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真假难辨!看七旬老人手工缝出的“果蔬园”

 

辣椒、柿子、大葱、南瓜……11月17日,走进济南市槐荫区白马北区居民赵志纯家中,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类瓜果蔬菜,远远看去,色泽艳丽,栩栩如生。

“走近点看看……”赵志纯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走到桌子前,弯腰拿起一个南瓜,轻的。凑近了仔细看了又看,有整齐的针脚。“这一桌子全是用布做出来的!”赵志纯笑出了声。

记者连声赞叹之余,赵志纯笑得格外高兴。作为济南市槐荫区区级代表性项目布艺果蔬制作技艺传承人,赵志纯用手中的布头、针线和颜料,缝出了自己的“果蔬园”。

赵志纯展示自己的布艺果蔬作品。

从小耳濡目染

练得一手好针线活

赵志纯今年70岁,打小在济南长大,家中五个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四。受母亲缝缝补补的影响,赵志纯的手,从小就没闲着。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缝缝补补是很正常的事,不像现在,衣服坏了就可以买新的。”赵志纯说。在她看来,自己的手工活并不是特意去学的,而是那一代女性,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掌握的技能。

“那时候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怎么用针、走线,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来。”赵志纯说,“有时候妈妈忙家务,忙挣钱,一些针线活,来不及自己做,就会教给我们,慢慢地就学会了,家里的被子、棉袄我都会帮着缝一缝,大人的衣服破了,我也能顺手补几针……”

起初,赵志纯缝得不如两个姐姐好,但只要干了针线活,母亲就会不停夸奖和鼓励她,这让赵志纯从小练得一双巧手,缝缝补补有模有样,针脚也越来越整齐。

“那时候干活总受表扬,一次能高兴好几天,也更愿意干,现在想想,可能是帮大人们省下工夫干别的……”赵志纯说。

言谈中,她总会笑得合不拢嘴,虽然儿时生活艰苦,但缝缝补补中,赵志纯不嫌累,也不觉得烦,而是乐在其中。

一针一线里,藏着年幼的赵志纯对手工活的最初启蒙。

赵志纯展示自己的针线活。

工人变成手艺人

十几年缝出“果蔬园”

得益于儿时的锻炼,参加工作后的赵志纯,也是个能工巧匠。

她告诉记者,在铁路配件厂工作的几十年,她干过车床工,也干过炊事员,还当过工会阅览室的管理员。“当时的工作很多都依赖手工,稍有不慎就会有偏差。”赵志纯说。靠着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赵志纯被评为二级技工。

退休后,赵志纯偶尔会在家里做针线活,比如给自己缝一件背心,给孙女缝件棉袄。一天逛菜市场时,赵志纯看到五彩辣椒摆在摊位上,色彩明亮,很是喜人。

“我能试着用布缝一个吗?”一个念头从赵志纯脑海中闪过。于是,赵志纯经过反复观察,利用家里的零散布条,手工缝出一个辣椒,摆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随后,但凡来赵志纯家中做客的人,都连连称赞这个辣椒像极了真的。不久后,赵志纯又手工缝制了一个西葫,去给邻居家送报纸时,她把西葫芦和报纸夹在一起,邻居见到她时奇怪地问,“今天去菜场买菜了吗,怎么还买了一个西葫?”

“我自己用布做的!”赵志纯笑着回答。

有了这两次肯定,赵志纯坚定了自己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十几年来,她用手中的针线,缝出了辣椒、南瓜、茄子、大葱,也缝出了苹果、柿子、西瓜、甜瓜……累计有六、七十样,300多件,一一摆出来,宛如一个真假难辨的“果蔬园”。

赵志纯制作的布艺果蔬作品,栩栩如生,真假难辨。

1:1还原果蔬原貌

把技艺带进课堂

“这些布艺作品看着简单,但每一个都有很复杂的工序,绝不是一日之功”。谈及制作布艺果蔬的门道,赵志纯打开了话匣子。

据她介绍,做布艺果蔬需要选布、染色、缝制、填充等多个步骤,花费的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为了让果蔬的样子更加逼真,她会先买菜,观察它的纹理、构造和配色,然后量出蔬菜的尺寸和高度,再1:1画出不同角度的实物图纸,对照进行制作,在整体成型后,用珍珠棉填充,最后染色。

“早期我用纯植物来染色,比如洋葱皮可以染紫色、柿子蒂可以染棕色,但只能上色,没有瓜果的光泽,后来尝试过染布的染料,现在都是用丙烯颜料上色,既方便又有光泽,颜色也更丰富。”赵志纯说。

2019年,赵志纯成为济南市槐荫区区级代表性项目布艺果蔬制作技艺传承人。从那以后,赵志纯的生活更充实了。因为她想让更多人看到布艺果蔬的魅力,体验到手工针线活带来的乐趣。

“我去参加展会时,经常有人问我东西卖不卖。我这些作品从来不卖,制作它们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起来也开心,只要有人想学,我愿意教。”赵志纯说。

2020年以来,赵志纯开始在济南多所学校里开设布艺课程,累计授课学生100多人。

赵志纯(右二)给孩子们上课。

“现在的学生都没有基础,我就从基本的针法开始教,练好了基本功,想做什么,自己动手就行。”谈到教课过程,赵志纯精气神十足。

一针一线、几块碎布,在赵志纯的手中变得生动鲜活。她说,只要自己还做得动,就不会停下手中的针线。

而谈到技艺的传承,赵志纯笑着对记者说;“希望有人传承,但我这个手艺制作工序慢,不好解决温饱,咱不能硬给年轻人指一条不赚钱的路子吧……”

话音刚落,赵志纯低头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手中的针线穿过白色布条,留下又一个整齐的针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兰姬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