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软腐落果危害大,这样防控才有效
学农技、找专家、问病害,关注“农百通”头条号,学习种养殖技术,专家在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疫菌褐腐病是柑橘上比较常见且危害较重的一种真菌病害,一般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生,前期以侵染枝叶、树干为主,后期病菌上果,病果软腐,大量脱落。
九月开始,此病进入高发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极易爆发成灾,在此提醒各位果农要注意防控。
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幼嫩梢枝(称为苗疫病)、树干(称为脚腐病或裙腐病)、果实(称为褐腐病或疫腐病)。
苗疫病
被害枝梢和叶片呈沸水烫状枯死,病斑不定形,淡褐色至褐色,潮湿时,病部有少量白色霉层,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部是否滋生小黑点。
脚腐病
一般危害主干的根颈部位,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基部树皮腐烂,具较强刺鼻酒糟气味,并流出褐色胶液。
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天气潮湿时,病部扩展快、皮层腐烂,并向根颈四周扩展,当根颈腐烂环割整个树干基部时,引起植株大量异常落叶,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
褐腐病
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病菌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以后呈水浸状软腐,果实很快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和土壤。
果实主要发病时间在九~十月,气温高,闷热并暴雨或连续两天下雨即可发病。疫病菌最不喜阳光与干旱,天气放晴后,日照处之病害会立即停止蔓延。
此外,以下情况易导致该病大爆发: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挂果偏多、果实下垂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低洼果园发病重;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果园发病重;近成熟的果实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同时果园操作时避免损伤主干,及时除去树盘内杂草。
挂果量大时用竹杆支撑橘枝条,尽可能抬高枝条,避免病菌借风雨侵染果实。
果园注意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
减少病原菌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因此冬季清园必须干净彻底,要把树体上病斑、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等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在冬季进行全园深翻晒土、调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病源。再结合铲除性病菌杀菌剂处理,降低第二年的侵染病源。
生长期及时摘除染病果和落地果,集中销毁,防治再次侵染。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农百通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