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为何不装备盾牌,要双手用刀和铠甲足够好的说法都错了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字数:3717,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纵观世界各国兵种,盾牌兵和长枪兵可以说几乎是各个国家的标配,比如罗马的剑盾手、中国的刀牌兵、非洲还在狩猎狮子的部落勇士,甚至于还在使用石器的美洲阿兹特克美洲虎武士,以及大洋洲还在使用木棒和鲨鱼牙齿的毛利人都在广泛使用盾牌。但是我国的邻国日本却一直没有发展出成建制的盾牌手,有人说是因为日本大铠的肩甲就是盾牌,日本人只是把盾牌穿在身上,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毛利人的盾牌
准确的说日本并不是没有盾牌,而是没有专门使用盾牌和武器的盾牌兵。早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就有出土过当时的盾牌,但是日本的弥生时代早期还在使用石器,后期中国移民来到日本带去了冶铁的技术,那会的日本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自然谈不上成建制的盾牌兵
到了火枪都出现的日本战国时代,也有双手握持的盾牌,但这种盾牌更多的只是作为类似工事一般的掩护,而非近战肉搏的武器。所以虽然日本并非没有盾牌,但是可以说日本是没有专门持盾冲杀的盾牌兵的。这种明显与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盾牌手不同的奇怪军制,一直以来都会有人感到好奇,为什么日本不发展盾牌兵?
▲日本大铠
网上有一种论调是日本不发展盾牌兵是因为日本大铠的肩甲十分宽大,日本武士把肩甲作为盾牌使用,因为盾牌穿在身上,所以不需要手持盾牌,只需要双手持刀,这样解放了一只手,双手持刀的力量显然比单手持刀更大。而等到战国时代火枪的流行,自然就不需要盾牌了,大铠也变为了当世具足。
▲西班牙剑盾手
这种说法有个很大的逻辑漏洞就是:同样火枪流行时期,欧洲依然有剑盾手,西班牙剑盾手是非常著名的,而那时西班牙剑盾手甚至还穿板甲。所以无论怎么看,16世纪的钢板甲肯定要比13世纪的大铠防御力更高,没道理16世纪的钢板甲穿在身上还需要拿盾牌,13世纪的大铠穿身上就不需要拿盾牌了。
我们可以看看大铠的正面,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盔甲都有收腰设计,这是为了让腰部肩负一部分盔甲重量,让肩部负重减轻。但是大铠没有收腰设计,这就导致了整副盔甲的重量实际上都压在肩膀上。这就意味着穿着大铠实际上很难使用双手刀去作战,因为肩膀太累了,受到的束缚也更大。
不仅如此,还有个更直接的证据,大铠头盔上那对比肩膀还宽的吹反,有那对吹反挡着,如果双手持刀的话,手都举不起来。所以那种日本武士更喜欢用双手刀,而不发展盾牌是因为把盾牌穿身上的论调,明显是错误的。穿身大铠,甚至连最基础的的日本剑道的上端下劈的动作都做不出来。
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大铠这种盔甲两侧的防御远比正面防御高,正面咽喉、胸口两侧以及腋窝这些要害居然全都没有防护,这在近战中简直是送人头的盔甲。正面捅刺就能够轻松杀死一名穿着大铠的武士,这显然更不符合把盾牌穿身上去拿双手刀肉搏的论调。
之所以大铠是这种奇葩的设计,是因为当时日本武士打仗并不近战肉搏,当时流行的是一骑讨,开战时两名武士先骑马拿弓箭对射,分出胜负以后下面的足轻才会上前掩杀。而射箭是侧面对敌,所以大铠的侧面防护远比正面严密,而头盔上硕大的吹反也是避免面部中箭的防护。
实际上,与一般人想的那个盾就能用不同,盾牌其实是最难上手的武器之一。相比盾牌来说,双手武器才是最好上手的武器。其次才是长杆武器比较好上手,只是因为长杆武器太长操控性要差一些,所以不及双手武器好上手。
再其次是单手武器,因为单手挥舞对于腕力和指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要比双手握持的双手武器和长杆武器要求更高一些。如果有兵器格斗相关经验就知道,绝大部分新手哪怕拿着比史实武器更轻的软质安全武器,在对抗时都打不了几局手就没力气了。
而最难上手的就是双持武器,不但需要手的腕力和握力足够,还需要两手协调性,如果协调性不好,两只手互相干扰,甚至还不如只拿一把武器。而刀盾也属于双持武器。
很多新手都喜欢盾牌,因为觉得可以避免挨打,但是实际上盾牌因为有使用门槛,在兵击格斗运动中,新手使用盾牌反而会被打的更疼。因为即便藤牌,按照戚继光的《练兵实纪》里的记载,那也是重5斤,明朝一斤大约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五斤约为3KG,一把单手刀的重量一般在1kg左右,3kg的藤牌和刀比,灵活性可是要差很多的。盾牌无法遮盖全身所有角度,而很多新手拿盾牌只想防御,但是根本做不到及时防御对方的攻击。
