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脐橙“水肿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它叫做疫菌褐腐病!
近日,有湖北的果农反映,今年的脐橙普遍感染了一种奇怪的病害,当地人称其为“水肿病”。
病果病部如同开水烫过一般,而且落果相当严重。一筐一筐的捡,一筐一筐的倒。
通过对病果症状的观察以及果农的相关描述,我们判断这“水肿病”实际上是柑橘近年来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疫菌褐腐病。
除去橙类,在柚类及及时采收的早熟蜜桔上往往受害也比较重。而今天气候条件异常,长江流域柑橘产区在9、10月份一度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给病菌的侵染创造了绝佳条件,以致于其大面积爆发。
认识疫菌褐腐病
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幼嫩梢枝、树干、果实。根据受害部位不同,也被称为苗疫病、脚腐病、褐腐病。
苗疫病
图片来源:卢文彝
被害枝梢和叶片呈沸水烫状枯死,病斑不定形,淡褐色至褐色,潮湿时,病部有少量白色霉层,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部是否滋生小黑点。
脚腐病
一般危害主干的根颈部位,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基部树皮腐烂,具较强刺鼻酒糟气味,并流出褐色胶液。
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天气潮湿时,病部扩展快、皮层腐烂,并向根颈四周扩展,当根颈腐烂环割整个树干基部时,引起植株大量异常落叶,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
褐腐病
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图片来源:小桔灯作物科技
病菌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以后呈水浸状软腐,果实很快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和土壤。
果实主要发病时间在9~10月,气温高,闷热并暴雨或连续2天下雨即可发病。疫病菌最不喜阳光与干旱,天气放晴后,日照处之病害会立即停止蔓延。
此外,以下情况易导致该病大爆发: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挂果偏多、果实下垂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低洼果园发病重;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果园发病重;近成熟的果实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同时果园操作时避免损伤主干,及时除去树盘内杂草。
挂果量大时用竹杆支撑橘枝条,尽可能抬高枝条,防止病菌借风雨侵染果实。
果园注意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升植株抗病性。
减少病原菌
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源,因此冬季清园必须干净彻底,要把树体上病斑、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等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在冬季进行全园深翻晒土、调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从而减少病源。再结合铲除性病菌杀菌剂处理,降低第2年的侵染病源。
生长期及时摘除染病果和落地果,集中销毁,防治再次侵染。
药剂防治
9月份开始应喷施保护性药剂,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霜灵·锰锌等,特别是雨前雨后要及时用药,重点喷施中下部果实。
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则使用咪鲜胺+乙膦铝或者乙磷铝+代森锰锌,5天一次,连续2次,基本上能够控制病情蔓延,其中乙膦铝可以和恶霜灵、甲霜灵、疫霜灵药剂进行轮换使用,同时防治炭疽病。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转载时请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海精灵生物刺激剂
治理柑橘生理黄化,养根壮根生根,激发柑橘潜力!
如需购买,请点击下面的蓝色文字“了解更多”,也可以领取试用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