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华夏巨灵神话,一位手撕华山另两位鲜为人知!上古神话那些事-139

 

本期文章内容存在未经科学证实、或者作者主观推测的内容,请仅仅作为神话故事观看

01

著名的华山之上,曾留下过一个奇伟的神话传说。

华岳仙掌

在华山东峰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处被冠以关中八景之首的奇景,人们称它为“华岳仙掌”。“华岳仙掌”位于东峰的仙掌崖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崖壁上刻画了一面手掌形的石纹,石纹高达数十米,五指分明,俨然一只巨大的左掌。如果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只巨大的石掌。天气晴朗时,石掌就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黄金,熠熠生辉,瑰丽而奇幻。

华岳仙掌

传说这尊石掌,是远古的巨灵擘bò开华山时留下的掌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详细记录了那个巨灵擘bò山的奇伟神话,原文是这样说的:

“二华之山,本一山也,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擘bò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中分为两,以利河流。今观手迹于华岳上,指掌之形具在;脚迹在首阳山下,犹存。”

搜神记

意思是说在远古时候,现在黄河以东、山西境内的首阳山,与如今的华山原本是连为一体的一座山。黄河水流到这里时便被山体拦截,就只能绕山而行。黄河的河神巨灵看到河水受阻,于是乎手撕华山顶、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整座山一分为二,黄河水才得以从两山之间奔流东去。从此巨灵擘bò山的掌印留在华山之巅,脚印留在首阳山下。据说在风陵渡阳贤村后的首阳山上有一个巨大的足印,传说是巨灵留下的,当地人把它称为“神足窝"。

晋书

这个巨灵擘bò华山的奇伟神话故事从汉代肇始流传甚广,除了《搜神记》这类志怪小说有所记载之外,就连二十四史之一的正史《晋书》

《晋书·左贵嫔传》:“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灵导流,河渎是经。”

北魏的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也都能找到几乎一样的记载。《水经注》的原文说:

左丘明 《国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国语

这段引用《国语》的内容可以说与《搜神记》几乎是一模一样,《国语》是春秋时期成书的,如果郦Lì道元的《水经注》引用无误的话,就可以认定巨灵擘bò华山的神话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无独有偶在汉代的《神异经》中,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巨灵”疏导河川的神话故事。

东南隅太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腹围自辅。天初立时,使其夫妻导开百川,懒不用意,谪之,并立东南。男露其势,女露其牝,不饮不食,不畏寒暑,唯饮天露。须黄河清,当复使其夫妇导护百川。古者初立,此人开导河,河或深或浅,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责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黄河清者,则河海绝流,水自清矣。——《神异经》

朴父夫妇

故事说在东南角落的太荒之中,居住着巨人朴父[pǔ fù]夫妇。这夫妇二人的身材高大无比,身高和腰围都达到了千米。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天帝曾命令这夫妇二人疏浚jùn江河百川,结果他们因为懒惰渎职而遭到严厉的惩罚——罚站。

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罚站,原文说他们被罚赤身裸体地站立在东南,不论寒冬酷暑,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靠露水充饥。《神异经》中说黄河的雍塞yōng sāi就是这夫妇二人懒惰怠工造成的,也正因此才直接推动了后来的大禹治水,所以这个惩罚一直要到黄河完全变清澈了才能解除。可见懒惰的夫妇二人所受的体罚,大概永生永世也无法结束了。

大禹治水

朴父夫妇的神话虽然只见于《神异经》中,但是从故事中远古特点的人物名称以及古朴的情节来看,它很可能源自一则非常古老的上古神话。创作者认为是巨人朴父夫妇开导了百川,但是又巧妙地利用他们的懒惰,来解释了现实世界中江河存在的缺陷,称得上是一个因果完整、多少还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优秀神话故事。

治水

然而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洪水为患人间的远古时代,人们饱受其苦。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治水开河,但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先人们并不得其法,结果河床有的深有的浅、河道有的狭窄有的甚至阻塞,并因此遭受了巨大牺牲和沉痛教训。但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为后来的大禹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终找到了治理水患的正确方法。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则出自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的寓言神话里说到,帮助愚公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是“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所谓“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中的“夸娥氏”,在其他古籍中并不见记载,不过根据她的名字来推测应该也是与朴父类似的“巨灵”。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夸”在古汉语中就是“大”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夸,奢也”,而《广雅疏证》中则说:“夸,大也”。所以与其说夸娥氏是大力神,反倒不如说他们也是身材无比高大、能够背起大山的“巨灵”。

