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高分辨率+视频防抖,大底运动相机实测与解析

 

好久不见,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暂时失去了携带单反无反出门的欲望,只想随手抄一个小机器,不用背包,不成束缚。此前我一直在使用索尼RX0 M2,说实话这是一台让人很纠结的机器,首先它的优点是集成度确实很高,体型非常小巧,且无需外套辅助就能实现完全的三防,同时还自带翻转屏,VLOG起来也更容易,套装附带的手柄操作也很简单直观,当然能通过APP实现手机端的远程拍摄。一英寸底延续了索尼无反的功能理念,画质表现很不错。

但它的不足也很明显,我知道它的定位不是运动相机,但它最直观的竞争对手就是运动相机,毕竟它也有VLOG的属性,这样一来它既没有光学防抖,数字防抖算法也很简陋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与此同时索尼全系相机通用的最高4K 30p视频规格在当下来看显得有些保守,想要60p就只能输出全高清,局限性较大。不过传感器堆栈DRAM的设计使其具备了最高1000fps的硬件级40倍慢动作视频算是一个趣味看点,但说实话,就日常拍摄来说RX0 M2并不能让人特别满意。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再另行入手一台随身小相机,最好是能在尽量保持RX0 M2优点基础之上的升级,尤其是防抖的升级,在一番选择之后,我入手了这个小家伙:

是的,我买的是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为什么不买全景版?因为我已经有Insta360 One和看到Qoocam 8K两台全景相机,全景相机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为求视角而妥协细节,想要改善这个不足就只能上大底+高分辨率,但这又会对成本、芯片算力以及软件优化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很难两全。除此之外全景相机必须搭配延长杆使用才能保证效果,与低调便携的初心不符,再加上我本身的述求是相对较高的画质再加上出色的防抖,所以像GoPro Hero8这种小底运动相机也不在考虑范围内,如此一来,剩下的结果也就基本只有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

先看我最关心的,这小东西的防抖和画质效果出色么?先看个GIF吧,也就是我之前发过的视频:

有没有一种上稳定器的错觉?但事实上这就是手持状态下边跑边录的直出效果,而且因为移动延时模式其实拍摄的也是视频,所以同样能启用防抖,效果相当出色。实现这种数字防抖的方法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虽然是单镜头,但并不是像RX0 M2的等效24mm,或其他常规摄影镜头那样的直线投影镜头,而是选择了引入桶形畸变以增加视角的等距投影鱼眼镜头,所以拍摄的内容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畸变:

当然,可以在拍摄时或拍摄后手动选择数字裁切比例,以实现不同的视角,但不能像全景相机那样重新映射投影模式。

第二步,裁切对角线鱼眼镜头的中心部分用于成像区域,剩下的部分区域则用作数字防抖的补偿区,14.4mm等效焦距对应的就是超广角成像区域,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开关防抖都看不到视角变化的原因。在所有分辨率的30p帧率下都能实现14.4mm超广角。

但4K、2.7K 60p和全高清60p/120p需要进一步裁切,这应该是受高帧率补偿数据限制所致。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它的视角基数够大经得起裁切,毕竟4K 60p不仅画面更顺畅经得起更高倍的慢动作减速和后期画面裁切,利于实现电影质感的变速效果,实用性很高。

第三步,建立有效区和补偿区之后,机身运动数据就交由六轴陀螺仪来提供,准确来说六轴陀螺仪分为XYZ三轴旋转和三轴加速,在无人机和全景相机上属于标配:

陀螺仪会以一定的采样频率进行工作,通过采样点之间的数据差获取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数据,从而在补偿范围内实现画面一致水平和稳定效果。对民用成像来说,陀螺仪精度并不需要特别高,再加上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视角很广,补偿量容错率高,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且Insta360 One R也把陀螺数据写入到了视频文件当中,因此在PC端应用程序里可以手动选择开启或关闭防抖,能够非常直观地让用户看到差距,也算是一个提高种草率的小手段。事实上目前的主流运动相机,比如GoPro Hero系列也均采用了这一逻辑的数字防抖策略,也确实有很高的实用意义。

那么,看到这里我猜各位可能在想:这种后期防抖算法,普通相机拍摄的素材有办法模拟么?

