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佛教中“般若波罗密多”是什么意思?禅宗为什么敢呵佛斥祖?

 

《禅的行囊》读后感!

一、

本书是一本以追寻禅宗的发展为主的游记散文作品。

作者从北京出发,由北往南一路寻觅到香港,这个路线与禅宗从北往南的发展、壮大吻合,也是作者精心设计安排的行程。

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地域的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通。

除了禅宗,书里还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识以及城市发展历史、中国诗人和佛教之间的相互影响、佛教寺院的生存现状以及发展历程等知识,作者语气文字是亦庄亦谐的风格,读来兴趣盎然,不会因为禅宗经义、规章的讲解而枯燥。不过,禅宗,本就强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哪位“大师”跟你把禅讲得让你觉得昏昏欲睡、乏味无趣,那你可以对他断然大喝“吃茶去”,这三个字可是禅宗著名的公案之一,出自赵州禅师之口。

二、

中国的阴历四月初八,是佛陀诞辰。

禅宗有六位祖师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

禅素以轻慢甚至蔑视语言著称。禅师们常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然而禅宗的文献却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佛教宗派。

禅的要义在于将修行与生活融会贯通。现当代有一种“生活禅”,是一种不论在小区公寓还是寺院里都能实践的修行。

电影电视上我们常听到佛教一个经典名词“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其实是一个音译词,也代表佛教经书的一个系列,这一系的佛经在公元2世纪到3世纪传入中国,为其后的禅宗的行成奠定了哲学基础。其中《心经》是所有关于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中篇幅最短的。

“般若”的意思是“智慧”,再加上“波罗蜜多”,意思就变成“无上的智慧”或者“完美的智慧”。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禅,则是般若与禅那相结合所产生的体系。禅那指的是进入禅定的修行。

佛陀入灭后一千两百年,禅门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临济义玄如此教导弟子:“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别慌,义玄不是真让你杀佛、杀祖,是让你不要崇拜表象。12世纪的时候道川禅师作了一首禅诗:“泥塑木雕缣彩画,堆青抹绿更妆金。若将此是如来相,笑杀南无观世音。”也是教导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修禅是修心不是修表。禅宗的呵佛斥祖其实是要我们观自在心,不为物外所捆缚。

公元857年,赵州从谂禅师创建了柏林禅寺。赵州禅师的师公,是著名的马祖道一,他是第一个将各种语言之外的教法引入禅宗的人:吆喝、拧鼻子、扇耳光,这些都是他最喜欢的方式。赵州禅师同样避免用语言直接开导弟子,但他的风格要温和得多,对于弟子们的提问,他最常用的回答是:吃茶去。

古代汉语里,“寺”的原义是指官方机构,比如光禄寺、太常寺、鸿胪寺等等。公元67年,第一批来到中国的僧人就被安置在负责接待外来使节的鸿胪寺里,当来华的僧人越来越多,政府机构便搬到别处,原来的位置被改称为“白马寺”,用以纪念那些随僧侣而来的驮运经书的马匹,就这样,原本与佛教毫无关系的“寺”字,从此被用来指称佛教的道场。

中国的第一所禅宗寺院要到7世纪初才由禅宗的第四代祖师道信和尚开创出来,到了8世纪末,百丈怀海禅师才将禅寺的生活方式最终确立为系统化的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百丈禅师创立的制度被称为“清规”,《百丈清规》明确规定僧人必须集体生活,并参加集体劳动以实现自给。

禅宗在中国分出五家七宗。

主张人人皆有佛性的思想最早经由汉译《泥洹经》传入中国,并在公元4世纪通过高僧道生的大力弘扬而广为人知。

如果念佛号,就是修净土;如果参话头,就是修禅。修净土有阿弥陀佛护持,修禅宗只能靠你自己。

六祖惠能(下图)的教法是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达摩说:“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

三、

本书其实主要介绍的更多的是禅宗的道场、寺院,各处山头的风景、地理位置、行走路线,各位禅宗祖师和多位佛教大师的生平、经历、传教,间或介绍了作者行走路线中与佛教渊源比较大的大诗人,如陶渊明、贾岛、白居易等,还有各地的一些风土人情。

禅宗教义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在中国对禅宗思想的著述、解说的文字却浩如烟海。

本书作者比尔·波特,是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汉学家。《禅的行囊》写的是作者2006年开春始于北京的旅行。

比尔·波特说:“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