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代表建议: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袁洁)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但其“充电难、充电慢、充电不安全”问题逐步显现。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带来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建议,以期在更好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同时,消除安全风险。
张志勇提到了一组数据:2021年,由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1.8万余起,死亡41人,受伤157人,特别是“人车同屋、人电同屋”造成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对此,国家和地方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维修、改装、停放、充电行为。各地还建设了大量智能充电桩、换电柜等设施,为解决入户充电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经过调研,张志勇发现一些地方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和引电难度大、成本高,智能充换电设施尚未形成网络化效应。他建议将智能充换电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简化报批报装审批流程,开放市政、绿化、街道等公共空间,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网络布局;出台或修订有关建设标准,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时,必须规划出一定数量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地点,并部署智能充换电设施,解决居民无处充电难题”。
而选址难、入场难、电费高问题,也使得企业运营成本远高于设备折旧成本,从而推高了百姓使用成本。因此,张志勇建议加大财政等政策支持,推动各级政府参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对智能充换电建设运营企业给予建设和运营专项补贴,将引电纳入直供电范畴,优化税率适用标准,降低企业的建设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快网络建设,实现居民平价充电、换电。
张志勇还指出,目前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标准、规范尚不完备,运营企业良莠不齐,在设施运行、平台建设、运输存储、技术规范、运营维护等方面差异很大,且缺乏统一监管,“行业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他认为应加快制定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智慧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规范,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运营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管平台,将各运营企业充换电运营平台统一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确保建设、运营质量。
此外,各地虽已对楼道充电、飞线充电、居家充电等违规充电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但这些显现仍普遍存在,在张志勇看来,居民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对此,他建议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加强安全宣传,引导市民关注智能充换电的安全性、便利性,使得智能充换电解决“充电难、充电慢、充电不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责任编辑: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