答案是可以有!只是后期模拟防抖有一个比较大的限制就是没有陀螺仪数据,不能脱离图像进行盲补,只能依赖图像识别来进行稳定,所以对素材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图像内容需要囊括一定的纹理细节以便软件进行跟踪分析,除此之外拍摄视角要尽量广,方便后期裁切,同时也要尽量高的拍摄分辨率来让裁切后的素材不至于细节太差,还需要保证快门速度足够快以避免出现帧间拖尾。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实现较为稳定的输出效果:

左侧为手动后期防抖,右侧为陀螺仪数据防抖,可以看到其实效果也还凑合。实现后期防抖的软件方法有很多,最终输出效果大同小异。当然,因为需要对图像再次裁切,并且因为并未按照正确投影方式来进行校正,所以直接套用Insta360 One R拍摄的素材进行手动防抖会因为透视的变化导致畸变位移等小问题,如果是对直线投影镜头拍摄的画面进行后期稳定,也会出现透视偏差,当摆动幅度较大且需要较强稳定效果时这是一个挺无解的问题:

但瑕不掩瑜,因为在一定条件限制下通过后期手段,普通相机拍摄的素材也能实现相当不错的稳定效果,但相较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机内防抖一键直出且很出色的效果,门槛差别一目了然,大家只需明白道理即可。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的视频拍摄模式基本上都只有全自动和全手动,Insta360 One R也不例外,缺乏快门优先模式意味着在强弱光变化的场景下,很容易出现弱光环境快门过慢,从而形成帧间拖尾甚至抖动。它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弱光防抖模式:锁定快门速度下限在360度快门角,也就是帧率倒数的位置,比如30p视频就是1/30秒,曝光不足就强拉ISO来支撑,所以在弱光防抖模式下处于弱光环境时它的噪声就会明显增加,但相对于画面抖动而言影响显然要小很多。

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视频最高分辨率是5312 x 2988的5.3K,接近1600万像素比3840 x 2160 4K的829万像素明显更高,帧率最高为30p,可选25/24p。不过注意,手机APP最高只能输出4K,优点是可以直接APP内剪片并使用自动色彩增强优化功能输出,省去了在PC上折腾的麻烦,适合社交媒体分享。而且不得不说在APP功能全面性这方面,运动相机厂商确实要比索尼这种上游企业要可靠得多,RX0 M2的数字防抖甚至需要一个单独的APP来做,关键是效率还不咋地……

如果是用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拍一些相对严肃的商业片或纪录片,需要5.3K全分辨率输出,就得导出视频文件到PC端的Insta360 Studio应用程序进行渲染导出,手机端的功能全都有,渲染效率与CPU、内存和GPU性能正相关,可输出最高200Mbps码率的H.264/H.265/ProRes 422编码文件,然后再使用第三方后期软件自行调整。并且它支持Log模式,可提高后期色彩和宽容度调整空间,从专业性来说已经算是能做到的极限。就画质上限来看,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既能凭更高的分辨率细节表现强于RX0 M2,也能以更方便的手机端APP快速出片,实用性确实更高。

特色视频功能方面,星空延时算是其中一个,简单来说就是低ISO、长曝光再加上机内算法自动优化,可拍出星轨效果的延时视频。但因身居饱受光害侵扰的钢铁森林之中,暂时还没有机会尝试这一功能,待有机会的时候我会补一个视频奉上,到时候再来详细点评一下这项功能。

机内麦克风值得单独说几句,收音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人声增强效果比较实用,在不是特别嘈杂的环境下可以起到提高人声并压制低频噪声的目的,环境降噪就是简单粗暴的高通滤波,会让声音时有时无,可用性相对一般。但总体来说,大多日常拍摄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可以不使用外置麦克风,但要注意哪怕是轻微敲击延伸杆也会被收录进去形成突兀的噪声,使用时要小心。主要以对话为主的视频内容可以无线连接AirPods或RODE Wireless Go等无线麦克风来实现收音。除此之外支持语音声控比较好玩,只要普通话别太塑料,它都能比较准确地识别指令。

