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西方禁止中国人吃海鲜之后,又不许我国吃大米?他们到底想干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从古代到今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保障。大米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突然被西方国家不允许吃了,这一说法出来在国人眼就显得中十分可笑。

境外组织还曾花巨资做所谓的“环保”,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名,不许中国人吃海鲜。而对于不让中国人吃海鲜这一个言论,也是非常的滑稽可笑。

西方国家喜欢用海鲜制品、豆制品补充能量,且历史悠久,为何作为发达国家不自我进行抵制?西方国家都可以吃海鲜类的食品,为什么中国人就不可以食用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小疑问,来了解一下事情发生的起因及背后的目的吧!

因何不许我国吃大米?

事件的起因是2021年八月《Nature》杂志发布的一篇文章,文章为名字叫做《中国多吃土豆会有什么影响?答案可能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其中心思想就一个:中国人要把土豆当主食,中国人不要吃大米了,这样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说到这里,小伙伴们都有疑问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吃大米有关吗?这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一个打着环保的幌子,目的就是给我们国家添堵罢了!

除了不许中国人吃大米之外,在此之前,还有不许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事件!可中国人使用筷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色。所以当年瑞典17岁的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在演讲中以森林会遭受破坏为由呼吁中国民众放弃使用筷子,就惨遭翻车,因为她的这些行为不像号召,更像是在哗众取宠。

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寿命往往很长,且造价比西方的餐具更低。同时中国使用的筷子原料大多都是竹子。相对于树木,竹子的生长周期短,存活率更高。且中国对于树木之类的使用,从来都是取之有度,因此,中国人使用筷子而导致环境遭受破坏,这种言论就显得十分可笑无零头。

而在为什么不许中国人吃大米的问题上,主要是说水稻在种植的时候后释放出强效温室气体——甲烷。可任何绿植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这些气体,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将地球上的绿植都拔除呢?

我国研发水稻,主要是想解决人类积弱积贫的现状,让全世界的贫困人民能够吃饱,能够有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吃,可谁知米饭竟被抨击为是温室气体的推手!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的梦想就是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让人类能够穗下乘凉,吃饭无忧。可不让中国吃米饭,不种植水稻,世界文明也将倒退数百年

所以,这就真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不吃米饭真能解决碳排放量问题?减少碳排放量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好处?接下来,我们继续说道说道!

粮食碳排放问题

关于碳排放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即使中国人不吃米饭,这个问题也不能够得到解决。而西方国家能够说出这么无耻的言论,除了给中国添堵之外,最重要的无非是有利可图。

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因此在世界碳排放总量上,中国早成为了碳排放总量的第一大国。西方利用大米通过舆论给我国施压,主要还是粮食其实有一个碳汇功率。根据学者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都具有净碳汇功能

而随着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粮食碳汇功能越来越明显,就阻碍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如我国大量种植水稻,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可以增加碳汇,实现低碳减排。而一旦我国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不仅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够让西方国家的粮食产物出口,实现经济效益。

另外除了碳汇问题,我国减少种植水稻后,不进口购买粮食作物的话,就会直接在国内产生粮食危机,最后引发社会动荡,也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

碳排放问题,是随着工业化时代而来的,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连碳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何况是碳排放。所以,关于碳排放增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业生产。虽然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大了,但是粮食作物的碳排放量在工业生产面前,还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碳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西方国家不能在享受了工业福利之后,就将责任推卸到我国。我国作为一个大国,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扛,但不该背的锅绝不背

说完了粮食作物碳排放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聊聊关于碳排放问题,我国做了哪些措施呢?我们又该如何实现碳排放与经济效益同步呢?

碳减排与经济同步发展

想要实现碳排放和经济效益同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粮食作物碳汇产品交易中心。实现粮食作物输出,做到有意识进行减排,并在社会和企业中进行低碳减排宣传。同时建立粮食作物碳汇产品拍卖机制,让人人都能感受到低碳减排的好处。

其次就是利用循环经济进行节能低碳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人类对会产生污染物质的能源的使用。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垃圾的堆积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而利用循环经济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理,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还能够维护生态环境。

然后就是企业改善产业结构。以前为了谋求经济效益,生的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而现在这些问题堆积,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些问题,因此为了保护资源与生态,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实现经济效益,也能够让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的产业减少排放,做到节能减排,实现经济效益与减排的双重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构建低碳生活试验区,探索低碳生活模式。并植树造林,利用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通过光合效应来转化二氧化碳。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替换污染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化发展,让人类的道路走得更长远!

参考资料:

过量碳排放的危害及措施.李超.北方环境.2012-08-28

浅谈我国碳排放的危害及对策建议.杨璐.中国外资.2012-06-25

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师帅;臧发霞;池佳.理论探讨.2021-03-15

粮食作物碳汇产品交易的博弈分析.李颖;姜东晖;李怡珂.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30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碳减排措施探讨.高秀春;任伟;王国平.纳税.2017-10-01

作者:斯薇 校稿编辑:小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