夸娥氏二子负山

由以上几则神话故事可见,在当时认知受限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改造山川河流的是那些身形超乎寻常高大的巨灵。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先人们世界观中的巨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元气神化

02

南朝的《文选》和南宋的《路史》,分别引用已经佚失的《遁甲开山图》中说:

“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巨灵与元气齐生”。

路史

原来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心中“造山川、出江河”的巨灵,产生于所谓的“元气”,那么元气又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两千多年前的一位神秘人说起了。

公元前四百年前,在古老神秘文化盛行的楚地,曾有一位幽居深山的大隐之士。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头上的帽冠上总是插着鹖鸟的羽毛,故而被人们称为鹖hé冠子。他穿行于山水之间,抬头仰观天象,低头俯察万物,在天、地、人道法之间冥想参悟。他曾是与老子、庄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但是他的惊世之作《鹖冠子》,却一度被学界认为是一部伪书而被尘封了千余年。

鹖冠子

一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才证实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奇人、以及他的神作《鹖冠子》的存在。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鹖冠子》是一部探讨宇宙观的古代奇书。远古的人们很早就开始仰望星空,并不断探求宇宙的终极奥秘。《鹖冠子》在人们试图解释宇宙的鸿蒙时期,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不论宏观微观,从广袤无垠的宇宙众星,到脚下的尘埃颗粒,万物的根本都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道家的大宗《老子》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鹖冠子》承袭《老子》的主要思想,提出“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约决而时生,时立而物生。”任何事物的诞生发展都经历了“气、意、图、名、形、事、约、时、物”,鹖冠子称其为“环流”。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奇人,将世界万物的构成归结为“气”,而“有一而有气”的那个“一”就是比气更高阶的“元气”,一切事物都是由元气产生开始的,这就是鹖冠子对于宇宙产生的最主要理解,即所谓的“元气论”。虽然气的概念并非鹖冠子的首创,但是元气论的正式提出则非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奇人莫属。

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们认为改造山川河流的巨灵乃与元气齐生,也就是说这些巨人是在宇宙形成的最初阶段就诞生了,他们的诞生似乎生来就带有改良世界的责任,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神话世界中最早的“地表工程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那位如雷贯耳的创世神盘古。三国时期吴国徐整先生的《三五历纪》中说: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三五历纪

这位华夏神话中最著名的创世“巨灵”,同样就是在宇宙形成的最初阶段浑沌中诞生的,这位“工程师”的贡献似乎更为全面以及巨大,神话中是他让天地分开形成世界,并在第二阶段把自己巨大的身躯化生成了世界万物。

盘古

根据鹖冠子的“元气论”,物质都是由元气产生的,也都是由气所构成的。在宇宙浑沌状态中诞生的盘古,同样可以理解为“与元气同生”,他应该也是气的一种形态。最后盘古死后身化万物,也只是气的分解与重构的过程,完全符合鹖冠子“元气论”的基本思想。

盘古

盘古神话诞生的汉朝末年,也正是“元气论”和“巨灵神话”发展至成熟的时期,此时诞生的“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毫无疑问是在先秦时期兴起的道家宇宙观基础上诞生的,此外她吸收了西南少数民族同胞的“盘瓠”神话,以及华夏各民族神话中普遍存在的“垂死化生”主题,在汉末三国时期吴国主管宗族祭祀的神职官员笔下,变成了一个成熟完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世神话。

盘古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盘古神话作为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创世神话,出现的时间却非常晚的原因之一了。关于盘古大脸怪曾经发布过一期详细的文章,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到主页观看。

鲲鹏

华夏的巨灵神话,是道家文化成熟后的产物,是继上古神话末期的《庄子》、《列子》神话之后的优秀神话内容。这些诞生于宇宙之初的巨人们憨厚淳朴,他们被人们想象出来改造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也会因为懒惰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与其说他们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还不如说他们是数千年来顽强生活在江河流域先人们的凝聚和化身,人们把自己想做却永远无法去做的事情,寄托于这些巨灵。巨灵们身上的勤劳淳朴何尝不是华夏先民的投影,而神话中手撕华山顶、脚踏首阳山的壮举,同样流露了祖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余光。

喜欢上古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