刀/剑盾的打法就是拿着盾需要主动出击,这样可以在拉近距离后用盾牌封住对方武器攻击角度,同时给自己的武器留出足够的攻击角度在限制住对方武器后攻击对方。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对双方距离需要有足够的控制力,因为冲过头的话,对方让过去,而你收不住,你后背就露给对手了。
新手没有足够的距离感的把控,所以要么冲过头,要么缩在盾牌后面自以为很安全,其实给对方留下足够的施展空间和思考破局的时间。毕竟一面盾牌竖在那里,一条腿露在外面。正常人都知道不去打坚固的盾,直接抽露在外面的腿,而新手根本看不到自己什么部位露在外面缺乏保护,又做不到及时反应进行防护。所以甚至比不上不拿盾,毕竟不拿盾牌有危机感还知道躲闪。
而协调性的问题对于新手就更加致命,只要没有专门练过双持相关技术的新手,没有起码的两手武器协调性,结果全部都是只要能想起来用盾防御,就会忘记自己另一只手上还有武器,而只要用持械手进攻就会想不起来手里还有个盾可以防御。这就导致如果不拿盾牌还能多一点思考余地,打不中还知道躲闪回防,拿着盾牌反而更碍事。
在战争中组成盾阵需要的训练量就更高,需要训练如何持盾,什么样的站姿能扛得住冲击,还需要对下盘稳定性进行专门的训练。双手协调性更不必说,不但需要顶着冲击的同时反击杀伤敌人,还需要考虑的阵型的配合,不能冲出去脱离阵型掩护,也不能后退导致身边人失去阵型掩护。
需要同进同退,而且在遭遇敌人时能够快速组成阵型,这些训练别说古代的文盲士兵,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做到。即便是现在受过完整教育的大学生想要做到令行禁止,快速结阵反应,在战斗中还能保证同进同退,身边人战死能够不受影响的上去补位,那都不是几个月就能训练出来的。
历史上著名的那些盾牌手都是不折不扣的精锐部队,比如使用盾和长矛的希腊方阵,它的组成人员是相当于贵族阶层的公民,而且列入方阵中的矛盾兵,还有大量投石手,弓箭手,投枪手,剑手,这些士兵的成分通常是盟国的士兵、非公民的平民,待释放的奴隶。
在中国藤牌手也一直都是精锐部队,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担任,根本不是拉壮丁发个藤牌和刀就能上战场的。比如藤牌手在郑成功的部队中,和装备全身铁甲的铁人军是享有同等地位的精锐部队,而清代虎衣藤牌兵那更是特种部队的待遇。
盾阵同样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因为需要互相掩护,导致阵型不灵活缺乏移动性。这就容易被对手使用远程武器吊着打。所以自身如果缺乏足够的远程攻击,就会非常被动,只能被动挨打无法还手。盾阵就必须要有远程武器来补充,虽然盾阵一般会有远程兵种进行搭配,但是盾牌手也不能没有远程攻击能力,不然火力投放密度太低。
但是拿着盾没法使用弓箭,所以解决方法就是使用投掷武器,而单手能用的投掷武器中扔得最远的就是标枪。所以罗马的重步兵盾阵就用标枪,擅长使用盾牌的维京人更是标枪高手,在中国戚继光也在兵书里写:“待敌长枪将及身,掷标刺之,中与不中,敌必用枪顾拨,我即乘隙径进,急取出刀在右,随牌砍杀。”,“藤牌无弃枪(标枪),如无牌同”。
所以戚继光都认为,如果盾牌兵没有标枪,不如不拿盾牌。
所以想要组成合格的盾阵,盾牌手们不但要盾牌格斗和训练队列,还需要练一手投掷标枪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盾牌兵都是精锐部队的原因,一个合格的盾牌兵需要进行训练的内容是很多的。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实是比较封闭的。日本在火枪大规模应用前的纯冷兵器时代,几乎没有和其他国家陆军交手的记录。
日本冷兵器时代的陆军,基本就只是关起门来自己互相打。这就导致了日本的冷兵器战争状态与大陆国家差别较大,还处于是比较原始的程度。日本关起门自己互相打,大家都是熟人,打仗不用太残酷,定规则分胜负。就像中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般,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来进行战斗。所以日本战国时代以前,非常流行武士在阵前一骑讨单挑定胜负,这种时候下面的足轻是不允许插手高贵的武士之间的神圣对决。
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所以主要是拿弓箭互射。这样输了大多也伤而不死。单挑结果主导战争结果,自家武士老爷单挑输了,导致下面足轻也没心思打了一触即溃。这种一骑讨的战斗方式也可以提升武士的待遇,毕竟战争胜负往往决定于武士之间的单挑,你给武士的待遇不够就会输掉战争。
这种讲规矩的打法就导致了武士之间的单挑,是一种约定俗成,展示自己勇武来提高薪酬待遇的方式,胜负不要紧,重要的是打出气势来,谁要用盾牌,那打的不好看,还容易分生死,这就坏了大家升官发财的规矩了。
武士阶级不用盾牌,更不会去研究怎么用盾牌,就导致下面的足轻更不可能有人去训练他们用盾牌来进攻。盾牌兵又是一个需要大量配合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的兵种。所以日本岛国奇特的战争形态环境,导致了一直都没有发展出专门的盾牌兵种。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2887.html