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武汉理工17年“寒衣补助”惠及逾3万贫困学子

 

“就像小时候要过年了,爸爸妈妈给自己买新衣服一样。”这几天,江城武汉寒风透骨,武汉理工大学18级经济创业专业的王文(化名)穿着学校赠送的新棉衣,暖身又暖心。

每年的12月,是该校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分发棉衣御寒的时间。对于这个来自贵州毕节大山里的农家子弟,这已是他进入大学以来连续第三个冬天收到的“温暖礼物”。

赶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武汉理工大学前不久向包括王文在内2530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新棉衣。这背后,从2003年至今,该校以“寒衣补助”形式资助学生超过3万人,其中有的学生是多次接受资助,“让贫寒学子的冬天不再冷”。

据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资助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资助中心”)秘书朱敏介绍,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来合并成武汉理工大学的三所高校——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当时便都有向经济困难学生分发冬服的助困传统。

最开始,学校是向困难学生免费分发军大衣,传递这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情怀。在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推文中,不少曾受过学校军大衣资助的学生留言点赞母校。

军大衣的发放维持了多年。因为军大衣统一的颜色款式容易在同学间贴上“贫困生”标签,2003年起,三校合并组建的武汉理工大学开启了“寒衣补助”项目,开始发放不同款式的新式棉衣,让贫困生也能穿得体面。

“款式多起来之后,学生们穿这些衣服就不会不好意思了。”朱敏说。

朱敏介绍,近几年学校为确保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通过班级、学院、学工部、学校四级认定,建立了“武汉理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

“在库”新生老生除可申请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之外,还可申请学校独特的“寒衣补助”。就今年而言,老生领取棉服800余件,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领取总数的1/3,“一般对于申请了寒衣的学生,我们都会通过”,朱敏表示,“不遗漏任何一位真正需要棉服的同学”。

在2006年至2017年的12年间,武汉理工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棉衣数量均达到3000件以上。

庞大的资助体量要求对困难学生的精准对接,而这也是武汉理工在这项工作中的最大难点。由于地方对扶贫工作的落实各有差异,每年入学新生中,仍会存在部分贫困学生未能成功入库,无法享受学校的帮扶政策。

为了进一步实现精准覆盖,武汉理工利用院级单位对贫困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特殊情况下,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观察中发现的家庭经济状态真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直接“入库”。

偶尔遇到不愿接受学校经济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资助中心通常会以勤工助学的方式进行帮扶,“和学生强调这是劳动所得,尽力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去培养他们积极的受助观念。”

十余年来,资助中心对“寒衣补助”活动的多次调整,助推活动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2017年,武汉理工停止将棉服分发给院级单位,开始由学校直接负责棉服的分发工作,同时制作标注了学生信息和棉服款式等内容的“寒衣券”,学生凭借这张独一无二的“寒衣券”便可领取属于自己的棉服。

化被动为主动,为精准供需,今年学校还专门开发出“WUT寒衣补助”小程序,有21套男款、11套女款的棉衣可供自主选择,受助学生只需要的款式、颜色、尺码等信息填写汇总,一键就可以提交至后台汇总。“这样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款式,避免在现场挑选、等待;厂家也可以精准备货,不用像以前每种款式都带几百件。”

今年3月,资助中心面向全校范围发放了一份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精准度的问卷调查,回收的27000份有效问卷中,99%的问卷认为周围学生的困难程度认定结果准确。

在朱敏看来,怀揣“关心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初心,17年的坚持并不困难。“资助是育人的一部分,学校是学生的强大后盾。寒衣资助十多年来,从最早的解决实际困难到现在也有了更多内涵,就是让困难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在校园里,王文只是普通学生中的五万分之一。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王文每月依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平日兼职,自己承担一个月800-900元的生活费开支。

对这个98年出生的男孩而言,“学校发放的棉衣节省了一大笔开销,也代表着学校的鼓励和关怀,让自己更加懂得自立自强”。

刘益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