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AI赛道的前路:骨科机器人+智能制造“两架马车”引领产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类政策的驱动下,AI医疗机器人在近两年来呈现突飞猛进之势,探索孵化出了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多种用途的产品,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医疗AI也因为AI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的形成而不断延伸,构造新的市场增量。
国内AI医疗机器人相较于国外发展较晚,大部分市场份额由国外企业所占据。近几年间,在政策扶持、AI技术不断发展迭代的背景下,相关产业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手术机器人、以及AI定制化制造成为国内业界的破局方向,并有望借此打造领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蓝海市场。
手术机器人蓝海风帆已现 赛道前途大有可为
手术机器人包括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等。由于市场认知程度高、临床需求强烈、技术领域已相对成熟,已成为AI医疗机器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骨科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目前AI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AI在骨科的应用主要为骨科关节医生提供覆盖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定位和术后随访。
手术机器人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制图
以长木谷医疗和天智航为例。长木谷医疗的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术前可以提供最佳的智能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实现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精度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等问题。
天智航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天玑1.0、2.0可以实现多模影像配准、患者实时跟踪、路径自动补偿等,运用独有的入钉点及钉道计算智能算法,可达亚毫米级别的临床精度。临床数据显示,运用天智航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可以提升30%手术效率。
事实上,按照刊《SCIENCE ROBOTICS》对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的划分,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多数产品仍没有任何自主化,包括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但是,手术机器人从自动化辅助阶段向任务自动化阶段过渡的发展趋势及其临床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2020年天智航的上市更是给了资本充分信心,整个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融资过亿事件不断,2019-2021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完成了融资31起,2021年长木谷一年内就完成了两笔亿元以上的融资,可见资本对该赛道企业成长预期非常高,随着资本不断注入,行业发展也受到极大推动。
AI对于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的作用同样丰富。以睿心医疗为例,术前阶段,AI和CFD流体力学支持下的CT-FFR中能够为泛血管介入手术提供详细的血管信息,预测手术方案成功率,进而指导虚拟术前规划;术中阶段,AI能够实时判断漏检、误检、心血管耗材放置的不匹配等问题,帮助医生以更大概率完成高质量的手术,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检测与治疗,实现血管介入全流程的优化。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目前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关注度不高,2019-2021年赛道融资额仅占手术机器人整体融资额的5%左右。
但是凭借AI技术,实现从诊断向治疗跃进却是眼下赛道发展的趋势之一,睿心医疗、科亚医疗、博动医疗均由AI支持CT-FFR起家,冠心病指南建议的常规诊疗流程也是心血管AI企业布局扩展的过程,最终实现冠脉介入精准诊疗闭环的建立。
“AI+机器人”重塑口腔医疗新业态 单品生产时间缩短90%
在我国审慎性医疗器械注册原则下,医疗器械产品迭代速度较慢,对智能制造需求较弱,但仍有部分定制医疗器械因AI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如隐形正畸、足脊健康、康复辅具等产品。
以隐形正畸为例,国内错颌畸形整体患病率高达74%,而目前正畸病例仅300万例左右,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测算,渗透率仅约0.3%,且接受治疗的310万病例中,仅有11%的人使用隐形矫治器,未来的存量空间巨大。
就中国的隐形正畸市场而言,需求端潜力巨大,存量尚未真正释放,而增量已日趋加速。与此同时,患者对于口腔市场的需求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悄然迭代,口腔服务已逐步由治疗修复转向美容和快速消费品为主。
面对医疗器械的高定制需求,将智能制造与AI相融合,无疑成为了最有效的破局之策。微云作为一家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为技术核心的国际工业AI集团公司,已率先在口腔医疗领域已经实现了AI机器人垂直场景落地。
微云以其核心AI算法为智能决策,以自研机器人为精准执行,构建技术闭环和产业闭环。资料显示,微云人工智能自研口扫可以在2~3分钟短时间内完成全口扫描,口腔现状3D立体呈现并时时传输到云端大脑上,基于云端百万用户数据和核心算法,通过AI运算模块智能模拟正畸效果生成数字化正畸方案,形成微米级的高精度、高效率、大规模的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
对比来看,微云的AI智能制造方案完美解决了牙科行业的服务和产品交付高度个性化,而传统生产工艺在交付精度和效率上得不到保障的行业痛点。
据了解,通常需要300-500人的工厂才能完成的订单,微云只需要数十人。智能工厂可在48小时内完成产品交付,单品生产时间缩短90%,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3,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对海内外的医疗AI普适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AI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结合机器人生产的模式也为“AI+医疗机器人”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发展理念。
写在最后
整体而言,AI与医疗机器人的结合无论是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经营模式层面,都仍处于前期的探索阶段,然而其带来的生产、临床价值却已真切地体现在人们眼前,未来随之产生的市场难以估量。在这片广袤的蓝海中,国产企业能否同风而起,打造出AI+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