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说说我们家乡的婚礼习俗

 

“终于等到了你,还好,我没有放弃。”大美女张馨月尝尽了无数艰辛,终于等到了呵护她一生一世的亲密爱人……

而每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无数浪漫风情,甚至“狗血”的结婚场景,多数是在酒店、花园、教堂,抑或是在海边等处。新娘子无一不是满脸幸福地挽着她的亲密爱人,款款走进送福的人群,比花儿还要美的新娘,集万千宠爱为一身……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老一辈的家训。以前叔父、婶子他们那一代人的相识、相知,都离不开媒人,这是男女双方从陌路到相识、相爱的“花媒婆”。当男女双方到了适婚年龄时,男方可郑重地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也意在第一步的撮合。

媒人施施然地来到女方家提亲,总会喋喋不休地细述着男方的个人操守、家庭背景、婚后的生活规划等等,不一而云。大多是谬赞和夸大的话,切不可全信,必要时,还得实地去“考察”、验证一下 。至于诸如男孩的脾气、女孩的秉性,则需要通过更长时间的缜密 “侦查”,才能够辨伪去妄,达到去除“泥沙”的“终极使命”。

在我们老家安徽淮南,时至今日,还有一部分人靠“世袭”着媒婆这个非正规的“职业”,以此来发展“二产业”。这是一小撮脑子贼灵光、总喜欢用上嘴皮不断鼓动下嘴皮的“能人”。这些人经常会浓墨重装地出席在各类形式不一的婚宴上,以此来彰显她们的“皇家权威”。

在我们历史文化极其悠蕴的淮南城,即便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家里的尊老,也会千方百计地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保媒”。“保媒”又称“红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月下老儿”。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即是平息男女双方的“互掐”,如果侥幸碰上男女双方都不挑剔的主,那基本上就没他们什么事请了,可以拿着厚厚的一沓红包,去一旁独乐乐了。

男女双方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待相处融洽后,就要着手办理订婚手续,在我们家乡俗称订婚为“看门头”。具体的操办事项主要是在“看门头”当天,由男方在庚帖上详细记载着男女双方的各自姓名、生辰八字,以及双方父母姓名的喜帖,最早的庚帖还得写上祖宗三代的姓名,间或备办订婚彩礼,遂请媒人送至女方家中。女方家中必得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在订婚的当天去男方家里,实地考察一下男方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借机拜会一下男方家里的亲戚友人,俗称为“看媒”。

现在我们老家订婚的礼节也有所简化,但“庚帖”这一项却还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习俗,做为一种古文化的悠悠余蕴,在岁月的长河里久久地沉淀了下来。

订婚之后,假以时日就是下聘礼,男方家便择吉日正式向女方家馈赠彩礼,这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礼节。礼品分“干礼”和“非干礼”。“干礼”是彩金(现金、黄金)和新娘衣物,“非干礼”即指猪肉、鸡、鱼、糕点、糖等主副食品。

“干礼”和“非干礼”的量多量少问题,各地都有讲究,不一而足。现在网上所说的“万红千紫一片绿”,外加“一栋不动”等等,都是网上故意夸大其词的种种炒作。在实际生活中,这类“重礼”并不多见。在我们老家,不管男方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拮据,“非干礼”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男方家还必须备上缝制被子用的被里、被面,由女方家请当地父母双全、儿孙满堂的人来缝制,意思也是祝福一对新人在婚后能够幸福和睦,长相厮守。

婚礼当天,新郎迎亲时,每过一村庄,必须燃放鞭炮,各地的习俗也莫过如此。新郎到达女方家门前,女方家要紧闭大门,于是男方家人一边燃放鞭炮,一边用红纸包礼金从大门缝中源源不断地塞入,催女方家开门。如女方家仍不开门,则继续燃放鞭炮、塞红纸包,直至大门完全打开为止。此项风俗的寓意是以此来抬高新娘的身价,并非索取钱财;现在网上很多地方都有刻意为难男方家人的恶俗,在我们老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需新郎在接新娘时准备好足够多的红包就行了。

在女方家开门时,新娘需脱下旧衣服及旧鞋袜,换上婆家送来的新衣、新鞋,这是大红的吉服。另外在新娘出门时脚不能踩地,需由女方的哥哥或弟弟背上车中,并在车下放一块“步步高”,又称“垫脚糕,”意思为步步高升的吉意。

在如今时间是“金”的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当中,慢慢地各地的婚礼习俗都被大众化了,被漠视了。但那些古朴但却寓意深远的习俗或者礼节,却不容被沧桑的岁月无情地抹去。因为它们宠辱不惊地传承着我们伟大民族的一种悠久历史底蕴,是中华儿女可以拿来果腹充饥的天然精神食粮。

图片来自网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