建国45周年,天安门城楼进行了重新的装修,8盏灯笼也被折叠式的新型灯笼所代替。其中的三对灯笼被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另一对则交给了嘉德公司拍卖,然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关的那一幕。
被收藏的一个灯笼
时光荏苒,72年如白驹过隙。如今,在重要节日和国家庆典中,天安门城楼都会悬挂大红灯笼,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尽管那8盏大灯笼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但它们身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