静态照片就相对没啥优势了,虽然它有多帧夜景和9帧包围HDR功能,但这对于现代手机来说也是标配,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它与iPhone 11的夜景模式,除了广视角之外并没有什么优势,反倒容易因为帧间配准的问题造成模糊:

而且手机还有大量第三方APP加持,效果选择面更广,1900万像素也很难说有分辨率上的优势。虽然理论上因为镜头尺寸限制更小,且传感器尺寸依然还是有一点点优势,所以DNG后期上限还是比手机更高,但这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手机的使用方式,而且要说后期空间也达不到同价位APS-C无反/单反的高度,所以就不再多作评价,还是全力拍视频吧。

操控方面,Insta360 One R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主要分镜头、机身和电池三个部分,其中机身可以正反双面安装以实现屏幕朝向的变化,但因为它很多时候也需要配合延伸杆使用,而连接延伸杆就需要通过外壳套,而且只有配合外壳套才能实现5米裸机防水,所以这个组合大多数时候也是刚需,这意味着一英寸版每次翻转屏幕都需要先旋下镜头前保护组、拆开外壳套、取出相机、拆下电池、分离机身和镜头、旋转机身,再反向上述步骤装回去……从调整取景角度这方面来看,不如RX0的翻转屏来得方便,但如果买了全景+大底的全家桶,这个设计总体还说还是很方便的,比较有创意。

说了很多优点,接下来谈谈不足,机身屏幕虽小,但支持触控,比采用物理按键的RX0 M2要直观一些,不过装上外壳后按键会变得很硬,需要比较大力去按压,而且它从按下录像键到正式开拍还有那么1秒左右的时间差,对抓拍不是特别有利(各位常拍熊孩子的老父亲应该明白快速抓拍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机身触控界面的人性化设计还可以再加强一点,有的参数比如手动模式的快门速度选取并不能滑动选择,而需要点触,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在那滑了半天也滑不到我想要的参数,差点炸毛……但切换拍摄模式的时候,又可以滑动选择视频、照片或延时……操作手势尽量统一会更友好。除此之外也希望关机时可以记忆当时的拍摄模式,否则每次重启都会回到照片模式然后手动调回视频模式,本来开机时间就相对不算快,如此一来就更容易丢掉抓拍时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设计: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采用的是超焦距固定对焦,没有自动对焦,这个设计的好处是无论怎么拍视频都不会有呼吸效应,但问题是它的景深前沿在40cm开外,这一点就明显不如有自动对焦且对焦距离近至20cm的RX0 M2,可参考下列对比图:

上图为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取窄视角拍摄原图及100%放大,印刷文字因未在焦内所以处于虚化状态。下图则是RX0 M2以相同的机位进行拍摄的样张及100%放大:

事实上这个位置也并不是RX0 M2的最近对焦位置,它还可以拉得更近。考虑到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的超广视角会拉远视觉距离,这意味着拍摄人与物时,有时会不经意就处于近距离拍摄状态,从而陷入主体不在景深内的窘境,所以需要驻留在近景位置的拍摄要尤其注意,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拍完回家才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小品、微距等主题都与它无缘,而且在拍摄VLOG时也需要配合延伸杆且选择合适的广视角,这样至少在视觉上能够明显缓解可能存在的失焦问题。其实我倒是希望Insta360能出一个贴附在前组,或者直接可替换前组的外挂近摄镜,一个凸凹胶合正镜组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费事儿。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来看,我对Insta360 One R一英寸版总体是挺满意的,虽然它的体型比我想象中大了一些,揣在裤兜里会有点硌大腿,但出色的防抖和出片效果足以弥补这个小小的不足。而且它也具备了较强的防水防摔特性,虽然不像RX0 M2那么夸张但日常使用绰绰有余,作为一台随身视频机毫无压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